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大/湖南省長沙市高新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胡呈才/湖南省長沙普萊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劉增再/湖南省長沙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混合感染的診斷
李正大/湖南省長沙市高新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胡呈才/湖南省長沙普萊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劉增再/湖南省長沙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2017年5月,長沙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某豬場電話,告知該豬場保育豬不穩定,產房斷奶仔豬轉移到保育舍后,不好飼養,仔豬消瘦,偶有零星死亡。長沙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長沙普萊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派出專業技術人員一行5人對該豬場開展了現場采樣和流行病學調查。
該豬場建于2003年,占地面積30多畝,豬舍建筑面積8 000余平方米,欄舍6棟,依山而建,周圍1公里內有人家和散養戶。豬場存欄經產母豬100頭左右,自繁自養為主。豬場免疫程序:母豬:豬瘟疫苗跟胎免疫(豬瘟、豬丹毒和豬肺疫三聯苗),豬偽狂犬病疫苗一年兩次,豬藍耳病疫苗一年兩次,豬圓環病疫苗跟胎免疫。仔豬:24 h豬偽狂犬病疫苗噴鼻1 ml/頭份/頭豬,4日齡肌注豬偽狂犬病疫苗1頭份,14日齡豬藍耳病疫苗1頭份和豬圓環病疫苗2 ml/頭份/頭豬,斷奶(21~24日齡)免疫豬瘟疫苗(豬瘟、豬丹毒和豬肺疫三聯苗),30日齡免疫豬鏈球菌疫苗,40日齡免疫豬口蹄疫疫苗。
2017年4月,接豬場老板反饋信息,豬場近半年來保育豬不好養,拉稀死亡率高,整個豬場的生產都不理想。5月,到豬場現場采樣和流調,到豬場里面觀察產房和保育舍,產房母豬體況一般,食槽有剩料,母豬乳腺發育一般,哺乳仔豬有拉稀現象。保育豬斷奶后10 d左右開始發燒拉稀,咳嗽慢慢消瘦,個別耳尖發紺,有關節腫脹現象。發病豬用藥后也不見好轉,大部分衰竭而死。保育豬轉到育肥舍豬好養,母豬發情產仔正常,沒有流產死胎。
1.現場采樣。經與豬場負責人溝通交流,并進入豬舍觀察豬群的臨床健康狀況,決定根據豬場現狀設計不同階段采樣方案。現場共計采集38份血樣,其中公豬3頭,經產母豬樣本25頭,保育豬10頭,育肥豬10頭;同時挑取保育舍發病仔豬3頭,采集了肺臟、淋巴結、腎臟、脾臟和腦組織樣,并獨立編號1、2、3號進行裝袋。
2.剖檢病變。1號豬:胸腔有纖維性滲出物,肺黏連肋骨,肺臟有肉樣病變,脾臟尾部壞死,腎臟蒼白無出血點和斑塊,淋巴結出血壞死,腸道淋巴結出血。2號和3號:肺臟有肉樣病變,脾臟正常,淋巴結出血壞死,腦組織無明顯變化。
1.抗體檢測結果。

?
2.病原檢測結果。3頭發病豬的病料病分別進行了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圓環病毒病和豬偽狂犬病熒光定量PCR檢測。結果表明,3份病料均為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毒和豬圓環病毒核酸陽性,豬偽狂犬病毒核酸陰性。
通過臨床癥狀、病理剖檢和實驗室檢測,確診該豬場發病是由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引起的混合感染所導致。
1.豬藍耳病抗體分析。
母豬豬藍耳病抗體水平整齊度比較均勻,抗體平均值不高,母豬目前相對穩定。保育豬和育肥豬從抗體水平來看,平均值S/P值2.5,陽性率100%,豬群在保育舍存在野毒的感染,導致保育豬群這個階段不穩定,到育肥階段,豬群已經耐過,抗體水平已經起來。

2.豬偽狂犬病抗體分析。

3頭公豬中有2頭公豬豬偽狂犬病gI抗體陽性,表明已感染豬偽狂犬病野毒。公豬可以通過精液散毒,然后感染母豬。目前母豬偽狂犬野毒感染比較嚴重,陽性率達100%,很有可能是公豬散毒導致的。保育豬和育肥豬的野毒感染率還是比較低,從此情況看,目前母豬偽狂犬散毒的情況不嚴重,但是要加強仔豬的免疫,否則仔豬很快容易感染,而導致豬群不穩定。
3.豬瘟抗體分析。母豬的豬瘟抗體整體還可以,但仔豬仔豬和育肥豬抗體水平很差,需要加強免疫1次。
1.調整母豬和仔豬的免疫程序。
(1)豬偽狂犬病免疫程序:母豬一年三次,仔豬分娩當天噴鼻免疫(注意:10 h內滴鼻免疫,減少感染風險;噴鼻免疫,使用專用噴鼻器,噴鼻霧化才能達到效果);6~7周首次免疫(肌注)1頭份,90~100日齡加強免疫1次(肌注)1頭份。

(2)豬瘟免疫程序:仔豬和育肥豬全群需要馬上加強免疫1次(肌注1頭份)。母豬豬瘟三聯苗改為傳代細胞苗,質量更好,更穩定。仔豬免疫程序25 d首次免疫(肌注)1頭份,65 d二免(肌注)1頭份。
(3)豬藍耳病免疫程序:母豬和仔豬藍耳疫苗維持現有程序不變,使用藥物控制繼發感染,藥物保健(每噸飼料替米考星2 kg+甘草顆粒2 kg+微生態2 kg,連用7 d),斷奶仔豬當天注射1 mL長效頭孢。
(4)豬圓環病免疫程序:母豬每年免疫2~3次,仔豬14日齡和35日齡(肌注)1頭份。免疫前,所有母豬飼料中添加電解多維+清熱解毒中成藥(板青顆粒、甘草顆粒)3~5 d,提高豬群健康水平,使豬群產生更好的抗體水平。
2.嚴格公豬的管理。一是注意引種。若必須引種的,需從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種豬場。并向長沙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交申請,并提供由法定檢測機構出具的種豬偽狂犬病、豬瘟等病原學檢測合格報告。種豬調入后,應在隔離欄舍隔離飼養45d以上,并經長沙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合格,方可合群。不合格的嚴禁混群,不得作為種用;二是加強監測。后備公豬投入生產之前要全部采樣進行生豬偽狂犬病野毒感染檢測,經檢測合格方可使用,同時,每年需要檢測2~3次,防止公豬感染豬偽狂犬病野毒。
3.加強規模場的管理。一是加強員工的免疫操作管理。確保豬場的免疫操作到位,免疫記錄詳細準確;二是加強母豬霉菌毒素的檢測。建議豬場注意飼料源頭的把關,做好飼料的保存工作及先到先用的原則,有必要可以在飼料中添加脫霉劑,同時特別要關注剩料問題;三是強化生物安全管理。因老鼠是豬偽狂犬病的重要傳播媒介,要積極開展防鼠滅鼠工作,每年專業滅鼠不得少于4次;四是加強消毒工作。迅速開展緊急消毒,增加消毒頻次,加強對豬舍及其周邊環境的消毒,避免病原體從豬舍傳出和擴散。同時,提高外來人員、車輛等進入場的消毒頻度,及時更新消毒藥品;五是提高飼養水平。通過進場觀察,部分母豬膘體不理想,適當提高母豬群營養水平,保證母豬有適當(3分膘體)的膘體,有效抵御疫病風險;六是建立種豬淘汰更新和后備豬留用標準。在關注生產性能、育種指標、臨床狀況的同時,重點關注重點垂直傳播疫病情況。在免疫、監測、分群、淘汰的基礎上,加大種豬群淘汰更新比率,嚴控后備豬并群;七是采取“全進全出化”管理。在硬件設備充足的情況下,建議產房全進全出切斷傳播途徑,減少病原擴散,確保下批次豬群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