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出真理。這句話在化學這個學科是哲理性的存在,現代教育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學校與教師更傾向于將化學打造成學術與實驗并存的學科,致力于為國家培養更多的理論與技術人才。化學的魅力正在無限擴大,未來也將潛力無窮,新時代能源與分子以及生物科技等領域正在等待更多有能力的化學人才。
關鍵詞:實驗;多媒體;翻轉課堂;高科技人才
一、化學的特點
化學實驗是一項具有科技意義的教學活動,實驗中各種差異以及伴隨的各種反應情況能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觀察、甚至產生豐富想象。因此我們應鼓勵動手實驗的學習方式,借此來突出學生的主動性,強調主題觀念進行,并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和思考。
探究性是化學實驗最重要的特點,而很多教師經常會選擇忽略這一點。為了不落下課程進度,為了刷高考試成績,為了應付應試教育,對于重要的性質與結論,教師會強行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沒有靈活性。新課程改革著重強調了實驗的探究性,追加了實驗的重要性,讓學生先動手實驗,然后在實驗中發現問題,繼而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探究,獲得問題的答案。探究性的新標準有助于學生早日形成良好的探究習慣,改掉死記硬背的壞習慣,有助于學生將來更好地解決實際工作研究中的問題,而不是只記住一般的理論知識。
二、化學的前景
信息時代各種概念知識更新速度快,理論實踐知識也層出不窮,對人才的主動學習能力和自主創造能力要求較高。為了提高人才素質,培養出能夠終身主動學習的自主創新型人才,為國家重要領域作出更大貢獻,改革迫在眉睫,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改革必須全面展開。以學生為主體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順應我國教學改革的趨勢,給與高度的重視,重新認知,將教學重心放到學生身上,以學生為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為課堂的領導人,綜合考慮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高中生、高中化學特征以及化學與當今行業的是配型,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作為一門基礎自然學科,化學的發展關系著其他學科,與其他學科息息相關,進一步來說,關乎社會與整個國家的發展。化學的重要性決定了新課程中地位越來越高,從越來越明確的要求便可以看出。在新課程改革中,化學實驗課的目的再次更新,即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將理論知識化為實踐,使高中化學實驗課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探究打下基礎。
新課改的提出要求高中生對化學的了解不再僅僅局限于課本,還要對教學的詳細過程與方法,以及上課過程中的情緒渲染有所改變,讓學生居于主體地位。目前,還有部分高中化學教師沒有充分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內涵和要求,不能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科學的課程教學安排,只教授一些死氣沉沉的基礎知識,忽視了學生對知識應用技能的培養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個方面的引導,使得高中化學不再零花,不能滿足新課程標準的發展要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難以提高,化學處于一種難堪的局面。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現代教育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科技的普及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開展高效的化學課堂教學,玩轉課堂。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讓課堂變得更快捷和方便。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前根據教學內容制作優質的化學教學課件,節省了大量時間,利用多媒體豐富的表現力通過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來使要講解的化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讓苦澀的知識變得靈活而有趣,變抽象為直觀,給學生多種感官上的沖擊,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化學現狀
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學生們在懂得課本知識之外,技術與能力也得到相應提高,政府也越來越重視教育的改革,許多學校和有關部門已經意識到在教學中將理論聯系實踐的重要性,因此要生活化教學的精神。一些老師已經認識到了這些,也在教學方式上做出了相關的改進,但大多數教師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沒有對這一課題做深入研究,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教學離不開實驗操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入實驗,把不可描述的實驗現象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以豐富多彩的化學實驗來引發學生興趣,同時,在借助實驗表演時,必須要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多借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和物品,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除此之外,如果能克服一些硬件設施的困難,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實驗,與其他同學一起,共同合作,利用身邊的物品來驗證化學理論,這樣不僅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同時還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一些教師過于強調知識記憶。化學是一門涵蓋量極大的學科,包含著自然生活的秘密,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興趣,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一直是化學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在傳統的課堂導入環節,一些老師為了省事,不太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基本是由老師主導,學生配合完成。因此,要想真正發揮課堂導入的實效,不論采取何種形式的導入方式,都必須考慮到如何盡量保證學生在課堂導入環節的參與,不能讓課堂成為老師一個人的舞臺,這是非常不可取的一點。然而絕大多數人認為,對化學的講解不需要進行投入感情,不需要烘托氣氛,忽視對化學美育功能的滲透,化學課堂缺少激情,僅僅是強調對化學知識的記憶,難以提升學生的興趣與熱情,阻礙其對化學的深入學習。
小學是啟蒙時段,初中基礎時段,而高中是一個與及大學接壤,價值觀與人生觀都即將成熟的時間,高中面臨的教育絕對不再是知識的吸收與否,能否適應未來的潮流,跟上時代的腳步,甚至于國家政策貼近,才是高中教育者應該關注的問題。化學是一們實踐能力要求非常高的學科,也是一個與生活領域息息相關的學科,培養優質的化學人才,在未來,或許現在都是迫在眉睫的問題。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必須深刻認識到現狀,改變固有的死板觀念,積極響應國家新課改的號召,緊跟政策與時代,不斷完善豐富自己,帶領學生開辟化學新的課堂,學到知識,發掘能力,培養興趣,開闊眼界,不斷成長為國家與社會需要的現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 楊永華等.高中中學化學.臺北:三民書局,2001.
[2] 鄒麗麗.內地與香港現行高中化學教材的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
作者簡介:
姓名:許治周,男,1983年7月14日,籍貫:四川中江,大學本科,中學一級,高中化學教育,綿陽市東辰國際學校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