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陽
摘 要:本文首先對電氣計量管理在降低線損中的重要性進行了簡要概述,并對線損降耗技術應用中的影響因素以及解決措施展開了探討,最后全面總結了電氣計量中線損降耗技術的合理應用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電氣計量;線損;降耗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TM714 文獻標識碼:A
一、電氣計量管理在降低線損中的重要性
首先,在利用計量裝置的基礎上,計量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因此可以精確到核算線損,對大面積線損進行充分的掌握,為相關工作人員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線損率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加大電氣計量管理力度有助于提升電能利用率。計量裝置的性能、精確度等對線損核算具有決定性影響。
其次,線損核算容易受到讀表誤差的影響,因此對抄表人員的工作質量具有嚴格的要求。
再次,供電企業經營過程中,技術評價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線損,線損管理工作應以計量管理為核心,線損管理水平同計量的精確性具有直接的聯系。由此可見,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同計量管理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在有效的計量管理基礎上,能夠極大地減小低壓線損率,因此能夠杜絕弱化電能浪費問題,提升資源利用率,降低企業運行成本。
二、線損降耗技術應用中的影響因素以及解決措施
(一)配網結構和輸配電設備方面
近年來,人們日常生活以及工業生產過程中對電能的需求量增加,不斷增加的用電負荷導致我國供電線路在運行的過程中壓力較大,此時如果不及時調整配網結構和輸配電設備,無法滿足人們的用電需求。近年來,在保證電能輸送安全性的基礎上,相關工作人員嘗試將負荷中心設定為10kV電源,在擁有較小負荷時,一定程度上擴大10kV配變分布點的分散范圍,反之則盡量將分布范圍縮小。在最大限度地縮小0.4kV供電半徑時,長距離低電壓供電以及遷回供電的現象得以減少。目前,我國加大了高溫超導體的技術創新研究力度,如果在制作輸電線路時應用高溫超導體,構成高溫超導輸電線,同以往的銅質線材相比,輸電量最高可以高出5倍左右。
配電變壓器配置中的缺陷是導致技術線損形成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要想對不同臺區的負荷程度進行充分的掌握,就必須高效測量常態化負荷,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合理的分配相應負荷。要想促使供電負荷在配電變壓器中始終處于合理的狀態,必須通過有效調整確保負荷率始終在75%左右。
(二)計量設備方面
合理配置計量裝置是降低線損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技術人員應盡量在用電和供電雙方產權分界線處安裝計量裝置。應用于生活區域的電能表必須擁有較高的精度,且質量較好,能夠長時間穩定運行。用戶用電負荷水平是影響電流互感器配置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配置電流互感器時,應對負荷額定電壓、計量標準、負荷電流等因素進行全面考慮。20%~120%應為一次電流額定電流工作范圍。針對固定用戶,應對其負荷數據急性綜合分析,確保互感器擁有適當的變比,確保互感器的承受能力能夠同用戶的實際負荷保持一致。
三、電氣計量中線損降耗技術的合理應用
(一)提升“抄、核、收”質量
近年來,我國在積極加強電力系統建設的過程中,用電管理體制也得到了完善。電力企業運行過程中,能夠為用電用戶提供更加精細化的服務,在這一過程中,抄表收費等工作量也隨之增加。要想提升“抄、核、收”等環節的工作質量,企業就必須加大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提升其責任心和安全意識,同時通過考核等方式,確保工作人員能夠掌握專業的技術措施,從而有效減少電量跑冒滴漏現象發生的概率。
(二)提升電能計量水平
要想將電能計量裝置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就必須在日常工作中合理的對設備進行配置,并加大管理力度,確保電能計量裝置長期處于穩定的運行狀態下。與此同時,應高度重視校驗和輪換電能表的工作,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相應工作流程,高效展開現場校驗和電表輪換的工作,確保電能表在特定的范圍內高效運行,降低電能計量失誤發生概率;在對計量裝置進行安裝的過程中,必須保證安裝質量,嚴禁接線錯誤等現象的發生。工作人員應對計量裝置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督,及時發現設備故障并加以處理,避免CT被燒毀、PT斷相、現表計卡盤等問題的發生。
(三)提升反竊電力度
近年來,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企業運行過程中對電能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部分私營或個體單位的竊電現象屢見不鮮。值得注意的是,隱蔽性和技術性強是竊電手段的主要特點,而一旦發生竊電現象,很容易導致較大的線損率產生于配電臺區和線路當中。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加強反竊電工作勢在必行。相關部門應加大技術研究力度,提升反竊電工作效率。例如,在日常運行過程中,應嚴格控制計量柜,通過加鎖等方式加大用電量監控力度;同時可以將GPRS自動抄表技術和負荷管理系統應用于用電設備中,通過實時監測和追蹤,第一時間掌握異常用電情況。
(四)加大配網運行管理力度
配網運行管理過程中,主要的工作內容包括:對配網運行方式進行調控,有針對性地制定配網運行管理計劃,同時實時監測配網負荷狀況,對配網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相關參數進行全面的記錄,從而有針對性地對運行方式、平衡三相負載以及負載過重的負荷等進行調整。
在配網的運行管理過程中,必須對每一條線路進行全面管理,并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合理調整配電網負荷;通過加大日常巡視和實時監督的力度,來及時替換高能耗設備,通過充分使用低能耗設備將線損降耗技術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在應用節能設備時,應對設備安裝的具體位置、當地的氣候環境等因素進行全面考慮,要想降低建筑物運行過程中的能耗量,應努力避免機械通風設備的使用。
變電站在運行的過程中,要想實現節能的目標,應將工作重點放在降低損失方面,由于變壓器在變電站中是能耗量最大的,因此加大對變壓器的管理力度至關重要。變電站實際運行過程中,應對自然光進行充分的利用,管理人員應充分的檢查走廊以及樓梯間的相應設備。空調設備以及風扇在逆變器上都應當進行合理的選擇,現階段,工作人員應以智能產品為主,通過充分利用自動裝置,確保相關設備能夠隨著環境溫度和濕度等條件的變化而自動開啟或關閉,從而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在對環境空氣進行調節的過程中,應對濕度、溫度等控制器進行充分的利用,從而智能的啟動或關閉加熱器,為降低能耗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在積極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對電能的需求量逐漸增加,與此同時,我國的電氣化水平不斷提升,高效緩解了電能緊張的局面。而在這一過程中,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至關重要,因此電氣計量中線損降耗技術的有效應用,為我國相關領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趙俊光,王主丁,樂歡,等.中壓配電網規劃中饋線電氣計算的估算方法[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5,32(16):98-102.
[2]李小龍,張旭輝,曾岸理,等.小電源接入配網后的線損理論計算方法研究[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4,30(4):30-34.
[3]王素英.關于建筑電氣安裝中的關鍵性問題探析[J].房地產導刊,2016(11):346-346.
[4]姜惠蘭,劉文良,孟慶強,等.配電網線損計算徑向基函數神經網絡方法[J].自動化學報,2017,33(3):334-336.
[5]姜惠蘭,安敏,劉曉津,等.基于動態聚類算法徑向基函數網絡的配電網線損計算[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5,25(10):35-39.
[6]畢洪波,張玉波,王金龍,等.基于MapX的油田配電網理論線損計算系統[J].繼電器,2015,36(3):19-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