唐云鵬
【摘 要】一門學科的確立主要包括三個要素:教育訓練學的定義、研究對象以及學科的性質。在這三個要素中,定義是學科的基礎,也是一門學科得以發展的條件。而研究對象定位了該學科的性質和研究內容,以及學科的體系結構,是一門學科的主要組成部分。體育教育訓練學涵蓋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個屬性,主要研究的是有關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問題,是一門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結合于一體的綜合學科。
【關鍵詞】體育教育;訓練學;對象;性質
一門學科最基礎的是定義,最重要的是研究對象,學科性質是每門學科都特有的,可以通過這門學科的性質判斷其屬性,也就是某一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地方。一九九七年,隨著《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的頒布,體育學正式成為教育學的一部分。從原來十一個二級學科合并為四個,并且將原來傳統的教學理論結合現在的運動訓練學,成為一門綜合學科。這一合并得到了同行的肯定認可,自此體育教育訓練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屬于獨立的學科應該有數屬于自己的研究對象和定義。盡本人所能,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發現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國的體育教育訓練學還沒有完善基礎理論,相對來說比較匱乏。所以,體育教育訓練學的定義、研究對象、學科性質對這門學科的意義就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試圖總結出體育教育訓練學的定義、研究對象以及學科性質。
一、體育教育訓練學的定義
但凡是一門學科,都有屬于自己的定義,從定義就基本能將本學科與其他學科區分開,體育教育訓練學屬于一門基礎性研究和應用研究結合的綜合學科,也有屬于自己的定義。體育教育訓練學的定義第一次出現是在頒布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的學科、專業目錄》中,體育教育訓練學是在體育教學長期的發展中形成的一門學科,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的建設和發展關系到運動訓練實踐,也可以說,體育教育訓練學源于運動訓練實踐。體育教育訓練學概括了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實踐的理論知識和管理體系,不管是對體育教學還是運動訓練實踐都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2003年黃漢生曾經提出:體育教育訓練學是用來研究體育教學和運動實踐之間規律的一門學科。體育教育訓練學的設立是為了通過研究體育教學和運動實踐的理論,從而找到正確合適的辦法指導某一運動的進行,以及教學實踐可以順利安全的實施。
二、體育教育訓練學的研究對象
科學研究的對象是根據自身研究目的方向進行選擇的,并且有特定的研究范圍,學科的性質不同,研究的范圍和目的不同,也就決定了每一門學科的研究對象都不同,這也是區別學科之間的一個標準,研究對象是每門學科存在的根本,研究對象決定了這門學科的基礎框架。因此研究對象的確定就相當于確定了該學科的性質和內容,要想確定研究對象,就要考慮到研究對象的范圍,對象范圍不能太大,也不能過小,最好的是取一個中間點,讓研究對象介于抽象和具體之間,保持平衡。查閱文獻發現:體育教育訓練的研究對象在一九九七年版的《學科專業目錄》中有了一個初步的界定,本書將體育教育訓練學的研究對象界定為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理論和方法,這一界定就導致了研究范圍的變小。研究對象界定范圍的理論是由概念和解釋組成的,方法就是通過采取某些手段從而達到目的。但是這種說法存在一定的漏洞,嚴格來說并不嚴謹。
王曉東指出,體育教育訓練學的根本是從運動技能教育出發的。每門學科的邏輯起點是這門學科的開始,它會制約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并對研究對象起到一定的影響,然而它不能作為各科之間的連接點。
黃漢生教授在研究體育教育訓練學的問題時,考慮到了矛盾特殊性的問題,他提出,體育教育訓練學是針對研究對象之間的矛盾來研究的,研究對象為體育教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實踐。本研究和黃漢生教授的觀點更加契合。西方著名的哲學家卡爾·波普爾提出,科學和知識的增長永遠始于問題,終于問題——愈來愈深化的問題,愈來愈能啟發新問題的問題。在本研究中,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體育教育訓練學中體育教育和運動訓練遇到的問題,但是這個范圍仍然很大。
所以,我們給體育教育訓練學規定一個規范的研究對象:即運動項目教學和訓練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縱觀體育領域,任何體育運動都離不開運動項目,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自發還是正式,任何的運動離開了運動項目都是無法進行的。在廣大院校也是離不開運動項目,而且,一些在有關的體育教育訓練學的專著中也是有運動項目的內容。
三、體育學的性質
第一,體育的本質。從古至今,關于體育的本質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爭議性的話題,直到今天,體育的本質都沒有一個完整的答案。在一九一七年,毛澤東對德、智、體進行了分析,他認為,體育者,人類自養其身之道。他認為,只有身體好了,才是一切之根本,而且,他把體育看作是教育的一部分。筆者認為體育是一種近是于挫折的教育。
第二,體育是運動的核心。日常生活中,凡是一說起體育,第一個聯想到的詞,應該就是運動。是什么樣的思維促使我們將兩者練習在一起?運動和體育有什么聯系呢?從體育領域的角度來看,運動就是調動身體的各個部分,使其活動;還有一個意思是指,體育的手段。從范圍大小來說,體育包括運動,運動是保證身體良好發育和調動身體機能的一種方法個和途徑。人們通過參加各種運動,如太極、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達到鍛煉的目的,調動身體各方面的技能,達到增進健康增強體質。
第三,體育學的性質。人們對于體育學的性質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觀點,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統一的認識,不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體育學的性質各抒其曉,各持己見。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體育界通過探討、研究,最終統一意見,認為體育是結合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包括多種學科的一門綜合學科。
四、體育教育訓練學的性質
第一,體育教育訓練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通過查閱資料,根據《學科專業目錄》的記載,體育教育訓練學是結合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學科,它是在體育發展的過程中結合不同學科而成的新學科,它的研究范圍包括了體育教學和運動教學的理論和方法。體育教育學在研究教育和訓練理論的同時,也涉及到教學內容中運動項目的發展問題,這就關乎到自然科學的領域,所以說,體育教育訓練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
第二,體育教育學具有明確指向和目的。體育教育訓練將多種學科運用于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具有一定的應用研究性。而且,體育訓練學還把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相關內容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所以說體育教育訓練學是一種基礎性的研究。
體育教育訓練學涵蓋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個屬性,主要研究的是有關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問題,是一門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結合于一體的綜合學科。
參考文獻:
[1]岳威.體育教育訓練學的研究對象與學科性質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2016,32(22):116-117.
[2]阿依夏木古麗·吐爾遜.論體育教育訓練學的研究對象與學科性質[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6):66-66.
[3]余紹.論體育教育訓練學的研究對象與學科性質[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2):52-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