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毅
【摘 要】當前光伏產業面臨產能過剩、棄光等問題困擾,但從總體上看,光伏產業受益于政策托底、國內外需求回暖和多條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入運行的利好,所以發展前景依舊廣闊。論文認為應該從“保龍頭”和“靠技術”兩個方面推進行業發展。
【關鍵詞】技術;龍頭企業;光伏產業;政策
中圖分類號: F426.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7)20-0043-001
Talking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hotovoltaic Industry
CHEN Xiao-yi
(School of Business,Shanghai Electric Power Institute,Shanghai 201306,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the photovoltaic industry is facing problems such as overcapacity and abandonment.However, on the whole,the PV industry has benefited from the policy support,the demand 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en warmed up and many UHV DC projects have been put into operation.Still vast.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should be promoted from the aspects of "leader"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Technology;Leading enterprises;Photovoltaic industry;Policy
0 引言
光伏全產業鏈,涵蓋產業上中下游,產業上游是硅料、硅片環節,包括晶體硅原料的采集、提純,生產單晶硅棒和多晶硅錠,之后進行切割得到硅片,并通過化學腐蝕制絨;產業中游為電池片、電池組件環節,包括將硅片加工成為電池片(光電轉換最核心過程),然后將電池片組裝成電池組件;產業下游是應用系統環節,包括光伏電站系統的集成和運營。
我國《可再生能源法》頒布實施至今十年有余,光伏產業最初受益于歐洲光伏市場拉動,在經歷了2005年開始的突飛猛進后,企業數量激增、產業規模擴大,“光伏基地”遍地開花,之后深受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影響,歐美印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更是雪上加霜,全行業長期深陷產能過剩、棄光限電的泥塘[1-3]。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光伏產業未來前景依舊廣闊。
1 政策扶持
主要是保障性收購政策提高光伏產業鏈盈利。國家發改委、能源局下發《關于做好風電、光伏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工作的通知》,在存在棄光問題的地區對發電進行全額保障性收購,在I類、II類資源區光伏發電最低全額保障收購利用小時數是從1300到1500小時不等,而2015年國內光伏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只有1133小時,而隴、新兩省尤低。經過對100兆瓦光伏電站利用小時數和年均利潤的關系進行推算,一座100兆瓦規模的典型光伏電站,當利用小時數是1200小時,II類資源區的年均利潤為2191萬元,如果利用小時數上升到國家最低保障收購標準1400小時,年均利潤為3199萬元,增長高達46%。還有2016年5月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跨省跨區電能交易價格形成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對電價形成機制的改進、電力市場的跨區跨省交易,最終優化光伏發電資源配置、解決棄光限電的新能源消納問題,因而給整個光伏產業提供發展長足動力。
2 國內外需求回暖
國內方面,2016年我國光伏發電量662億千瓦時,占全國總發電量的1.1%。如果中國在202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20%的目標,對應光伏總裝機容量應該為150GW,即2017年至2020年平均年新增裝機容量為18GW,所以未來光伏新增裝機方面仍有回旋。國際方面,“一帶一路”刺激中國光伏企業積極開展海外業務,由于如巴基斯坦、印尼、印度等國的部分地區仍然處于沒有電力供應的狀態,加之舉國電力供應難以自給,新能源市場尚未開發,而我國光伏企業積極布局全產業鏈,比如上市公司中利集團從亞洲擴展到全球市場,海外營業收入從2010年0.2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45%,而在主營業務中占比也從0.7%增長到15%。尤其電池組件受益于海外強勁需求和國內領跑者項目的支撐,保證行業持續發展。
3 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運
特高壓直流輸電是指±800kV(±75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直流輸電及相關技術。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將解決清潔能源對外輸送問題,充分發揮清潔能源富集地的優勢,滿足電力大省的需求。2017年特高壓輸電工程集中投入運營,見下表羅列了2015年批準、2017年投運的項目,耗能大省引入外部負荷,促進光伏發電的消納。
資料來源:國家電網公司。
4 總結及建議
盡管光伏產業面臨產能過剩、棄光等問題,但從長遠看,光伏產業受益于政策托底、國內外需求回暖和多條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入運行的利好,因而發展前景依舊廣闊。論文認為應該從“保龍頭”和“靠技術”兩個方面推進行業發展。前者龍頭企業具有品牌優勢和成本優勢,不僅能鞏固在傳統業務領域的地位,而且向光伏全產業鏈延伸,進軍創新業務,獲得良好的盈利能力。后者光伏行業進入技術驅動市場是勢在必行,只有通過技術進步,突破核心技術壟斷,疊加規模經濟,才能加速進口替代,提高行業競爭力,布局全球能源,實現技術驅動下的成本優勢。
【參考文獻】
[1]孔凡太,戴松元.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現狀及未來展望[J].中國工程科學,2016(18):51-54.
[2]顏蘇莉,孫婧豪.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解決之道[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16(1):9-12.
[3]王文祥,史言信.我國光伏產業困境的形成_路徑_機理與政策反思[J].當代財經,2014(1):87-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