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早成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然而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很難積極開展自主教學,教師若灌輸太多則會使學生感覺昏昏欲睡。要讓學生愛上閱讀,教師就要引領他們走人“真閱讀”的境界。“真閱讀”要求學生在品味和探究中發現閱讀的快樂,有創意地解讀文本。
【關鍵詞】真閱讀;探究;練筆;推敲
“真閱讀”的課堂上不僅要有閱讀和理解文本的環節,更要有隨文練筆,嘗試表達情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抓住文章中的某些感的環節。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敏感度,提高閱讀能力。
一、自主探究,學會發現
“真閱讀”的語文課堂必須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小學生思維活躍,往往會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發現一些獨特的問題,面對學生的提問,教師可以組織他們進行自主探究,引導他們自己發現、領會,在交流中激發閱讀欲望。
在學習《三打白骨精》一文的時候,有的學生提出:“孫悟空其實一點都不聰明,他為什么不一開始就將眾神叫來,這樣不是就不會讓白骨精逃走了嗎?”針對學生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探究的重點在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過程,為什么非要“三打”?孫悟空的性格特點究竟是什么?他到底聰明嗎?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了自主閱讀,在分析中學生發現白骨精之所以會逃走兩次:一是因為她狡猾,二是因為唐僧不分善惡,作者這樣描寫非但不是想說孫悟空不聰明,反而還反襯了孫悟空忠誠。
自主探究閱讀可以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在一起,教師可以給每一次小組合作探究設定主題,讓學生提出在閱讀過程中感到困惑的地方,并在討論中嘗試解決這些問題。
二、推敲表達,言意兼得
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學會如何遣詞造句、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學習的重點之一。在“真閱讀”的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嘗試關注文本的語言特點,把握住作者創作的文本的語言形式,領悟其中的思想內涵,做到言意兼得。
在學習《天游峰的掃路人》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推敲詞句,在理解形式美的基礎上感受文本的內在精神美。教師可以讓學生抓住“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等句子進行分析。“老人每天要來回地掃一千八百多級臺階,你覺得他累不累?游客們都感到攀登十分疲勞但是老人卻連說兩個‘不累,你覺得他為什么不累呢?”在推敲詞句的過程中,學生認為老人是身累而心不累,“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輕輕松松,自在悠閑”等詞句說明了這一點,雖然爬山掃臺階很辛勞,但是只要內心輕松,和山水融為一體,那么自然不會感到辛勞。在這個基礎上,學生能很好地感受到課堂之外的境界,掃路人以苦作樂的內心狀態,能更好地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掃路人的形象。
大作家歌德提出,內容人人都能夠看見,但是含義只有有心人才能夠探索到。在“真閱讀”的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做散個閱讀的有心人,在體會文章語言美、結構美的基礎上;了解文章的內涵主旨。
三、隨文練筆,讀寫結合
教育學專家崔巒提出語文課程改革不管進行多長時間,教師都要記得掌握住語文的核心,那就是培養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在真閱讀的小學語文課堂上井教師可以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隨文練筆,讓學生隨時隨地應用語言;學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在學習《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之時,教師可以抓住文章中的某些字詞,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展開想象,理解其深意,如分析“被欺凌、被壓迫的深淵”,在想象中感受人民的生存狀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抓住文章中的某些空白處進行分析,展開聯想,如:“當肖邦的老師送給肖邦一個裝滿祖國泥土的銀杯時,肖邦什么話都沒有說,這里是作者故意留下的空白,用來引起讀者的思考。你認為他此時心中會想一些什么呢?嘗試寫下肖邦的內心獨白。”這里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圍繞文本的空白處展開想象,在寫作中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愛國情懷。如有學生在隨文練筆中寫:“肖邦雖然沒有說一句話,但是內心卻如同波濤洶涌,他想:老師,你放心吧,我一定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不管我走到哪里,我的心始終和我的祖國在一起。”打開想象的大門后,學生的閱讀更為深入,能更好地品味文章內涵。
學者賈志敏提出,評價一堂語丈課好壞的標準應該是學生是否學會說話,學會寫話。由此可見在“真閱讀”的課堂上不僅要有閱讀和理解文本的環節,更要有隨文練筆,嘗試表達情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抓住文章中的某些感的環節。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敏感度,讓他們更投入地進行“真閱讀”。
著名教師錢夢龍一直堅持真實閱讀的教學策略,提出要通過朗誦、思考、批注等方式充分品味文本,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真閱讀”的語文課堂上從學生的心靈被文字浸染,他們可以沉浸在文本之中,和作者形成共鳴;枯于內心最真實的情感被激發了出來,閱讀效果自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