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東
【摘 要】現如今,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作為消息和資訊傳播的主要渠道,新聞采編工作的重要性愈加突出。與傳統的消息獲取方式不同,目前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手段足不出戶的知道天下事。互聯網與手機等新興媒體的普及也讓人們可以更快速、更便捷的查看消息,且新聞的來源更加廣泛。這些新的變化,不僅使網絡上的信息噴涌而出,還給新聞采編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如何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做好新聞的采編,創新工作方法就成為了工作的主要方向。傳統的新聞采集方法過于單一,采編工作思路的角度也不夠新穎,要打破這種限制,充分發揮新聞的巨大價值,就必須學會審時度勢,立足百姓對新聞的客觀需求,關注民眾生活,增強新聞的可觀賞性,變革播報的方式,從而更好的讓新聞工作服務大眾。
【關鍵詞】新聞采編;工作思路;創新策略
作為共產黨的耳目喉舌,新聞報道以其客觀的方式記錄著社會的大事小情,引導著輿論的方向。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社會問題開始涌現,一系列社會問題也開始暴露,引起了百姓大眾的強烈思考。新聞工作作為信息傳播的媒介,在工作中必須堅持客觀報道的宗旨。但是,由于網絡信息的普及和消息傳播的便捷性,使得新聞報道和采編工作存在著“三多”的問題,即官員介紹多、內容低俗多、會議報道多,很多新聞并沒有什么實質性意義,越來越不受廣大人民的喜愛。要轉變這樣的情況,做好新聞報道和采編工作,就必須讓新聞人更加重視自身的工作,特別是采編人員要立足社會現實,關心百姓的生活,報道的國內外大事也要有理有據,用創新的手段吸引新聞的整體質量。本文就從新聞采編工作思路的角度出發,對創新策略做一個研究,從而更好的傳遞消息,為人民服務。
一、對新聞角度的論述
所謂新聞角度,就是新聞采寫者發現、挖掘和表現新聞事實時的著眼點和側重點,構成事物的各個因素和各個側面,都是新聞報道可以選擇的角度。新聞角度的選擇,要確保其客觀性,從事物整體和本質上真實、系統、全面地掌握事實,并突出相關事件的典型性和特殊性。此外,新聞角度還要強調新穎、新意及深度,以不同角度、不同立意將不同的新聞價值呈現給受眾。新聞角度及創新的必要性。
具體體現在:①有利于全方位揭示問題、事件的本質,并說明問題。隨著網絡媒體的發達,社會問題和事件傳播方式不斷多元化,新聞傳播速度更快,尤其是微博的興起,為新聞及時性創造了全新平臺,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提供者和傳播者。這給新聞編輯帶來極大挑戰,只有正確把握新聞角度,創新思維,才能在眾多新聞中脫穎而出,體現新聞的巨大價值。②有利于貼近受眾,發揮新聞輿論導向作用。從廣大人民群眾角度出發,揭露社會現實,傳播黨和國家的基本方針、政策,這是提高新聞可看性的必要前提。只有從正面、新穎、積極的角度采寫新聞,創新欣慰報道形式,才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從而增強新聞的吸引力,真正發揮新聞輿論導向的功能和作用。
二、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策略
(一)立足群眾角度,關注民生
新聞采編報道從根本上而言是為了向百姓傳播信息,讓人們獲取想得到的資訊。以往的某些新聞報道的都是假大空的會議消息和領導講話,沒有從群眾的角度思考新聞的核心。基于這樣的情況,新聞采編要堅持創新,考慮群眾的審美意識,尋找最恰當的切入點。例如,在進行會議報道的時候,并非將會議內容全部編輯出來,而是要用言簡意賅的語言整理好會議的要點,做活整個新聞信息,并立足群眾,發表他們想知道的消息,堅持科學報道與全面報道相結合的策略。
對于百姓而言,新聞采編和報道的內容太假和太空泛,都會影響傳播的效果,群眾對消息的接受度也會降低,甚至產生不愿意閱讀的情緒。對此,采編工作要挖掘新聞中隱含的消息,關注民生和人們的切身利益,密切聯系群眾。同時,還要不斷創新新聞采編和報道的形式,避免千篇一律的編輯方式,融入更多有用的信息,吸引廣大人民的關注。
(二)新聞的觀賞性需要提高
新聞是對客觀的消息進行的報道,也是對國內外大事小情的集中播報。由于新聞傳播的特殊性以及報道的客觀要求,使得新聞的觀賞性一般,很難吸引受眾的閱讀興趣,觀眾也有覺得沉悶和無趣的時候,特別是一些會議新聞和宣傳報道,統一的模板式編輯方式,更是導致新聞缺乏創新性。針對這樣的現象,必須加強新聞的觀賞性,從不同的角度開展采編工作,創新報道的形式。
首先,可以在報道方式上進行創新,改變原來的版面設計樣式,以新穎的排版吸引大眾,從最直觀的體驗上給人們以沖擊;其次,新聞的內容在遵循全面、客觀、公正的同時,要做到創新和求變,在新聞中加入有感情的報道。一篇新聞稿如果沒有新意,僅僅是客觀的事件的敘述,根本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新聞傳播的效果也就無法彰顯;最后,要善于挖掘新聞中隱含的條件和信息,在報道中可以做一些深入的剖析,探究有價值的新聞內容,并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探究新聞的價值和意義,引起觀眾的共鳴,滿足大眾的心理期待。
(三)對播報新聞方式進行變革
以往的新聞播報方式,特別是電視新聞的播放都過于傳統,廣大百姓很難接受新聞信息,其在滿足嚴肅性、客觀性和科學性的同時難以增強趣味性。在電視新聞的播報中,主持人僅僅是以發音正確與否來判斷工作,新聞傳播變成了照本宣科。作為新聞傳播的新途徑,采編工作必須全面革新,給受眾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在報道黨和國家政策新聞的時候,不應該脫離廣大人民的日常生活,而是要緊密結合群眾,用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報道。如果是報紙、期刊的形式,也可以通過圖表對比、對照圖、趨勢走向圖等來提高觀賞性,讓觀眾可以動態的掌握信息,體現新聞播報方式不斷變化的特點。作為電視新聞的采編人員,也可以形成自己獨特的播報風格,把握好語言的流暢性和緊密性,打破固定的新聞方式。比如,在關于民生新聞的采編過程中,新聞采編可通過民意調查、網絡投票等方式,讓廣大群眾參與到新聞題材的篩選及新聞的基礎采編過程中來。這樣,所報道的新聞既不會離老百姓太遠,也創新了新聞采編各個環節,為提高新聞質量和水平奠定堅實基礎。
三、結束語
在信息飛速發展的現代,新聞采編工作者在新聞信息的采編方面應該創新思路,這不僅僅是趨勢,也是一家新聞媒體想要在當今社會生存下去所必須要做的。這就要求新聞采編工作者在進行新聞采編時要在保證新聞的時效性、真實性、客觀性的同時用創新的方式報道新聞,對新聞采編工作加以革新,立足群眾,關心百姓的生活,提高新聞的可觀賞性,并在不同的側面求新求變,突出新聞報道的作用,更好的吸引受眾。
參考文獻:
[1]劉菁菁.受眾時代開展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思路探討[A].《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決策論壇——決策科學化與民主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7:1.
[2]李梅容.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人才的培養思路[A].《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決策論壇——管理科學與經營決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6:1.
[3]蘇宇.淺析UGC認證技術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與實踐[A].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2015年度“新聞科技論文”優秀論文集[C].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2015:4.
[4]林圣霖.“走轉改”要求下電視新聞采編貼近民生的對策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5(05):118.[2017-09-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