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清燕
摘 要: 國學經典是我們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它曾長期處于世界的領先地位——其所蘊含的核心價值體系制約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方式。而部編版教材強化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這一修訂工作,說明了課堂是傳承國學經典的重要陣地和最好載體。但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對國學經典的學習興趣不足,熱情不大。那么,國學經典進課堂要想收到預期的效果,就必須基于學生特點,用學生最樂于接受的方式來詮釋國學經典的內涵。而把國學經典和信息技術有效結合起來這一授課方式,能讓學生更易于理解國學經典,從而更樂于主動去接受國學經典的熏陶和教育。
關鍵詞:國學經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強調要建設優秀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且習主席也屢次用自己的行動表明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而全國將統一使用部編版教材(新教材特別強化了優秀傳統文化這部分內容)這一規定說明,課堂是國學經典傳承的重要陣地和最好載體。但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對國學經典的學習興趣不足,熱情不大。鑒于此,筆者下面將就國學經典與信息技術有效結合進課堂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進行論述。
一、重要性
國學經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所蘊含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風俗習慣、民族感情和民族心理滲透在每個中國人的血液里,制約著今日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方式。而目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偏重于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缺乏文化的熏陶與人格的培養。在孩子記憶力最佳的初中階段,傳播國學經典,讓學生從這些國學經典中汲取營養,以文而化,逐漸培植學生的德福,開啟學生的智慧,進而奠定一生的高遠見識和優美人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為社會的各種群體對國學經典教育都缺乏正確的認識,所以導致學習國學經典的社會氛圍不足。加之國學經典的語言文字大多艱澀難懂,以及其所描述的生活和場景離我們太久遠,學生學起來就覺得乏味吃力。那么,國學經典進課堂要想收到預期的效果,就必須基于學生的特點,用學生最樂于接受的方式來詮釋國學經典的內涵。而信息技術能把艱澀難懂的國學內容轉化成靈活多變、生動新奇的具體畫面。把國學經典與信息技術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穿越”到文章所描述的生活場景里去體悟其中的情感這一新授課方式,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同時也能讓教學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生對國學經典的理解容易了,情感也能共鳴了,他們也就更樂于主動去接受國學的熏陶和教育了。
二、可行性
國家教育部在《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特別指出:“全面提高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系統的應用水平,加強信息技術教育,普及信息技術在各級各類學校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為全面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提供技術支持?!庇纱丝梢姡谛畔⒓夹g高速發展的今天,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是時代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的重要要求。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利用電腦把文字、圖形、影像、動畫、聲音及視頻等媒體信息數字化,并將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界面上,使電腦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體形態的能力。而這種化艱澀死板為生動新奇、化抽象難懂為具體靈活的教學模式是符合現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的,所以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都樂于接受。在講授岳飛的《滿江紅·寫懷》這首詞時,我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動漫人物配樂演唱和朗誦的方式來詮釋文章的內容。生動多變的動畫界面,讓學生感覺自己就和岳飛站在樓臺高處憑欄遠望那已經收復卻又失掉的國土;而時而激昂時而低沉的音樂節奏和演唱朗誦音調,又讓學生很容易就感受到了岳飛對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對祖國統一的殷切愿望。恰到好處的配樂演唱及朗誦和直觀形象的畫面有效地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力,他們背誦的速度明顯比之前快了。在講授《木蘭辭》時,我也是利用信息技術把課文內容制作成動畫片,通過畫面的變化直觀地展現文中所述的內容。這樣一來,看似枯澀難懂的文字立刻變得鮮活可感了,學生跟著動畫畫面很容易就感受到戰前的緊張準備工作以及激烈的作戰場面。而通過木蘭從軍前后的裝束對比,學生更能深刻地理解木蘭對父親的愛對國家的忠。而在講授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時,我播放了《婷婷詩教》視頻mv。學生通過畫面里從花燈通明到月上柳梢的光線明暗變化就可以感知女子等待之久。而視頻還直觀地把女子去年與心上人相約時的甜蜜幸福和今年孤寂等待心上人的凄清哀怨作對比。學生看到這樣的對比畫面,一種“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至此,他們的情感體驗完全被帶動起來了。
信息技術與國學經典的有效整合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如虎添翼,大放異彩——它除了大大地節省了教師板書和講解文意的時間,放大了教學空間外,還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積極性,從而延伸了國學經典的學習容量,收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樂于主動接受國學經典的熏陶和教育,用經典的智慧鑰匙開啟現代學科知識的寶庫,為現在及將來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在這點上,信息技術功不可沒。
參考文獻:
[1] 王會芬.利用多媒體傳播國學經典培育兒童情感認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5):30-31.
[2] 史可卿.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多媒體互動課堂和開放課堂應用研究[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1.
[3] 高鐵剛,陳瑩,臧晶晶.信息技術環境下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與方法[M].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
[4] 王躍.高效課堂的101個細節[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