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慧
【摘 要】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教育,培養學生審美的能力,給予學生豐富的審美情感體驗,使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實現知識與生命共鳴在音樂教學中尤為重要。本人根據當今音樂教學中仍有存在的偏離音樂本位及偏離學生生活實際的現象,探討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從而實現審美教育是最核心的音樂教育。
【關鍵詞】音樂教學;核心教育;審美感知;審美體驗;審美興趣;把握教材;優化教法;創設環境;引導學生;新課程標準
音樂審美是以音樂感知、情感體驗與審美評價為基本環節的意識活動?!兑魳沸抡n程標準》中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縱觀當今的音樂課堂過于關注音樂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脫離音樂本位的綜合活動,使教學失去了應有的音樂性;缺乏生活體驗的課堂,使學生失去了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環境。在這樣的一種教學狀態中,學生的音樂素養、審美情趣和藝術品位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那么如何淡化音樂教育活動中知識技能的傳遞過程,讓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實現知識與生命共鳴?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作者作了以下的實踐與探索:
一、深研教材——培養審美感知
教材是學生獲得音樂審美感知和體驗的載體,而音樂審美感知又是構成審美經驗的基石。作為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探索的工具,它的情境美、立意美、范唱美、配器美、曲調美、歡樂美等都能給學生帶來碰撞心靈的藝術感染力和探索真知的熱情,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美的熏陶和審美能力的培養。
精心選材,準確把握教材,使音樂審美教育中的聯想、想象、創造、情感等完整地體現在教學內容上,使新授教學中的每個環節都滲透著審美的感知是實現以審美為核心的重要途徑。
相比過去過于強調音樂德育價值和強調單純的知識技能的訓練價值,而培養包括音樂辨別力、音樂感受力和音樂記憶力的審美感知是審美的回歸。在《音的強弱》一課中,教師把音的強弱這知識點融入到游戲教學中,讓在學生在聽聲音辨強弱——用嗓音模仿強弱——用圖譜畫強弱——用身體、打擊樂器、日用品創造聲音的強弱——在玩中去感知強弱——用歌聲去運用強弱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去享受感知節奏美的過程。
音樂記憶力是培養音樂感知的另一種手段,教學中的歌詞、曲調、動作的學習是促進學生記憶力發展的手段,抽象的音樂要素從學生自己直接的感知中獲得。
二、優化教法——提高審美體驗
新課標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和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開展想象;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音樂情感表現力、音樂情感理解力都是音樂審美的發展和深化,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情感作為橋梁,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活動中獲得音樂審美體驗,也就是引導學生對音樂自身的感知和把握,把握旋律的走向、力度的變化、音色的變化、節奏的張弛、曲式的結構等外部形態特征并內化為審美的體驗。
如在《四小天鵝》舞曲教學中,教師以情感為動力,讓學生的想象為審美插上翅膀,在想象──童話──創造──音樂的主線中,運用奧爾夫教學理念,嘗試即興用嗓音創作音響畫,并通聽、念等手段,從感到知《四小天鵝舞曲》的曲式結構,到運用圖譜教學法進行打擊樂合奏,都是從生活體驗中去實現感知音樂、體驗音樂的目的,使音樂審美在情感體驗中升華。
又如《大海》的教學活動中的變傳授為感受,變講解為理解的教學方式,積淀著的是更高層次的理性體驗,教師圍繞體驗《大?!访赖母柚{;欣賞《大海》美的景色;感受《大海》美的音樂;唱出《大?!访赖母杪?;表現《大?!访赖囊饩常n堂把握“美”,層層遞進,在體驗音樂內涵中形成美的品位,讓學生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情感共鳴。
三、創設環境——激發審美興趣
能給學生帶來美好享受的音樂教學環境和教學氛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直觀,讓學生從視、聽等角度去充分體驗和感受。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自由地馳騁在音樂所展示的情感世界中,對音樂形象的理解更為深刻。在《國旗飄飄》一課教學中,如果僅采用唱和講授的手段學生難以產生愛國情感的思想共鳴,而借助音像媒介讓學生觀看飄揚的國旗,使學生產生愛國旗的熱情,并把這種愛融匯在歌聲里,引導學生把握“飛上藍天親親你”的情感。在教學延伸環節中讓學生欣賞奧運會賽場、國際合唱節賽場、學校升旗儀式上的視頻,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產生愛國之情和民自豪感。讓學生在欣賞不同國家的國旗,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產生對世界文化的尊重之情與認同感。
語言描繪是音樂教學中創設情境簡便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用富有童趣的語言創設了教學情境,根據教學的需要運用了不同的語速、語調、音色、情緒,讓學生置身于教學情境中。以《四小天鵝》教學為例,在導入環節中教師對學生說:“孩子們,說到森林你會想到什么景象”?學生們爭先地說:“有藍天、白云、小花、小草……”接著我就邊畫簡筆畫邊旁述:“在遼闊的森林里,有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有羞答答的小草,靜謐的湖;還有紅紅的太陽,柔柔的風。在這美麗的景色里,你又會想到一些什么聲音呢”?學生自由模仿并進行風聲、水聲、蛙鳴聲和布谷鳥聲的四聲部的聲勢練習,然后我又說:“你們真會發現美!讓我們一起來創造美!請大家仔細地聽老師朗讀的兒歌,請你根據內容,用自己喜歡的動作和聲音,將圖畫配成音響畫吧!”“藍藍的天上白云飄,小花小草隨風搖 ;小溪唱著歡快的歌,( )小動物們齊向它問好( );看!一輛馬車飛馳來( ),帶著小伙伴們來作客( );風爺爺高興地吹口哨( ),小鳥唱起迎客的歌( )”。一幅有趣的音響創編畫在老師循循善誘中即興地完成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的激發。
用音樂烘托氣氛能鮮明地塑造音樂形象,從而使學生迅速地進入特定的情境中。在《牧場上的家》教學中,我談話導入:“孩子們,從小老師心中就有一個夢想,夢想擁有一個綠草茵茵,牛羊成群的家,想知道那是一個怎樣的家嗎?讓我帶大家去看看”, 學生在欣賞牧場風光片中馬上進入了情境。接著在《牧場上的家》為背景音樂的牧場場景畫面中我帶領著學生在音樂韻律中進入旅途的情境,做氣息練習、模擬聞花香,進行呼吸練習、快吸快呼的氣泡跳音、記憶模唱A句旋律。教學中借助音樂預設情境,進入主題,通過聲像將音樂的情感傳遞給學生。發聲練習屬于帶技能性的教學活動,這這環節中再次借助音樂,以參觀牧場為主線,以花草,動物,回聲的橋洞為情境進行趣味發聲練習,達到既解決了歌曲重難點樂句的學習,又在帶情感性的歌唱中得到發聲練習的目的。
總之,在審美教育是音樂新課程改革下的一種價值追求,是教育思想上的又一新高度,它將會引起一線音樂教師在思想和行動上產生更多的思考與關注。只有在探索——實踐——提升中不斷去創新與揚棄,切實實現審美教育是最核心的音樂教育,是音樂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
參考文獻:
[1]鄭莉,金亞文.《基礎音樂教育新視野》高等音樂出版社.ISBN 7-04-013754-2.
[2]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上海音樂出版社.ISBN 7-80553-800-X.
[3]《音樂新課程標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