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淼潔/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種禽場疫病凈化
張淼潔/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近年來,全國雞肉產量和消費量呈快速上升態勢,2000-2016年間,全球雞肉產量年均復合增速4.07%。從區域分布來看,世界前三大雞肉生產國分別是美國(20.6%)、巴西(14.6%)、中國(13.9%)。目前我國人均雞肉消費量為10 kg/年,美國人均為40 kg/年,巴西人均為48 kg/年。與美國和巴西相比,我國人均雞肉消費水平較低,未來增長空間較大。
但由目前的畜禽養殖狀況來看,疫情形勢越來越復雜,環保壓力也日益劇增,由于人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供需關系的變化,正在促進著我國養殖業結構的調整,而動物疫病是影響我國現代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因此種畜禽疫病凈化工作是動物防疫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對全國重大動物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疫病凈化相關政策,幫助種畜禽場完成疫病凈化。
2011年,全國產蛋雞存欄達14億只,雞蛋產量2300萬噸左右。但由于對垂直性傳播疫病的研究不夠深入全面,科教單位的研究成果還不能很好的應用于規模化生產,還尚未建立規范的全國性蛋雞種業疫病凈化計劃。
《農業部關于促進現代畜禽種業發展的意見》中,提到了發展的六大任務,其中之一就是加強種畜禽疫病凈化。《意見》中提出:一是要以核心育種場為重點,加強種用動物健康管理,推動主要動物疫病凈化,從生產源頭提高畜禽生產健康安全水平;二是堅持政府政策引導、企業自主參與、多方技術支撐,采取從場入手、分步實施、示范帶動、合力推動等方式,開展種畜禽疫病凈化;三是將疫病凈化與核心育種場建設、標準化示范創建等相結合,在政策、項目、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四是積極開展種畜禽場主要動物疫病凈化試點、示范,推動種畜禽場主動開展疫病凈化,保障種畜禽質量。
禽病病種多、發病范圍廣、病原污染面大,嚴重危害了我國禽業發展。目前看來,重大動物疫病形勢較為平穩,但種畜禽場垂直傳播性疫病的感染時有發生,病毒變異、傳播速度也在加快。
2016年共報告發生26種禽病,其中一類病2種: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二類病17種;三類病6種,涉及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465個縣,6 904個疫點。疫點報告發病禽441.34萬羽,發病率為8.02%,病死63.27萬羽,病死率為14.34%。其中報告前五位的疫病為:雞球蟲病、雞白痢、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禽霍亂和傳染性法氏囊病,共占發病總數的78.68%。2017年H7N9疫情報告共9起,發病率1.7%~41.8%,病死率53.4%~96.8%。
1.《規模化養殖場主要動物疫病凈化示范項目》。該項目從場入手,由易到難分層實施,通過技術推廣綜合應用和示范帶頭,創建推動疫病凈化。
2.不同階段主要研究解決的問題。(1)凈化初期:財政激勵,自愿參與。提供凈化專項基金,與現行畜牧獸醫補貼政策相結合,激勵養殖戶參與凈化項目;(2)凈化中期:規范制度,推動市場。規范企業無疫認證和動物及動物產品安全分級制度;(3)凈化后期:政府主導,強制實施。規范市場準入制度和疫病區域化管理制度。
3.種群場疫病凈化行動。2014年4月,啟動了首批“兩場申報”;2014年9月,開展了首批“兩場”現場評估及實驗室檢測活動;2015年7月,確定了首批“兩場”名單;2016年11月,啟動了廣西貴港主要豬病凈化示范區項目試點;2017年7月,啟動了上海崇明奶牛兩病凈化示范區項目試點。目前已經有93家企業通過動物疫病凈化示范創建評估工作。
4.打造凈化專家團隊。(1)凈化評估專家庫。2013年11月,首批聘用規模化養殖場動物疫病凈化評估專家150名,2016年11月,完成評估專家換屆工作,重新聘任241名動物疫病凈化評估專家,聘期三年;(2)凈化項目專家委員會。2015年12月成立,為項目實施提供決策咨詢和技術支持;(3)協作實驗室。確定9家省級疫控機構實驗室為凈化項目協作實驗室,為凈化評估工作及示范推廣提供實驗室檢測等方面的技術支持。
5.開展凈化專題培訓。(1)組織實施類:培訓對象為省疫控機構凈化負責人和省疫控凈化聯系人;(2)示范評估類:培訓對象為凈化評估專家和協作實驗室;(3)技術指導類:培訓對象為“兩場”一對一指導專家和養殖企業管理人員及獸醫技術人員。
6.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包括:種畜場口蹄疫凈化技術集成與示范;種禽場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禽白血病、沙門氏菌病綜合防控與凈化技術集成與示范;豬偽狂犬病、豬瘟區域凈化與根除及種豬場高致病性藍耳病凈化技術集成與示范;種禽場牛結核病和布魯氏菌病綜合防控與凈化技術集成與示范。對自有育種品系要實施嚴格的凈化措施,建立潔凈的核心群,嚴防弱毒疫苗中外源性ALV污染;對進口的已凈化品系要確保引進潔凈種源,嚴防弱毒疫苗中外源性ALV污染,建立孵化及飼養過程中的生物安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