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改平/中國工程院
中國豬瘟防控思考與研究
張改平/中國工程院

豬瘟是一種流行廣泛,感染豬的一種高傳染性疾病,一但暴發會造成嚴重的損失,雖然我國目前已經有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但風險仍然存在。目前我國研究豬瘟的團隊眾多,研究課題也比較全面,我國豬瘟疫苗的發展處于國際領先狀態。
1.疫苗。當前疫苗生產廠家過多,政府采購價格和市場價不均一,生產疫苗的母源抗體不夠優良。
2.檢測。目前所應用的檢測技術有:疫苗有效性檢測技術、抗體評價技術和病原檢測,在檢測技術上還應該多加完善。
3.綜合防控。有些豬場對綜合防控的理解不到位,在防控的技術操作上有偏差。
1.生物安全防范是動物疫病防控的最高境界。
2.建議疫苗廠商整合,平衡市場價格。
3.加強疫苗質量評價監控,保障疫苗質量。
4.用優質的疫苗免疫,還要把疫苗用好,不盲目免疫。
5.加強疫苗評價技術研究。
6.加強抗體評價技術研究。研發出了新的CSFV抗體檢測試紙,其檢測線使用的抗體為抗豬IgG抗體;對照線使用的為抗rEms-E2單抗。
C系豬瘟兔化弱毒疫苗雖然是目前最好的疫苗,但是它需要冷鏈運輸保存,同時還會受母源抗體影響,因此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要開發新經典的新型疫苗。理想的豬瘟疫苗,應無短期或長期副反應,對靶動物和非靶動物遺傳穩定,常規條件下生產工藝穩定簡單,成本低,產生免疫迅速,終生免疫,能夠抵御不同毒株,不形成帶毒者,具有敏感特異的診斷方法。
經典的新型疫苗是以新技術命名的基因工程疫苗、基因疫苗、病毒空殼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應該以“安全、高效、不浪費免疫能力”為原則。新型疫苗的概念要以實際需求設計,安全高效,不浪費免疫能力,做到精確、純化、微量。
1.結構設計上應該最大限度誘導保護性免疫反應,最大限度降低無關反應。
2.注意表達體系的篩選,選擇能夠最大限度滿足結構性表達的表達體系。
3.組裝時要保證結構的正確性。
4.選擇純化方案的原則:從疫苗設計開始時就考慮簡便、高效的純化方案。
轉基因植物疫苗是通過構建植物載體、遺傳轉化、植株再生、轉基因水稻、E2蛋白純化和動物試驗這一流程生產出來的。
1.小鼠試驗。使用該疫苗做小鼠免疫試驗并觀察體內阻斷值的變化,小鼠在免疫后14~56 d內,E2-9-5和E2-5的阻斷值呈增高態勢,豬瘟弱毒疫苗和PBS的阻斷值基本維持在20%以下,在免疫28~35 d時有緩慢下降,在35~49 d內又逐漸上升到原來的水平。
2.豬免疫保護試驗。E2-9-5和E2-5的阻斷值呈增高態勢且幅度基本相同;豬瘟弱毒疫苗在免疫14 d以前呈降低趨勢,在14~21 d是趨于平緩,在21 d以后開始逐漸升高;PBS抗體阻斷值基本處于下降的趨勢。
3.中和試驗結果。E2-9-5和E2-5的抗體含量約在12~13log10TCID50/ml;豬瘟弱毒疫苗抗體含量在6~8log10TCID50/ml;PBS抗體為0。
4.不同劑量、免疫持續期檢測。由檢測數據來看,在相同的免疫持續期內,劑量越大阻斷值越高,在免疫周期內阻斷值變化越趨于平緩;由PBS在不同免疫周期內的阻斷值變化數據來看,其阻斷值會隨著免疫周期的延長而逐漸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