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蘭
摘 要:新課標指出:“小學生學習漢語拼音,要能夠讀準聲母、韻母、聲調以及整體認讀音節。”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漢語拼音教學是一個難點,而且教學時間過長,內容枯燥,這是由于教育工作者沒有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漢語拼音的學習效果將會之久影響到學生今后的語文漢字學習,所以教師要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來進行高效教學,通過情境圖、帶調拼讀音節以及朗讀兒歌與順口溜等方式開展漢語拼音的教學,從而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一年級語文漢語拼音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 漢語拼音 教學策略
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來說,由于剛剛升學,所以還無法適應學習生活與狀態,使得在漢語拼音的學習中存在很大困難,對漢語拼音也不感興趣。拼音教學是學生一年級的重點內容,教師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漢語拼音,進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利用情境圖,輔助拼音教學
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漢語拼音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與單調性,情境圖作為拼音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既承載著基礎知識的學習,有體現了語文希島情趣與方法。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重視教材內容,能夠讀懂情境圖,以學生為重點,重構情境圖,為拼音教學增添色彩[1]。在傳統的拼音教學中教材的上的圖畫的孤立的,而新教材的圖畫畫面完整且精美,以其獨特的功能為學生創設有趣的故事教學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在課堂中以情境圖幫助學生建立常見事物與字母的聯系。在“d t n l”的教學中,教材中配有一幅校園藝術節的情境圖,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情境圖中都畫著誰,在干什么[2]。或者通過編生動的故事與玩游戲的方式學習拼音,“聲母寶寶都藏在這幅圖上,小朋友能找到嗎?”學生們興致高漲,紛紛舉手發言:“鼓和鼓槌像d”“男孩手中拿鼓槌像l”“女孩手中握著的傘像t”“拱門像n”。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加深學生對拼音的印象,在拼音的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口語基礎,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培養,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
二、帶調拼讀音節,提高拼音教學的效率
帶調拼讀音節是一年級語文教材中的特色,以常用的音節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要根據學生的口語實際情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熟知的事物來進行發音。例如,以“g k h”為例,在“guā ”三拼音節的學習中,教師首先示范三拼連讀“g-u-ā, guā,西瓜的瓜”,學生再跟讀,并且在課堂上展示西瓜的圖片,引導學生開始發音[3]。其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學生帶讀與小組讀的方式練習拼讀三拼音節“guā”。教師再適當指出“聲輕介快韻母響,三音連讀很順當”,并讓學生對“g-u-ā,guā”的顏色進行觀察,就會發現g 是紫色,提醒學生聲母應該要讀清楚;u 是淺灰色,提醒學生介母應該讀得輕短一些;ā是鮮艷的紅色,提醒學生韻母應該讀得響亮大聲,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拼讀的要領。帶調拼讀音節,以組合的方式呈現音節,橫向同聲母,縱向同韻母,方便學生進行全面的拼讀練習,優選呈現方式,注重拼讀結果。
三、利用朗讀兒歌與順口溜的方式,鞏固音節
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拼音學習中,聲母的學習都要附有一首兒歌讓學生對所學的拼音進行鞏固。兒童天生對語言的節奏與韻律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小學語文教師在拼音教學中可以采用兒歌的形式幫助學生記憶拼音,不但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興趣,還能加深理解與記憶[4]。在“āi eiui”的教學后,教師可以用一首兒歌“小白兔”加以鞏固,通過兒歌生動活潑地對小白兔進行介紹,使每行末尾的字押韻,“襖、小、翹、笑”押āo的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其中“白、尾、嘴、在”鞏固了學生所學的復韻母āi、ei、ui。學生在課堂上以男女生讀、小組讀以及加動作表演讀的方式展開朗讀,不僅激發了學生對語文拼音學習的興趣,還積累了大量的語言,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同時,用順口溜來學習拼音也是學生們喜歡的一種方式。
三、結語
總之,小學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中,教師應靈活運用教材內容,以學生為主體,不斷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經驗,積極探索。在小學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中,教師要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特點,采取有效的措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漢語拼音學習當中,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林鐵男.部編版語文教材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策略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3):232-233.
[2] 劉敏,王先軍.讓微課在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學中綻放光彩[J].學周刊,2018(01):156-157.
[3] 紀美松.基于部編小學語文教材的拼音教學策略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2):233-234.
[4] 楊雪.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漢語拼音的重要性[J].數碼設計,2017,6(09):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