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艷 范英兵
摘 要: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視角下數學與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是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剖析了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在“產學研用”幾個方面合作的現狀,提出了改革思路,為高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人才培養提供新的研究視角。
關鍵詞:產學研用 人才培養 教學改革 數學與應用數學
大學是應該為了培養高素質的復合人才而建立的,學生在大學里所受的教育應該是最重要的學習過程,在學生教育過程中也應該是最重要的階段,對學生未來的求職和對事情看法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是,現在的大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特別是教學內容與學生畢業所從事的工作相關不大,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非常差等。本文正是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是以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產學研協同創新教學模式研究,旨在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為高校創新人才發展戰略提供參考建議。
一、“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教育模式的意義
當今世界,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改革的時代,一個創新的時代。我國已經開始為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做好準備。在世紀的現在,把國家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全國人民設立的長遠目標。與此同時,科技發展的速度已經超出人們想象,以計算機技術、生物科學技術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發展迅速,影響著全世界各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萍紕撔碌年P鍵在人才,只有大批創新人才的出現,一個國家的改革創新才有可能落到實處并真正看到益處。毫無疑問,教育這個百年大計是知識更新、發展和實踐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信念和人材的關鍵地點。教育也是傳播科學技術和哺育先進人才的根基,在我國第三部戰略中具有決定性、統籌性作用,所以,一定要放在優先發展的重要地位。如何發展教育,如何培養高科技人才是擺在全部產業面前的大問題。
在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知識經濟顯而易見在我國社會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第一個影響的應該是大學人才的培養,高校教育面臨更高的對于人才培養方面的要求,高科技人才在現在的社會對于自身要求也非常高,如需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極強的實踐能力和勇于創新的拼搏精神。可是,在年前左右,我國處于比較封閉的階段,高校同樣在這種環境下緩慢發展,高等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使得人才供需不平衡。在這種單一培養模式下孕育出來的學生,往往缺乏性格與創造性。成為社會上較缺乏實踐能力的高學歷單一人才。這并不能滿足這個國家整個社會進步的需要。
二、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一些企業和私立學校逐步發展壯大起來,急缺有經驗、有創新意識的數學專業的人才。我國目前開設數學專業的高校有很多,每年高校畢業生人也很多,但是用人單位無法招聘到滿意的數學專業人才,而畢業生卻普遍認為數學專業就業難。這就需要我們對高校數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入研究和改革,以培養更多符合國家戰略需要的數學專業人才。就目前而言,數學在“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方面尚未形成緊密有效結合,嚴重制約著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和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培養??偨Y起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從事教學一線的教師結構單一,主要都是從事數學教育和科研的老師,不滿足“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要求。近年來,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一直都在進行這,雖然有了一些的進步,但也都是在科研和教學上的成績。所以根本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在這種時候,更應該看到我們的教學科研團隊的學科結構比較簡單,在企業有實踐經歷的高級技術人才特別缺乏。主要是因為大多數教師都是沒有在其它部門實踐過,他們從學校畢業后直接到學校從事教學和科研,,根本了解社會的需求。
(二)現在大多數學校評價教師的標準都單一,基本都是表格似的,與“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合作目標不相當。對學生的評價多理論課成績高低為標志,缺少從不同方向,從不同角度地去評價學生,根本不能客觀評價學生,以至于把一些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力給淹沒了。高校對教師的考核內容主要以負責項目的數量、上了多少節課、發表了多少篇論文等一些表面的成績為主;學生的評價指標也比較簡單,非常重視理論課成績,輕視實踐運用的能力,
(三)由于實習實踐基地形式化過于嚴重,以至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效果不明顯。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實習主要畢業實習。畢業實習多以到學校任教為主,由于實習學校教學任務重,不給實習學生真正走上講臺的機會,最終導致實習就是一種形式。還有一部分學生去企業實習,這部分學生在企業中實習時,由于學校與實習的單位只是形式上的合作,學生到企業實習時,學生根本得不到實質性的鍛煉。
(四)人才培養方案過于簡單,與“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不相符。對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學生而言,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都是沿用幾十年前的,根本沒有根據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進行改變。為了與“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相符,我們就要進行調查,分析現在社會發展需要什么樣的數學人才,同時也要關注數學人才的全面發展需要什么樣的素質,從而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變。
三、建立有效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數學人才培養模式
(一)加大“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師資隊伍建設,強化人才服務能力。
根據數學人才的培養需要,聘請一批在企業或學校的人員,這些人員需具有一定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能力,邀請他們到學校任教,根據他們的能力,用高薪聘請;根據“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需要,增強在校教師的繼續學習。在繼續學習中提升數學專業教師的科研攻關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鼓勵教師到企業工作和服務,培養“雙師”型教師。總之,通過加強校企之間深度合作,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強化技術創新,強化人才服務能力。
(二)設立校內和校外的實習基地,拓展與提高實習基地功能。
實習基地一般包括校內的實習基地和校外的實習基地。校內的實習基地主要是以大學生創新、實踐和專業結合的實驗教學、研究性教學等為主要依托,開展大學生創新性實驗,主要讓學生以數學專業學習為基礎,參加大學生數學競賽、數學建模競賽和其它創新創業競賽,從中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校外的實習基地要選擇產學研用合作緊密的單位,遵循“互惠互利、協同發展”的原則,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三)突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理念,創建“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載體。
突出產學研用結合人才培養特色,創建“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載體,以專業理論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參與實驗訓練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為學生參與科研、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等提供優越的實驗條件。開展學習興趣小組,盡可能開放實驗室,為學生創造個性發展的空間,在教師總體指導下,鼓勵他們查閱資料、自己設計、自己選材,獨立完成實驗內容與結果分析,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僅培養了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豐富了實驗內容,進一步完善了實驗課程體系。除了通過課程體系內計劃的實驗教學使學生受益外,還通過第二課堂活動接受非計劃內實驗課題的開展,不但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提高了儀器設備利用率,而且充分挖掘潛力,積極打造個性化教育平臺,進一步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把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加上用戶需求或應用很好地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政府、高校、產業生產部門、科研院所等多種不同的培養鍛煉環節以及各自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功能,將面授為主缺乏實踐鍛煉的課堂教學很好的融入到社會之中。走出高校育人環境,突破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發揮科學技術人才培育的獨特作用,是現階段高等教育改革必須解決和改革的問題。由于一系列歷史的、社會的原因及高校教育的現狀,我國科技人才培養方面缺乏有效的戰略機制和管理機制,造成了與發達國家不小的差距。積極探索新形式下人才培養新模式,己成為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 馬廷奇.產學研合作與創新人才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11,(6):24-27.
[2] 朱紅霞,馬曉霞.協同創新模式下的高校人才教育培養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3,(7):44-45.
[3] 顏軍梅.高校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分類及實現路徑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18):102-106.
作者簡介:姚艷(1978-),女,黑龍江省嫩江人,教授,學士,主要從事數學教育教學和數學實驗
范英兵(1984-),男,山東煙臺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統計教學和時間序列研究
基金項目:黑河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視角下的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XJG201637),黑河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高校改革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實踐教學對教師考核評價的作用研究”(XJG201635),黑河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高校課堂教學的實證研究”(XJG1524)
2016年黑河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 項目編號是XJG20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