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展,經濟學理論的內容和形式也隨之豐富,經濟學理論在完善經濟體制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也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然而,相比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對經濟學理論的研究仍然不夠成熟,難以將其很好地運用到實踐之中,可見經濟學理論的發展需要經過不斷地研究和創新,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經濟市場。
關鍵詞:經濟學;發展方向;創新路徑
近期,經濟學理論創新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經濟運行是“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共同作用的,市場和政府作用都是必不可少的。實踐證明,傳統的計劃經濟模式和所謂純粹的市場經濟模式都是有缺陷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走出了一條市場與政府作用相結合的道路,這一成功實踐既是理論創新的原動力,也是理論創新的試金石。
1經濟學創新的必要性
1.1夯實經濟學基礎
傳統經濟學并無微觀層面、中觀層面經濟理論作為支撐,其發展始終契合國家不同社會背景及歷史時期,為此在當前國際經濟一體化發展大背景下,需積極創新與轉變經濟學,使其在滿足我國經濟建設與發展切實需求的同時,能帶領我國融入國際金融市場,從中累積更多先進、高效的經濟發展經驗,縱觀國際分析經濟發展方向,在夯實經濟學基礎同時,為持續創新與轉變經濟學指明方向。
1.2顛覆總量分析法
在傳統經濟學中,總量分析法是較為常用的經濟探究手段,其存在研究范疇窄、脫離微觀基礎等問題,影響經濟學應用成效,為此經濟學分析方法需朝著現實化、針對化、微觀化方向發展,使其能從微觀經濟中總結創新與轉變依據,吹散以數字化、虛擬化為主的經濟研究泡沫,使經濟學研究范疇得以拓展且富有實效性。
2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經濟學理論的發展現狀處于一個矛盾的時期,許多學者認為現代經濟學理論體系是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僅限于數學邏輯的推導和數理分析上,缺乏對我國自身國情的實證研究,難以將其運用到實踐之中去。他們認為應該對現代經濟學理論體系全盤否定,重新開創符合自身特點的中國經濟學。事實上,這種思想屬于矯枉過正,現代經濟學理論經過前人漫長的發展總結而成,自然有其科學之處,學者應該深入了解其內涵,明確其適用范圍,切勿生搬硬套,才能將其更好地運用到中國的經濟活動之中。
3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方向
經濟學理論的發展需要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導向作用。中國過去經濟發展模式是激進式、追趕式的,導致我國的經濟發展極度不平衡,盡管當時取得了較大的成功,但這種發展模式僅僅適用于當時特殊的經濟發展條件。在如今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經濟時代,發展的前提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也要求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全面的改革,以適應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經濟學理論的發展需要充分考慮中國特殊的經濟體制,同時需要具備一定的前瞻性,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目標、基準點和參照系,促使我國經濟向理想狀態發展。此外,還應該結合現有的理論、歷史發展以及數據統計進行綜合分析,對中國經濟學理論進行不斷的發展和完善。
4經濟學的創新路徑
創新發展中國經濟學理論,既需要堅持現代經濟學理論的核心內容,也需要結合中國自身國情進行實證創新。經濟學理論體系必然包括共性和個性兩大方面,共性則是指國際通用的基礎理論和規范模式;個性則是指根據本土地區實際的經濟情況進行發展,兩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這也是我國經濟學理論發展的創新路徑。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模式,這是中國人民獨立思考出來的創新理論,歷史也證明了其科學性。如今,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應該貼合互聯網、綠色環保等世界理念進行發展,結合我國特殊的經濟情況進行創新,構建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學理論體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中國經濟學家至少有兩點是必須堅守的:
一是獨立性。也就是陳寅恪先生所提倡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治學境界及學術觀點的公立性。經濟學家作為公共知識分子,應具備的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獨立性。保持獨立性并非易事,很多時候很多人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將個人私利摻雜到公共事務的意見評判中去。所以,在涉及改革議程和公共議題方面,我們應該超越個人的特殊情境,排除個人私利的干擾,追求和持守一種具有普適性的目標、價值和立場。具體到中國的改革情境,這種目標、價值和立場應該指向市場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路向,從而形成以市場經濟、民主政治、法治社會為制度框架的現代強國。
二是責任心。如前所述,任何一個經濟學理論都有其邊界條件,需要充分注意其結論成立的前提條件,不能夸大其作用,一旦盲目運用,可能會導致災難性的后果。所以,我們經濟學家要有社會責任感,建言時一定要嚴謹再嚴謹,嚴肅再嚴肅,不要當媒體經濟學家,追求媒體的光環,不要走極端,語不驚人死不休,嘩眾取寵。經濟學家也不是算命先生,在分析經濟問題時應采用經濟學的內在邏輯分析方法:首先對想要解決問題的有關情景(經濟環境、形勢和現狀)作充分了解和刻畫,弄清問題所在和成因,然后有針對性地正確運用恰當的經濟理論,得出科學的內在邏輯結論,并結合歷史的視角和統計的手段,據以作出科學的預測和推斷,繼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的解決方案和政策建議。
5結語
總的來說,經濟學在我國仍處于一個矛盾發展的階段,現有的理論難以應用到實際的經濟活動之中,其理論發展必須要回歸現實。因此,經濟學家需要依照經濟學理論的研究思路進行分析,結合現代經濟學的核心內容和我國特殊的國情,探索出未來經濟學的發展方向和創新路徑,建立完善的經濟學理論體系,促使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洪銀興.以創新的理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J].經濟研究,2016,51(04):4-13.
[2] 陳伯庚,陳承明.創新與發展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5(01):20-26+90.
[3] 權衡.從經濟增長到發展分析:理論范式的總結與創新——比較發展經濟學分析框架初探[J].理論月刊,2009(11):5-10.
作者簡介:
牛萌萌(1988.6— ),女(漢族),河南開封人,信陽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理論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