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華
全面二孩政策的開放,給不少想要生育二孩的家庭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雖然趕上了好政策,但是有一部分女性已經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而高齡妊娠意味著風險增加,最大的風險之一就是“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女性懷孕前未患有糖尿病,而在懷孕期間出現血糖異常升高的現象。妊娠期糖尿病容易導致母嬰一系列并發癥,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羊水過多、感染率增加、出血增多、酮癥酸中毒,并增加新生兒畸形、巨大兒的危險性,胎兒易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高膽紅素血癥、智力障礙等。另外,妊娠糖尿病會導致分娩過程中容易出現難產和產傷,使孕婦在分娩的時候時間延長,從而引起宮縮乏力性出血。因此,孕婦如何預防糖尿病至關重要。
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機制
妊娠糖尿?。℅DM)的發生原因至今仍不甚明了。可能與胎盤產生大量的胎盤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有關。胎盤本身產生大量激素以保證胎兒的生長發育,但這些激素有抵抗胰島素的作用,這在醫學上稱為“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使葡萄糖不能進入細胞內被利用,就會使血糖增高,形成妊娠期糖尿病。其主要的危險因素包括遺傳、年齡、環境等。遺傳因素是由于家族中存在糖尿病遺傳基因,年齡因素則是因為懷孕的婦女多屬于高齡產婦,環境因素則歸結于懷孕后多吃少動,懷孕期間為了母子的健康可以適度加強營養,但過度營養卻會適得其反。當母親體重增加過快、過多時,提示攝入的能量遠遠超過胎兒的需要而積蓄在母親體內,成為一種可能誘發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此外,孕期工作緊張等精神刺激也容易發生血糖升高。
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
孕婦24~28周檢查空腹血糖(FBG),若空腹血糖>5.1毫摩爾/升,可直接診斷為妊娠糖尿?。豢崭寡?4.4毫摩爾/升可暫不做OGTT(75克糖耐量試驗)??崭寡?.4~5.1毫摩爾/升者應做OGTT。若結果發現空腹血糖大于5.1毫摩爾/升,或餐后1小時血糖大于10毫摩爾/升,或餐后2小時血糖大于8.5毫摩爾/升,只要符合三個條件當中任意一項,即可診斷為妊娠糖尿病。
為什么妊娠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如此嚴格呢?這是因為妊娠婦女除了自身對能量有需求,還得供應胎兒生長所需要的能量,而這些能量只能來自母體的血糖,因此妊娠期血糖本身就應比非妊娠期要低。另外,母體的血糖會通過胎盤直接運輸到胎兒體內,使血糖保持在較低水平,對胎兒胰島刺激較小,使胎兒幼小的胰島不必天天被母體流來的高糖血液所刺激,產生胎兒胰島細胞增生;而后者正是新生兒低血糖、小兒肥胖和長大后肥胖乃至發生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高危人群應提早監測血糖
身體肥胖或超重,懷孕前體重指數在26以上(體重指數=體重公斤數/身高厘米的平方);年齡在33歲以上,尤其是35歲以上的高齡孕婦;有糖尿病家族史,尤其是一級親屬(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孕期的尿常規檢查經常出現空腹尿糖陽性;孕期反復患外陰陰道念珠菌?。辉霈F過不明原因的反復自然流產、胎兒宮內死亡、胎兒畸形等情況;曾分娩體重大于4公斤的胎兒;曾患過妊娠期糖尿病;懷孕過程中發現胎兒比實際孕周偏大或者出現羊水過多者。
有上述情況之一者,屬于妊娠糖尿病高危人群,應及時監測血糖。
妊娠糖尿病患者要規范體檢
妊娠糖尿病患者應盡早按妊娠糖尿病的診療常規進行管理,1~2周就診一次。定時監測血糖,有條件者最好每天監測空腹和餐后血糖4~6次;如無條件,可抽查空腹、餐前和餐后2小時的血糖。血糖控制的目標是空腹或餐前<5.6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血糖≤6.7毫摩爾/升。在血糖高于12毫摩爾/升或生病時要檢測尿酮體。每2~3月檢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應控制在6%以下。定期測血壓,將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每三個月查一次眼底,及時發現是否有視網膜病變。定期測體重,孕婦體重增長正常(每周1斤),就不必擔心,其前提是孕婦的血糖要控制好。如果血糖高,即使孕婦體重增長正常,胎兒也可能營養不良。稱體重時最好空腹,排盡大小便,穿盡量少的衣服,以確保準確性。
要加強胎兒發育監護,在18周、28周、32周和36周進行常規超聲檢查,以排除胎兒畸形。這項檢查對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尤為重要。:妊娠16~20周出現胎動后要數胎動,應該每天記錄,如果發現每天胎動少于10次,或胎動方式發生改變,應及時就醫。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療
與其他類型的糖尿病一樣,妊娠期糖尿病的飲食管理至關重要。但由于妊娠時母親不僅自己需要營養,而且還要為胎兒的生長發育提供營養,所以飲食管理的要求與其他類型糖尿病有所不同。如何均衡飲食以保證有效控制血糖,而母子又能順利通過妊娠,是妊娠期糖尿病婦女飲食管理的關鍵。運動療法同樣適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運動不僅有益于母子的健康,而且有益于糖尿病的控制。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婦女不應局限于室內,而應到室外去參加適當的運動。
經過嚴格的飲食管理和運動療法等治療后,血糖仍不能有效控制時,應接受胰島素治療。胰島素可有效快速地控制血糖,又不通過胎盤,因而對于母親及胎兒來說都是安全的。但在應用胰島素時應知道你所使用的胰島素類型、劑量和注射時間,以及如何避免低血糖和一旦發生時有效處理的方法;應能及時檢查尿糖和酮體,并詳細記錄;定期與醫生討論,以調整治療方案,確保血糖有效控制。
一般來說,準媽媽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時間越晚,產后恢復的可能性就越大。1/3妊娠糖尿病患者在產后能夠基本恢復正常,癥狀消失;有2/3可能成為糖耐量異常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孕婦分娩后,首先要合理控制飲食和體重,適當營養,適度運動;其次在產后6~8周要及時進行OGTT檢測,早發現,早治療?;謴驼5娜焉锾悄虿』颊咭惨M行定期隨訪,一般一年檢測一次。
妊娠期糖尿病的飲食管理
合理控制總熱量攝入妊娠初期不需要特別增加熱量,妊娠中、后期每天每公斤體重按25~35千卡計算,并根據血糖、尿糖等數據隨時調整飲食。最好能少食多餐,每天分三餐主食和三頓點心,特別要避免晚餐與翌日早餐相距過久,可在睡前補充一些點心,以免發生低血糖。飲食應該控制以能提供準媽媽足夠熱量及合理營養,又不引起饑餓性酮體產生及餐后高血糖為原則。
選擇血糖指數較低的主食血糖指數又稱為血糖生成指數,了解食物的血糖指數對合理安排膳食、控制血糖水平有著重要作用。進食同樣份量的食物,血糖指數低的食物更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如蕎麥面、通心粉、餃子等。煮飯可用米加蕎麥仁或綠豆(可按3∶1比例)煮成二合飯等;少單獨吃血糖指數高的主食,如糯米飯、精面發的面包、饅頭、白粥等;搭配膳食纖維豐富的副食,如各種蔬菜,海藻類(如海帶、紫菜)、菇菌類;吃主食盡量搭配些蔬菜、動物食品一起吃,這也有助于降低血糖指數。
選擇正確的烹調方法影響食物血糖指數的因素很多,包括食物的軟硬、稀稠、顆粒大小、淀粉的糊化程度、膳食纖維含量等。食物的制作烹調方式是影響血糖指數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土豆泥就比土豆塊的血糖指數高。要避免烹調使食物的血糖指數升高,食物加工不要過于精細;適當吃些粗糧;煮菜盡量急火快煮;除特殊需要外,谷類食物不要加太多水和加熱時間過長,因為這樣會使食物糊化程度高,血糖指數也隨之升高。另外,烹飪食物時適當增加酸度也可降低食物血糖指數,比如烹調時加點醋或檸檬汁。
適當運動妊娠糖尿病患者應做一些適宜的運動,最好在飯后1個小時進行。選擇散步等不激烈的運動方式,一般時間在20~30分鐘為宜。要特別提出的是,有先兆流產、早產或者其他嚴重并發癥的孕婦不宜運動。
身材瘦的孕婦更要提高警惕都以為胖人容易得糖尿病,可最新研究發現,身材瘦的孕媽媽得妊娠糖尿病的風險會更大,這可能是因為身材瘦的女性在青年期時必需營養攝取不足以及肌肉量少導致血糖值增加,從而增加得妊娠糖尿病的風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