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忠偉/遼陽市遼陽縣畜產品安全監察所
張維強/遼陽市遼陽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
豬疾病混合性感染對臨床診治的影響
曹忠偉/遼陽市遼陽縣畜產品安全監察所
張維強/遼陽市遼陽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
目前動物疫病主要以傳染病為主,其逐漸擴展形成許多疾病,其中較為嚴重的是混合性感染。多種病毒性和多樣細菌性交叉,以及發病時表現不突出、多種疾病癥狀同時出現是臨床診斷的難點問題。近年來養殖業規模不斷擴大,養殖數量不斷增多,動物疫病復雜化趨勢日益嚴重,混合性感染病例不斷增多,在臨床診斷上僅憑臨床表現和病理變化很難作出準確判斷,通過實驗診斷對多種病原進行檢測,分析檢測結果才能確診,這也是豬疾病混合性感染對養殖業影響較大的原因之一。一旦出現疫病,臨床診治對疫病控制會造成一定的延誤。本文從近年來豬疾病流行情況和常見混合性感染病原進行了分析,研究豬疾病混合性感染對臨床診治的影響作用,以探討有效解決方法。
隨著我國生豬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豬疾病中非傳染性疾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呈現逐漸降低趨勢,但傳染性疾病仍占主導地位,病種病例日益復雜化,加之國外引種缺乏有效的監控診斷,也給本土豬疾病與外來疾病的交叉感染提供了條件,同時也增加了臨床診斷的難度,給生豬養殖業帶來更大威脅。在復雜的傳染性豬疾病種類中,混合性感染在臨床較為多見,是當前生豬發病的基本規律,所發生混合性感染是由病毒與病菌間混合感染形成,發病癥狀呈多樣性、且無突出表現,生豬感染多種病原體,呈現發病率高、病情復雜、死亡率高等特點。若不能及時進行有效處理,錯過治療時機,將影響疫病治療與防控效果。
從豬病混合性感染病因來看,疫病種類增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國生豬養殖業發展和國外種豬的引入打破了傳統生豬流行病格局,生豬身上攜帶多種疾病的病原體,外源性傳染病大量滋生,傳統豬疾病藍耳病毒、圓環病毒、流感等與之交叉感染,引發更為嚴重的混合性感染,發病后的相互感染在大型養殖中更易形成嚴重疫情,這都會導致更為嚴重的混合性感染和多重感染等。
而養殖技術和養殖方法不當也是豬疾病混合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前養殖業不斷發展,養殖者為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往往忽視養殖技術和養殖管理的更新。
在養殖的空間分配上,大規模生豬養殖往往致使生豬生活空間不足,活動區域受到限制,生豬生活習性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一連環效應最終會影響種豬健康。養殖條件的不足還表現在養殖場基礎設施配置不完善,豬舍環境較差,通風條件和衛生條件對生豬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同時豬舍季節性溫差變化對生豬的健康影響較大,養殖條件不能滿足生豬生存健康的需求,無形中為混合性感染提供了條件。
除此之外,目前,一些免疫性豬疾病廣泛流行,如藍耳病毒、流感病毒等輕易入侵生豬免疫器官使之受到不同程度損害,生豬免疫力降低,也為混合性感染疾病的發生增加了更大的可能性。除了新疫病、養殖環境和養殖管理和免疫性疫病等病因之外,新舊疫病交叉、多病原混合感染、細菌病和寄生蟲病危害等也是導致豬疾病混合性感染日趨嚴重的重要原因。
混合性感染生豬在發病早期癥狀多是體溫急劇升高,并伴有不同的熱性,存在咳嗽、氣喘、精神不濟、食欲減退等癥狀,病情惡化到中后期會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腹瀉等情況,混合性感染病豬病理變化包括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淋巴病變等多種變化。豬疾病混合性感染發病癥狀的復雜性伴隨整個發病過程,當前動物醫療水平所限,很多地方工作者不能完成細菌診斷、抗體檢測等實驗,給生豬混合性感染的診斷和治療帶來很大困難,這也是地方疫情爆發蔓延較快的原因之一,多數工作人員只看臨床癥狀表現,以此診斷作出治療方法,往往導致診斷失誤、不對癥治療等問題,在用藥上存在的問題也會加重病豬負擔,導致抵抗力和免疫力進一步下降,對疫情了解的延時也會導致混合性感染的進一步擴散。
從常見的豬疾病混合性感染類型的臨床診治可以進一步分析豬疾病混合性感染對臨床診治的影響作用,豬瘟、圓環病毒混合感染等常見混合性感染逐步深入,其他混合性感染在大型生豬養殖場出現,從常見到一般疫情的發展借助大規模生豬群體繁衍發展,復雜化的病情成為臨床診治中的難點問題,加之動物醫療設備和技術手段不足,在混合性感染病原檢測上需要耗費更多時間和精力確定診斷結果,而在治療上也會面臨著更復雜化的問題,豬疾病混合性感染的復雜性病原和病因為后續臨床診治帶來更多復雜問題。
1.臨床診治方面。豬疾病混合性感染發生,應其有準確的分析,對生豬病癥、具體病情進展等有詳細的掌握,實驗檢測和現場條件查看相結合,對疫情病因有準確的判斷。豬疾病混合性感染診斷應借助醫療技術力量不斷改進診斷方法,提高診斷效率,為混合性感染治療提供有效支持,同時在臨床防御上,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用常見的板藍根、雙黃連等以飲水和注射手段進行豬疾病防治,具體情況下配合其他藥物以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對嚴重的混合性感染要做好控制方案,盡可能控制細菌的進一步感染,創建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必要時進行跟蹤式觀察和化驗,針對豬疾病混合性感染的復雜化發展,制定更為準確、科學、合理的預防與治療措施,運用現代生物技術不斷改進臨床診治技術和條件。
2.養殖管理方面。重視養殖場環境建設,制定嚴格的消毒、隔離制度,保障生豬養殖環境衛生,降低細菌病毒對生豬養殖的威脅。優化生豬養殖內部空間,為生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活動空間,豬舍內部定時通風散氣,有效控制混合性感染疫情的擴散。在豬舍內部溫度控制上,發現季節性溫差對豬群生活造成的影響,及時進行調節。在養殖技術上不同養殖場在養殖規模、生豬養殖品種等方面各有不同,應根據自身發展實際,在傳統養殖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建立新型管理制度,有效改進粗放式養殖管理的不足,探索集約化養殖管理創新模式。進一步改善生豬養殖環境,提高生豬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有效控制混合性感染。養殖管理者應重視生豬混合性感染疫病防控,發現疫情應盡快查找原因,做好疾病處理工作,對豬疾病有進一步了解,掌握疫病初步應對措施,為后續診斷治療工作提供有效幫助。針對種豬外引問題,應結合實際調查情況,配合相關防疫工作,保障無疫病威脅,減少疫病交叉感染源危害。

豬鏈球菌病有5種類型
豬疾病混合性感染在大規模生豬養殖中更易復雜化,多方面影響因素對疾病惡化和新病種的交叉感染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臨床實踐受豬疾病混合性感染影響,不斷積累和豐富臨床診治經驗。在當前時代發展背景下,利用發達的科技和生物技術條件不斷完善豬疾病混合性感染診治,作出正確有效的診斷,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同時重視養殖技術和養殖管理發展,有效防控豬疾病混合性感染。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