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澤
摘 要:感染力能夠讓語文教學引人入勝,幽默感能夠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啟迪學生思考可以真正踐行生本教學理念。本文用三個例子來詳細論述如何讓語言具有感染力、幽默感和啟迪性,目的在于讓語文課堂教學有表現張力,讓教師的語言表達成為一門藝術。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語文課堂 語言藝術
一、小學語文教師語言藝術的要點
1.富有感染力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語言的感染力,只有教師的語言抑揚頓挫、飽富情感,才能夠引起小學的注意,同時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情感變化來進一步了解語文課文表達的意思。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較弱,邏輯思維尚未形成,情緒變化起伏較大,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教師要讓課堂語言豐富起來,用語言的藝術來感染學生和帶動學生。
2.富有幽默感
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互動,孩子們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如果教師運用幽默的語言來糾正學生的錯誤回答或者行為,既可以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又能夠照顧到學生的自尊心,最終讓學生愿意加入到課堂互動活動中以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另外,教師語言表達幽默,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課堂學習的愉悅感,從而培養語文學習興趣。
3.富有啟迪性
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課堂教學中,要以課本內容為載體,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讓學生透過教材內容來了解社會,能夠聯系書本知識來反思自己的生活。所以,語文教師在表達過程中要注意用詞,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啟發學生思考。
二、小學語文教師語言藝術的運用
1.用飽滿的熱情來增強語言表達的感染力
要增強語言表達的感染力,首先要有飽滿的熱情,即教師要對教學內容有深刻的認知,對教育工作有高度的熱情,對與孩子溝通有豐富的經驗和技巧。
例如,在《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中,教師自己首先要被戰士的所作所為感動,還要對戰士的心理活動和崇高思想有由衷的敬佩。此外,教師要對戰役的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從而有利于其對學生闡述為什么那個年代的人愿意以生命為代價來做出巨大的犧牲。愛國主義教育是永恒的教育主題,不同年代的教育內容和方式有所不同。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把握好教材內容,用熱情和真情實感來感染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課文表達的主題思想。比如,講到“邱少云被烈火包住,匍匐在草叢中,忍受著烈火的炙烤,卻一聲不吭”,教師在朗讀課文時要將邱少云身處烈火的危急環境進行強調,對他匍匐在草叢中的隱忍和痛苦進行表達,要對其人手炙烤的行為進行體會,要對其一聲不吭的反應潸然淚下。只有教師由衷的表達出對邱少云戰士的理解和敬佩,學生才能夠從教師的情感態度中獲得更多的信息,進而感受到他的愛祖國愛人民的強烈情感。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在課文講解之前,借助多媒體來介紹抗美援朝戰爭,對戰術性反擊作戰的重要性進行深入剖析,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邱少云戰士的責任感和自我犧牲精神。總之,要想語言表達富有感染力,教師必須要有豐富的積淀,讓情感由內而外地散發出來。
2.用機智的語言來批評和化解尷尬
要增強語言表達的幽默感,首先要有洞察問題根本的能力,其次要有換位思考的能力,再次要有靈活的語言表達技能。這樣就能夠用讓孩子心理容易接受的語言來認識的問題的嚴重性,同時不會感到尷尬,即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解決問題。
例如,正常課堂教學中,某些孩子會提及一些與課堂內容不相關的問題,會影響教學進度,比如一次課堂上提及到太陽,學生就大聲問“地球為什么要圍著太陽轉”。對此,如果要對學生進行嚴厲批評,則會影響孩子善于思考和樂于發問的心理;如果給孩子講地球公轉的原理,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也一定會超出孩子的理解范圍。所以,筆者笑著回答孩子“因為地球非常頑皮”。教師話音剛落,班級里的學生們都笑了。這樣的處理方法,既能夠快速解決課堂上的突發事件,又避免了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讓課堂充滿了歡笑,可謂一舉多得。再如,在講到季節特點時,有些孩子受到認知影響,會給出一些不符合常理的答案,此時需要教師的幽默來化解尷尬。比如,教師問,冬天的代表顏色是什么?有的孩子回答是藍色的雪花。現實生活中,雪花都是白色的,藍色的雪花可能是學生從圖畫書中看到的,也許是孩子自己想象的。對此,教師可以說“咦?藍色的雪花?是童話書中的那朵雪花,對嗎?”這樣就可以化解孩子說錯雪花顏色的尷尬,同時也引導學生們正確使用詞語。總之,教師要靈活處理問題,用幽默的語言來應對突發狀況。
3.用廣博的學識和巧妙的設問來啟迪思考
要增強語言表達的啟迪性,首先教師自身要有廣博的學識,其次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和認知背景,再次教師要有精確的語言表達技能。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來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再根據孩子們的回答來進行引導。
例如,對《亡羊補牢》,教師可以從三個角度設置問題來引發學生思考。第一,亡羊補牢,尤為晚矣。第二,羊已經丟了,還有修補羊圈的必要嗎?第三,為了避免“亡羊”,要常常“補牢”。第一個問題著重說明要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止損;第二個問題著重說明不要為已經形成的損失的做無謂的補救;第三個問題著重說明要防患于未然。小學生的心理活動不同,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不同,對“亡羊補牢”的看法必然不同。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這三個角度去分析問題和感受每種處理方法的結果,只要學生自圓其說,言之有理即可。當學生對這三個問題都想得通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思考三個處理方法分為適用的前提條件。第一,如果羊圈里面門有很多只羊,丟了一只,要及時修補羊圈以避免更多的損失。第二,如果羊圈里只有一只羊,丟了就沒有修補羊圈的必要了。第二,如果知道羊圈破了會導致丟羊,則要及時檢查和修補以避免發生損失。總之,啟迪思考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很重要,要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能力,避免照搬書本理論的思維定式。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各種方法來豐富自己的學識,錘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要深入了解青少年心理學,從而能夠了解學生的想法和心理,進而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切入點。當教師與學生就教學內容產生共鳴時,就更容易實現情緒感染、幽默表達以及啟迪思維。
參考文獻:
[1] 徐欣.淺析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的語言藝術[J]. 中國校外教育. 2016(S2).
[2] 王凱濤.論教師語言藝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J]. 曲靖師范學院學報. 201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