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國英
【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預防保健治療小兒營養不良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營養不良患兒11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比采用常規預防保健治療(對照組,55例)與中醫預防保健治療(觀察組,55例)的療效差異。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6.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8.2%,且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上在對營養不良患兒進行治療時,可采用中醫預防保健治療方式,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兒的營養不良程度,可予以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醫預防保健;營養不良;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2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3..02
小兒營養不良是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兒科疾病,若治療不及時將會導致患兒的生長發育與智力受到嚴重影響。導致小兒營養不良情況的發生主要是因喂養不當、疾病影響與先天不足等原因所致,因而在開展小兒營養不良治療時應重點加強預防保健工作[1]。造成此病發生的癥因多種多樣,在初期治療階段可依據中醫理論對幼兒的飲食起居進行合理調節,后期則可給予中藥辯證施治。本文將以我院所收治的營養不良患兒110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應用中醫預防保健治療的效果,現將具體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營養不良患兒11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5例。其中觀察組男30例,女25例,年齡1~7歲,平均(4.2±1.1)歲,營養不良類型:Ⅰ度17例,Ⅱ度19例,Ⅲ度19例;對照組男31例,女24例,年齡1~6歲,平均(4.0±1.2)歲,營養不良類型:Ⅰ度16例,Ⅱ度20例,Ⅲ度19例。比較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營養不良類型等一般統計資料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預防保健措施:①向患兒家長詳細講解營養不良的危害性,并告知家長要引導患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鼓勵患兒多開展鍛煉活動,加強身體機能。②口服葡萄糖酸鋅口服液,1次/d,10 ml/次。
觀察組:采取中醫預防保健措施:①開展保健指導。向患兒家長講解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定期開展小兒健康飲食座談會;為患兒家長發放小兒健康飲食指導手冊;告知家長應幫助患兒積極改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多攝入營養豐富易吸收的食物。②采用中藥治療。為患兒開具四君子湯,藥劑組方為:白術5 g、甘草8 g、人參10 g、茯苓12 g;另外依據患兒的具體癥型采取辨證施治,肺虛患兒可增用桑葉10 g、麥門東11 g、地骨皮15 g,腎虛患兒可增用君子3 g、益智仁5 g,肝虛患兒可增用白芍16 g。煎制服用,1劑/次,早晚各1次。③中醫推拿按摩。采用滾法由患兒脊柱兩端從上到下,雙手互相交替逐漸推進,從尾骶部開始,捏拿到枕頸部位,來回3次,重點對蜱經、三關、六腑及大腸等穴位進行推拿。兩組患兒均持續治療4周,隨訪3個月,評價對患兒的治療效果。
1.3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患兒在接受相應治療措施后營養狀況顯著改善,食欲明顯增強,且治療3月后體重增加≥0.25 kg;有效:患兒在接受相應治療措施后營養狀況有所轉好,營養不良體征有所減少,且治療3月后體重有所增加,但<0.25 kg;無效:患兒在接受相應治療措施后營養狀況未有任何改善,營養不良體征未有任何轉好跡象,且3治療月后體重未有任何增加,甚至降低。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資料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在分別對兩組患者采取了相應的臨床治療措施后,其中對照組顯效11例,有效21例,無效23例,總有效率58.2%;觀察組顯效23例,有效3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4%。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組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在祖國醫學理論中認為,小兒營養不良癥狀的出現是由積滯、厭食,直至發展為疳積的一整個發展演變過程。而中醫治療重點突出整體觀念,一旦某局部組織或器官受損,必將會造成整體功能受到影響,且各臟器間也會互相干擾。因此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標本兼顧[2]。
小兒營養不良在中醫理論中辯證認為是“脾常不足”,因此給予四君子湯,其中白術、甘草、人參、茯苓等藥物可起到護脾養胃的效果,對于改善小兒營養不良癥狀效果顯著。同時輔之以中醫推拿按摩可進一步增強治療效果[3]。經本次研究表明,采用中醫預防保健治療的觀察組患兒其療效顯著高于采取常規預防保健的對照組,且對比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臨床上在對營養不良患兒進行治療時,可采用中醫預防保健治療方式,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兒的營養不良程度,可予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桂俠,楊靜波,王懷東,等.小兒營養不良68例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6):38-39.
[2] 張紅艷.中醫治療小兒厭食近況[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26):337-338.
[3] 李正聰.小兒佝僂病與營養不良關系的調查分析[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5,23(8):243-244.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