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選+戴文博
【摘要】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越來越重視,已經把信用建設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框架當中。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支農惠農政策,擴大農村信貸投入,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探討如何加快征信業發展,創造良好的農村社會信用環境,不斷增加對農村經濟信貸資金投入,支持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景泰縣農村信用建設實踐,分析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信用體系 信用 建議
一、景泰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歷程
2002年,提出創建“信用景泰”目標,采取多項措施積極改善金融生態環境。隨后,景泰縣正式啟動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農戶評定為基礎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著力打造農村信用工程,優化城鄉信用環境,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2010年,為進一步推進景泰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更好地促進景泰縣農村經濟發展,人民銀行景泰縣支行組織各涉農金融機構,召開景泰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推進會。同年10月,經多方努力,建立景泰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景泰縣人民政府以文件下發《關于建立景泰縣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明確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人民銀行景泰縣支行。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后,多次召開聯席會議,研究、部署景泰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順利推動全縣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優化景泰縣經濟金融發展環境。2011年,根據《關于在全省開展農村青年信用示范戶創建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人民銀行景泰縣支行聯合景泰縣團委,依托農村信用信息服務平臺開展了以誠信教育為基礎,以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和農村信用環境建設為目的,以農村青年信用示范戶等級評定為切入點,深入開展景泰縣農村青年信用示范戶創建工作。2012年6月,景泰縣支行聯合景泰縣金融辦、景泰縣農委,牽頭制定下發《景泰縣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評比辦法》。2016年,景泰縣制定實施全縣紅黑榜發布制度,加強執法管理和市場信用引導。
二、景泰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成效
(一)信用村鎮創建初見成效
通過大力開展以農戶為基本單位的創建信用村鎮活動及農村地區征信知識宣傳、農戶信用信息采集、農戶信用等級評定和推動評級結果的廣泛應用等活動,改善了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為整個社會信用意識的培育樹立了典范。截至2017年6月末,全縣已評定1 個信用鎮(鄉)、43個信用村,建立農戶信用檔案40879戶,評定信用農戶40437戶;對已建立信用檔案的34550戶農戶累計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207625萬元,貸款余額39913萬元。
(二)農村信貸供給和信貸質量明顯提高
多年以來,縣域各金融機構在支持“三農”經濟中作出了積極努力,發放的涉農貸款逐年增加,2016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扶持性貸款達6.87億元,其中涉農貸款余額達55.31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的88.55%。同時,隨著農村信用體系創建的不斷深入,農民信用意識的不斷提高,主動歸還銀行貸款的客戶愈來愈多,銀行不良貸款率逐年下降。2016年末,農戶不良貸款率為2.1%,較上年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
(三)農村信用體系創建促成“兩權”抵押貸款順利開辦
2012年3月份,根據縣委、縣政府金融辦的安排部署,縣農信聯社在漫水灘鄉北崖村作為試點開辦了林權抵押貸款、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截至2017年6月末,景泰縣農村信用社、甘肅銀行景泰縣支行、郵儲銀行景泰縣支行、農行景泰縣支行等4家金融機構在景泰縣開展“兩權”抵押貸款業務,已累計發放“兩權”抵押貸款55筆15762.3萬元,余額7931.3萬元,其中:林權抵押貸款累放22筆14509萬元,余額7019萬元;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累放33筆1253.3萬元,余額912.3萬元。“兩權”抵押貸款業務的發展壯大,為拓寬農民融資渠道,破解“三農”融資難題、推動農民增收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標志著景泰縣農村信用體系創建取得了新的成果。
三、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信用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雖然近年來人民銀行和涉農金融機構等部門在營造農村良好的信用環境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也培育了一些“信用鎮”、“信用村”、“信用戶”,使農村的社會信用環境逐步得到改善,但部分地方的農村信用環境仍然欠佳。部分農戶從金融機構貸款成功后,對于按期歸還沒有清晰概念,仍停在早一天還、晚一天還無所謂的觀念中,甚至存在不還又能怎么樣的想法。只要出現一戶拒還或遲還貸款,其他農戶便紛紛效仿,給金融機構催收貸款造成了很大困難,影響了支農信貸投入的持續性,制約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二)農村產權改革滯后,導致農民貸款缺少有效抵押物,貸款成功率較低
農民一般缺少有效資產抵押物,農民普遍擁有的土地和住房不能夠抵押。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無需抵押,但額度較小,額度稍大就需要提供有效資產抵押,農民貸款尋找抵押品特別是易變現的抵押品有較大難度,常常達不到貸款所需要的條件。即使被評定為信用戶,大額貸款的成功率也不高,經常滿足不了經營需求。
(三)“三農”貸款成本普遍偏高,增加農民負擔
調查顯示,目前農村信貸市場的主體是農村信用社。由于涉農貸款普遍具有貸款金額較小,抵押物變現能力差、管理成本較高的特點,所以金融機構在發放涉農貸款時利率上浮比例較高。目前景泰縣農村信用社涉農貸款利率在4.4%~7%,利率浮動區間為[1.5,2.0],而工、農、建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在6%~9%,浮動區間基本為[1,1.5]。
(四)農村金融市場不健全
目前,景泰縣農村金融市場仍以銀行信貸為主,直接融資比例不高,金融市場的多樣性不足。農村金融市場中,保險、股票、債券、基金、衍生證券、信托市場的發展相對滯后,不利于農村企業改進經營管理、提高生產技術、擴大生產規模、防范生產經營風險,從而實現企業質的飛躍。以保險業為例,目前景泰縣沒有農業政策性保險公司、農業保險公司。景泰12家商業保險公司中,沒有一家在縣域農村地區設立網點,且它們的保險產品缺少與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險種。此外,已有的信貸、保險、證券機構的行業內部和跨行業的合作不高,影響了農村金融產品創新與服務質量的提高。endprint
四、相關建議
(一)加大信用宣傳力度
人民銀行是征信宣傳的主導者,其它金融機構、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社會公眾是征信宣傳的重要參與者。要進一步提高農戶和農村企業的信用意識,增加征信宣傳次數和頻率,擴大征信宣傳的范圍和宣傳的受眾群體,通過政策引導、媒體宣傳等各種方法鼓勵誠信、懲戒失信,帶動和影響周圍群體,大力弘揚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社會道德新風尚。
(二)加強各部門的協調配合,提高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效率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的工程。要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速度,必須按照“政府牽頭,人民銀行主導、金融機構大力配合,農村各界廣泛參與,企業、農戶、農民自律”的工作思路,積極發揮各部門的主動性、創造性,加強與其它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牢固的工作合力。
(三)盡快建立農村金融“補血”機制,大力提高農村金融的貸款能力
農村的金融需求不能只靠農村信用社提供,其他銀行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不能只充當存款機,國家應建立資金回流長效機制,要求縣域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從農村吸收的資金必須按一定比例投放農村。同時,鼓勵在農村沒有分支機構的商業銀行拓寬思路、積極開展農村信貸業務。地方政府應通過牽頭建立信貸擔保機構和信貸風險補償機制,提高擔保資金、擴大擔保能力,鼓勵金融機構對“三農”信貸投入,加大落實對涉農貸款的風險補償措施,支持農村經濟的又好又快的發展。
(四)嚴厲打擊逃廢債行為,凈化農村信用環境
各行政部門和執法部門要依法行政,以法制建設為重點,創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良好的社會環境。司法機關要盡快建立失信約束機制、創新工作思路,依法打擊企業和個人逃廢、懸空金融債務的行為,加強法律服務,有效支持金融機構依法收貸。要廣泛利用新聞媒介進行誠實守信的典型事例宣傳,披露各種逃廢債典型案例,弘揚良好的社會信用風尚。金融機構間要加強合作,對惡意逃廢債的企業實施聯合制裁。
參考文獻
[1]許為民.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難點問題及解決路徑[J].征信.2015.
[2]葉銀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信用成果運用與信貸模式創新——以浙江麗水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為例[J].武漢金融.2016.
[3]萬存知.信用的靈魂[J].金融博覽.2017.
作者簡介:胡成選(1965-),男,漢族,甘肅會寧人,本科學歷,現任中國人民銀行景泰縣支行黨組書記、行長;戴文博(1988-),男,漢族,甘肅靖遠人,大學本科學歷,金融學專業畢業,任職于中國人民銀行景泰縣支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