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佳音
學校體育的法律狀況研究
賓佳音
我國經濟狀況在20年來得到了較為快速的發展,國民文化水平也逐漸提高,與升學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校學生的身體素質卻在不斷下降。本文從學校體育法律的角度,分析了學校體育存在法律規范體系不健全、體育經費不足、體育老師的待遇缺乏保障、體育法律規范執行力度不足以及教育體系不重視體育教育等五個方面的問題,并在分析不足之處的基礎上提出了相對應的完善建議,旨在進一步健全學校體育法律體系,推動我國國民身體素質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學校體育 法律規范 完善
近年來,學校在體育工作開展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績,體育教師隊伍和體育設備都逐漸走向規范化,但仍然存在許多亟需解決的問題:
學校對體育的重視程度不高,仍以文化成績作為評定學生是否優秀以及升學的單一標準;體育老師的地位不高,待遇地獄其他學科老師,很多學校的文化課程授課老師在升學率方面有較高的績效獎金,而體育老師由于不參與文化課程授課,在績效方面遠遠低于其他學科老師,在社會上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體育課及課外活動等方面的開展遠低于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標準,很多體育課流于形式,被文化課擠占空間,甚至很多高中在學生上高三之后不再開設體育課,不再進行早操。日常生活中,除了體育課和校運會外,學校缺乏組織學生進行日常鍛煉的意識;學校體育設施不夠完善,很多學校的設施在數量雖然符合《中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等規范的規定,但是存在設備陳舊、室外的籃球場、田徑場等活動場所地面粗糙等問題,容易使學生受傷。由于上述種種問題的存在,近20年以來,雖然我國的各類學校入學率不斷上升,但是在校學生的體質身體素質下降明顯,很多學生在視力、耐力、肺活量等基本身體指標出現了持續下降的情況,與此同時,很多學生的體重卻呈上升趨勢,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筆者認為,上述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學校的法律體系不夠完善,學生體育鍛煉的權利得不到有效保障。雖然我國在學校立法方面制訂了《體育法》、《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以及《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等法律法規,但很多規定的內容過于空洞,仍然存在一些法律方面的問題,具體如下。
2006年出版的《學校體育重要法規文件選編》一書中共收了有關學校體育的法律規范超過40部,內容分散龐雜,不同文件的規定有不同的側重點,沒有形成相對完整的法律體系。[1]除了這些規定外,教育部還公布了一些指導學校體育工作的決議和通知。存在相似內容重復規定的情況。僅僅“保證學生每天鍛煉時間”的規定,就在2001年《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課外問題活動工程”的通知》、2004年和2005年教育部關于保證中小學體育活動和體育課時的通知中出現了3次。[2]即便專業法律從業人員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才能掌握各類規定的具體細則??上攵?,這些法律規范在學校完全能夠落實的難度較大。
作為指導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龍頭法律規范文件,無論是1995年頒布的《體育法》還是1990出臺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二十余年的時間里,內容基本沒有做出修訂,很多規定籠統模糊,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妥善解決體育教師的工作服裝和糧食定量。暫且不去探究工作服裝和糧食定量具體數量和質量標準是什么,僅僅靠“有關部門”和“有關規定”去落實學校工作中的體育工作,著實不易。但此類規定目前仍然沒有進行更新和完善。
運動場地和器材不足是制約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要因為,造成這類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學校缺乏體育項目經費的保障體系,很多規定非常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沒有學校體育項目專項資金的法律法規。如《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在安排經費時,應當安排一定數量的體育經費?!耙欢〝盗俊钡耐庋舆^廣,沒有具體的比例,很難通過這個條款來解決目前體育經費不足和挪用體育經費等問題。《中學體育器材配備目錄》等法規對各類院校的體育器材、場地等規定了具體的數量和標準,但是不少學校仍然存在運動場地、器材匱乏等問題,尤其是很多農村地區的中小學。學校體育的經費來源渠道狹窄,主要來源于國家投入,社會資金投入很少,且體育經費在整個教育經費總支出中所占比例很小,對體育經費的也缺乏一個有效的管理。這些因素都阻礙了學校體育的進一步發展。
《體育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學校要按照國家規定,配備合格的體育教師,保障體育教師享受工作有關待遇。但是仍然存在體育老師與文化老師待遇不平等的現象。[3]體育老師除了無法享受文化老師同等績效獎金,部分學校的體育老師課酬低于文化老師的課酬。在評優提干方面,體育老師也不具備優勢,學校領導層鮮有體育老師的身影。
如筆者上文所屬,我國在學校體育立法方面制訂了很多法律法規,也出臺過很多意見。但是教育行政部門在對學校體育法律法規落實方面進行檢查后,發現很多規定仍然沒有得到執行和落實?!扼w育法》規定,學校必須配備專業體育老師,但是在較為落后的廣大農村地區,很多體育課老師都是有文化老師兼任,體育課很多情況下是自由活動,沒有得到專業的體育知識指導。包括《教育法》和《體育法》在內的眾多規范,對體育方面的規定大都是泛泛而談,沒有對違法責任進行規定,威懾力不足。如《體育法》中關于運動場地、體育標準、體育課的規定,雖然都規定了學校的義務,但是對違反該義務的責任,卻沒有規定,沒有對應的處罰措施。違規成本低,學校領導積極性不高,以至于陽光體育工程“每天鍛煉一小時”這個最基礎但卻最核心的規定基本上也得不到落實。
雖然我國強調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的素質教育,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體系都嚴重傾斜于智育,各類學校的升學制度基本以文化成績作為唯一評判標準,雖然現在國家把體育考核納入中考制度,但是所占分值很小,并且重要性不高,高考更是基本以文化成績作為唯一評判標準,這些都反應了我國尚未真正將體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有機整體。其主要原因是對體育活動在學校中的具體開展缺乏具體法律法規的保障,缺乏與之相匹配的績效考核機制。
上述內容即為筆者認為我過學校體育中存在的法律方面的問題,雖然未必能面面俱到,但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情況。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法典是最完備的法律形式,且法律位階較高,具有很強的約束性和可操作性。近期國家《民法典》總則部分即將頒行,也體現了我國在法治道路上的進步。我國在學校體育方面的立法缺乏一個系統化的法典,且很多政策都是通過教育部的決議、通知等形式公布,法律位階低較低,因此,筆者認為,應當制定一部《青少年體育法》,一方面,應當進一步細化《體育法》《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等學校體育法律規范的內容,提高可操作性。另外一方面,可以把目前零散的法律規范整合在一起,去掉一些繁雜重復的條文,降低理解難度,使學校體育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推動我國的法治化進程。
但也應當看到,我國由于立法技術相對落后,制定一部《青少年體育法》需要大量的時間去考量和研究。
我國的體育經費不足,是學校體育發展過程中的一大難題。在體育經費方面,筆者認為應當把法律規范中有關于學校體育經費的規定進一步細化。一方面,確定政府每年對學校體育建設的投入比例,設立專項資金,加大資金的投入,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并且制定相應的處罰規定,對執行不力,挪用體育經費等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另一方面,建立體育資金管理制度,減少經費管理不善的問題。形成立體化的體育經費保障機制。
鑒于體育經費來源單一,學校和政府在辦學過程中,可以積極鼓勵社會資本、民間企業對學校進行投入,既可以推動學校體育設施的完善,提高體育活動的預算金額,還可以提高企業的社會認可度。我國也可以參照一些歐美國家的做法,把一些體育基礎設施和體育項目活動資金作為學校辦學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有教育行政部門統一考核。
如上文所述,部分學校存在體育教師與文化科目教師待遇不對等的情況,首先,應當根據《教師法》及《教師資格條例》的規定,對體育教師的任職資格提出明確要求,提高體育教師的質量。對目前已經聘用的尚達不到要求的體育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并予以考核,達到法律規定的標準才能上崗授課。其次,在保證體育教師質量的同時,要進一步保障體育教師享受與其他學科教師相平等的權利,提高其積極性。
由于我國在體育立法方面,涉及違法責任的規定較少,因此,在完善法規、加大違法責任的同時,還應當加大對學校落實情況的監察力度。
很多情況下,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檢查都是風氣化,一次檢查之后,后續工作就不再關注。這使得很多學校在日常管理中不注重體育工作,檢查時做一些表面工作蒙混過關。因此,應當建立立體式的監督機制。第一,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不定期對學校的體育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監察,如黨中央進行的“八項規定回頭看”工作,要形成長效機制,不能形式化。第二,社會媒體也應當積極擔任其責任,政府可以出臺鼓勵政策,激勵媒體勇于曝光學校不按體育法規進行的行為。對問題嚴重的學校,及時追究領導和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在學校全面推進《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對全國大中小學的學生定期進行體能測試和體質監測。使“每天鍛煉一小時”能夠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實現。
我國的教育制度如何繼續推進,專業、學者和社會人士已經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和討論,本文僅站在學校體育方面,對傳統的教育升學制度提出建議。
體育加試已經在我國的升學考試中實行了一段時間,但實際上大都是流于形式,不作為入學的重要指標。提高體育考核分數在升學考試中的比重有利于使學生智體共同發展,推動素質化教育進程。筆者認為,可以把學生體育成績納入教師和學校的績效考評機制,并對考試作假等行為進行嚴厲處罰。應當完善目前的升學加試體育制度,如加大體育分數在升學考試中的比重,制定與青少年身體素質緊密相關的測評項目,同時要加大測評儀器的統一檢測和發放,加大對測量人員的監管力度,保障在體育考試中的公正公平性。把體育考試納入個類別學校的必修課程和必考科目當中。[4]
綜上所述,學校體育中存在一些法律規范方面的不足,應當進一步完善,一方面有利于推動我國素質化教育進程,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促進青少年學生的綜合發展。另一方面,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完善學校體育法律體系,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度,建設法治國家。
[1]張厚福.關于學校體育的法治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5.
[2]戴安國.我國學校體育立法現狀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5.
[3]牟延林.學校體育的體育制度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
[4]閆立忠.公民體育權法律保障問題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0.
廣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