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濱/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興安盟包蟲病流行及防治
朱海濱/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包蟲病是由棘球絳蟲蚴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在興安盟長期流行,對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畜牧業發展造成很大危害。多年來,興安盟主要通過畜間驅蟲開展防治工作,包蟲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從“十一五”開始,根據國家14部委《防治包蟲病行動計劃》(2010-2015年)和《內蒙古自治區畜間包蟲病防治技術方案》要求,興安盟認真開展包蟲病專項防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興安盟是棘球蚴病老疫區,歷史上流行范圍較廣,全盟最高平均感染率羊達到10%以上,尤其是科右前旗北部沿阿力得爾河、歸流河及洮兒河流域山區牧區感染嚴重。如1979年科右前旗獸醫站在興安盟肉聯廠進行的屠宰調查,從旗內收購的1 500只屠宰羊中抽查500只,棘球蚴感染率達到55%。80年代以來,興安盟堅持對易感動物進行大范圍藥物驅蟲,人、畜棘球蚴病感染率明顯降低,畜間棘球蚴病初步得到控制, 2016年全盟畜間平均陽性率降到5%以下。另外,從人間發病調查情況看,2011年以來,興安盟人間共報告包蟲病病例62人,其中科右前旗報告61人,2011-2014年均有人間病例報告,分別由興安人民盟醫院及科右前旗人民醫院確診。
從歷史上看,畜間包蟲病防治主要以驅蟲為主,尤其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一些新型驅蟲藥物使用,驅蟲的范圍和數量逐漸增大,但以前的驅蟲主要以流行范圍廣和危害嚴重的線蟲和絳蟲為主,包蟲病防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從2010年開始,國家及自治區把包蟲病防治提上重要日程,進行了專項資金投入,加大了防治力度。為此,興安盟各級政府和業務部門,也根據自治區統一安排,在畜間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制定科學防治規劃。盟、旗業務部門根據國家及自治區有關防治計劃和方案,制定了相應的包蟲病防治方案,認真部署防控工作,建立包蟲病防治防治責任制,明確防治目標,建立考核機制,為包蟲病防治打下了堅強基礎。
2.認真開展流調監測。2010年以來,我盟按照自治區統一部署,每年都制定畜間監測目標任務,各旗縣則根據盟下達任務開展監測工作。尤其是2015年以來,各旗縣都開展了系統的基線調查,全面了解了各地的包蟲病感染情況。2012-2015年,六個旗縣共監測牛羊臟器6 690份,陽性份120份,牛、羊包蟲病感染率在1.79%。監測犬糞2 318份,檢出陽性75份,包蟲病感染率在3.2%。及時掌握了疫情動態;2016年,各旗縣則根據監測計劃認真開展基線調查、監測工作,六個旗縣共檢查牛羊臟器3 870份,陽性228份,陽性率5.89%。監測羊血清3 483份,陽性135份,羊包蟲病感染率3.88%。監測犬糞1 490份,檢出陽性70份,感染率4.7%。2017年上半年,全盟共監測羊血清1 466份,陽性23份,陽性率1.56%。監測犬糞208份,檢出陽性2份,陽性率0.96%。
3.全面開展犬類驅蟲。犬是包蟲病的終末畜主,家畜和人是由于吞食寄生于犬科動物(犬、狼)的小腸中成蟲排出的蟲卵而感染,因此,犬的驅蟲成為防治包蟲病的關鍵環節。所以,興安盟加強了犬的驅蟲工作。2015年以來,2個重點旗每年驅蟲4~8次,非重點縣市每年驅蟲2次,驅蟲率基本達到100%;同時,重點旗都建立了專門的犬的管理檔案,將犬驅蟲數量、次數及使用藥品一并填寫到免疫檔案。據統計:2011年以來,興安盟共完成犬驅蟲615 499條。
4.認真做好消毒工作。盟統一購買消毒藥品,對包蟲病疫情較重地區牲畜養殖場(戶)養殖環境全面進行消毒工作。尤其在家犬驅蟲栓養期間,除認真對糞便進行焚燒深埋無害化處理外,對飼養環境進行徹底消毒。
5.加強屠宰檢疫監管。包蟲病屠宰檢疫列入屠宰企業檢疫內容,部分旗縣動物防疫機構在重點屠宰場設立檢測點,開展包蟲病屠宰檢疫工作。動物衛生監督所加大對屠宰企業的檢疫監管工作,在屠宰場檢疫檢驗過程中,對發現的病變組織按照國家相關無害化處理標準,出具“檢驗廢棄單”進行焚燒或廢棄物深井處理。
6.積極開展防治宣傳。各級動物防疫人員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講解、發放包蟲病防治知識宣傳單等形式,向有關干部、農牧民、學生、牲畜屠宰經營者等相關人群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宣傳,增強了大家對包蟲病防治知識的了解。
1.重視程度不夠。各級政府及業務對包蟲病不了解或是對危害性認識不足,認為包蟲病疫情較輕,防治重視程度較低。
2.家犬缺乏管理。目前,全盟家犬沒有實行統一的登記,沒有建立起有效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3.屠宰企業在屠宰檢疫過程中,雖然對檢出包蟲病病變臟器都進行了處理,但沒有系統記錄。
4.資金不及時到位。自治區包蟲病專項防治經費,不能及時撥付防控機構,如突泉、阿爾山疫控中心防控資金近2年沒有及時到位。另外,地方財政投入少,部分旗縣基本沒有投入,影響到基線調查、檢測、驅蟲等工作正常開展。
1.切實加強領導。由于包蟲病對畜牧業發展和人民群眾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所以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包蟲病防治工作,把包蟲病防治工作作為民心工程來抓,從盟到村逐級建立包蟲病防治工作領導機構,制定防治方案,明確目標責任,完善考核機制,嚴格獎懲措施,為包蟲病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組織保證,以徹底根除包蟲病危害。
2.強化防治措施。為抓好包蟲病防治工作,各級政府和業務部門以及相關機構,要根據國家《防治包蟲病行動計劃》(2010-2015年)和《內蒙古自治區畜間包蟲病防治技術方案》要求,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協作,扎實開展包蟲病基線調查、采樣檢測、驅蟲、檢疫監管、病畜及產品處理等各項防控工作。要根據防控時間、數量、次數和技術要領,嚴格按照包蟲病防治實施防治技術規范要求,實施全程科學防控,切實把各項防治措施落到實處。
3.加強能力建設。加強各級實驗室建設,提升實驗室檢測能力。更新設備,以保證實驗的準確率;認真做好各級衛生、獸醫防疫人員的技術培訓,并定期進行考核,切實提高各級防疫人員監測、診斷、防治能力和水平。
4.增加防治投入。應充分利用國家開展包蟲病專項防治的有利時機,高度重視包蟲病防治工作,切實加大包蟲病防治投入,保證流調、監測、消毒、無害化處理、技術培訓等工作的資金需求,保證各項防治措施的落實和防治效果, 以徹底根除包蟲病對畜牧業發展和人民群眾健康的危害。
5.密切部門協作。包蟲病做為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在防治過程中需要畜牧、衛生等多個部門統一規劃、密切協作,聯合防治。所以,要切實加強各部門間的統一協調和密切配合,制定統一方案,明確防治目標,統一行動步驟,加強信息溝通,實行共同考核,建立聯防聯控機制,確保防治目標實現。

6.加大防治宣傳。認真開展形式多樣的包蟲病防治知識宣傳,要發揮各級動物、衛生防疫專業人員的職能及廣播、電視等現代新聞媒介的在包蟲病防治中的作用。各級廣大獸醫、衛生防疫人員要深入農村牧區、養殖企業、農牧民中,通過現場講解、發放宣傳單及放映包蟲病防治宣傳視頻片等多種形式,向養殖、經營者等相關人員進行多種形式的宣傳,使各級領導、機關學校、防治技術人員、牲畜屠宰經營者及廣大農牧民充分了解包蟲病危害,提高其對包蟲病防治重要性的認識,掌握包蟲病相關防治知識,增強其自我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要引導和幫助廣大農牧民改變傳統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習俗,樹立健康、文明、衛生的生活理念,應在農村建立村民疫病防治小組,開展有關疫病防治和公共衛生宣傳工作,以切實提高農牧區公共衛生管理和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