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區域金融嵌入區域科技,實現科技金融的高度融合,推動區域科技與經濟較快發展,“嘉興模式”已成為全國地市樣本;本研究以嘉興區域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為例,探析2014年以來,嘉興市在創新區域科技金融工作機制,構建和完善科技金融政策扶持體系、科技金融信貸支持體系、科技金融資本市場體系和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等方面的區域科技金融創新發展模式,期望能為國內其它地市區域科技金融創新發展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科技金融 嘉興 區域發展
一、引言
今年初春時節,新華社、人民日報、金融時報等18家中央媒體組團來浙江省嘉興市集中進行采訪,探究區域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嘉興模式”[1]。嘉興市自2014年成為全省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以來,創新科技金融組織機制,完善區域政策支持體系、深化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拓寬融資渠道和資本對接機制等,顯著提升了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力度和水平。經過2年多的發展,如今科技金融“嘉興模式”已成為全國地市樣本。
近年來區域科技金融創新發展已愈來愈受到關注,金融創新怎樣嵌入到科技創新之中,為區域科技騰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與支持是許多專家學者共同研究的課題。“嘉興模式”,這個地市級科技金融創新的樣本,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性,通過對嘉興市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剖析,可以為全國300多個地級市區域科技金融創新發展提供借鑒。
二、文獻綜述
用主題詞“區域科技金融”與近10年的時間段,在相關數據庫中檢索,共檢出29篇期刊論文,其具體的研究論文發表趨勢和研究內容如下:
劉兆宇(2011年)提出近年來區域科技與金融的融合發展較快,愈來愈受到地方政府、科技企業和金融界的重視;區域科技金融的發展關鍵在于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的結合[2]。龍海洋,尚智叢(2012年)認為科技金融的融合是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要特征;科技金融的融合發展能促進科技企業的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3]。肖澤磊,張鏷予(2013年)指出實施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是加速構建現代區域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并認為政府引導型區域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可分為區域科技金融制度、信息、產品和市場建設四個方面[4]。翟華云,方芳(2014年)探討了實現資本與技術的無縫對接,進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升級[5]。徐玉蓮,王玉冬(2015年)對區域科技金融資金的配置效率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6]。杜金岷,梁嶺,呂寒(2016年)運用交叉評價模型DEA,測算了中國區域科技金融投入產出的效率,研究結論得出環境因素對國內不同省份科技金融投入產出效率影響較大[7]。李瑞晶,李媛媛,金浩(2017年)進行了區域科技金融投入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研究,加快區域科技金融融合,提高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對于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8]。
綜上所述,區域科技金融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從重視區域科技金融融合,到建立區域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從探討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對科技企業的促進作用到區域科技金融投入產出的效率;分層次、多方面地探討了區域科技金融的創新發展問題。但從近年來區域科技金融研究趨勢來看,相關研究有下降的趨勢;且能落地生根、具有可復制性的參考范例不多。由此,對嘉興市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探討與分析,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復制價值。
三、嘉興市科技金融躍升“嘉興模式”的基礎
2006年以來,嘉興市委、市政府以國家科技進步示范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和浙江省區域創新體系副中心城市的“四城聯建”為抓手,不斷深化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創新創業活動和動力;使科技進步不斷為嘉興經濟發展釋放新紅利、拓展新空間;金融創新加快科技與金融融合,實現科技金融創新發展。
(一)雄厚的科技綜合實力
1.創業創新環境持續優化。嘉興作為浙江省區域創新體系副中心,是浙江省科技創新的重要腹地,承接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的創業樂園。嘉興市曾被科技日報等機構評為“中國最具創新環境城市”、“中國最具創新動力城市”和“中國最具創新績效城市”。政府、社會、企業各界重視科技創新,創業創新氛圍濃厚。
2.科技進步水平位居浙江省前列。嘉興市及所轄縣(市)全部通過全國縣(市)科技進步考核,并連續七輪實現全國科技創先“滿堂紅”;實現浙江省科技強縣(市、區)“滿堂紅”;連續六次被評為浙江省市縣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優秀單位。2014年度,嘉興市科技進步變化情況綜合評價居全省11個設區市第3位[9]。一級指標中的科技產出綜合評價居全省首位。
3.科技投入和高新技術產業增速持續領先。2014年,全市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64%,居全省第2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581.64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7%,增幅居全省第2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41.76%,位于全省2名。工業新產品產值率位于全省第1名。
4.筑巢引鳳搶占科技制高點,引進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興中心和烏克蘭國家科學院等國家級研究院;請進了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名校聯合辦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關村科技園等大企業落戶嘉興。產業資本與科技多層次對接,科技成果產業化快速開花結果。
5.科技平臺能級不斷提升。嘉興秀洲高新區被國務院批復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擁有省級高新區4家。嘉興科技城被省委省政府列為省級第四大科技城,給予重點支持。2014年全市擁有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19家,其中國家級6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居全省前列;擁有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14個(其中國家級9個)。全市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3家、市級重點實驗室25家,省級企業研究院26家、重點企業研究院10家,省級企業研發中心256家、市級企業研發中心630家,企業研發機構占規上工業企業比重位于全省前列。endprint
(二)活躍的金融創新能力
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金融形勢,嘉興市牢牢抓住促進金融業持續較快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兩條主線,不斷壯大金融產業,加快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
1.金融業態日益完善,金融產業貢獻不斷提升。2014年全市已有各類金融機構和金融中介服務組織285家,其中:銀行業金融機構36家,市級保險機構51家,證券期貨營業部46家,擔保公司48家,小額貸款公司32家,典當企業32家,拍賣企業25家,融資租賃公司12家,民間融資管理中心2家,農村資金互助會1家,機構集聚效應逐步凸顯,金融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不斷提升。
2.金融創新不斷深化,資本市場培育成效顯著。金融改革創新不斷加快,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南湖、嘉善省級金融創新示范縣(區)加快推進,海寧金融要素改革成果逐步向全市推廣,省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創建得到省政府正式批復,相關配套制度逐步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斷拓展。
(三)優越的區位發展動力
嘉興市位于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帶,是長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該市設南湖區和秀州區,下轄嘉善、平湖、桐鄉、海寧、海鹽5個縣級市。嘉興市是浙江省接軌上海的示范區,具有與滬杭同城的優勢,將優先接收滬杭科技、資本、人才等創新資源的輻射。
在雄厚的科技實力、活躍的金融創新能力和優越的區位發展動力背景下,嘉興市又采取了切實可行的科技金融創新發展措施,進一步推動了科技金融的快速發展,使嘉興市成為區域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地市樣本。
四、創建科技金融“嘉興模式”的措施
2014年以來,嘉興市進一步創新區域科技金融工作機制,大力推進科技金融政策扶持體系、科技金融信貸支持體系、科技金融資本市場體系和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四大體系”的構建和完善。
(一)組織協調,完善科技金融工作機制
組建了嘉興市創建省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領導小組,由市科技局會同市委人才辦、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金融辦等單位成立“嘉興市科技金融支持企業認定小組”,評審確定符合科技金融支持企業條件的科技型企業,建立科技創新創業企業數據庫,初步形成了科技信貸風險共但機制,為深入開展金融服務科技企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大力推進科技金融政策扶持體系
對涉及支持科技金融創新的各項政策、資金和資源進行整合,建立科技金融扶持政策體系;2014~2016年嘉興市各級政府部門發布的主要科技金融政策如下表:
(三)完善科技金融信貸支持體系
嘉興市金融辦積極引導全市金融機構繼續完善和創新科技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不斷加大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深入探索適合科技型企業融資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擔保抵押方式,信用貸款、創業貸款、應收賬款質押、外貿供應鏈融資、無還本續貸等融資創新產品呈現擴面增量的良好發展趨勢。如各科技支行分別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科技信貸產品序列,在傳統的擔保、抵押貸款的基礎上,專門為初創、成長、成熟的科技企業設計了信用貸、訂單貸、貿易貸、知識產權貸、股權貸等一系列的信貸產品,有效滿足了科技企業的多樣化融資需求。截止2016年10月末,全市銀行機構科技金融信貸余額達532.7億元,比年初增長23.7%,遠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6.55個百分點。嘉興市已成立科技專營機構14家,科技支行實現全覆蓋。
(四)構建多方位科技金融資本市場體系
依托基金小鎮優勢,加快發展創業投資產業[10]。嘉興市金融辦公室自成立以來,依托南湖區“基金小鎮”進一步加快風險資本和投資人的集聚,推進私募股權投資產業和嘉興市科技企業的融合發展。南湖“基金小鎮”成功入圍全省首批37個特色小鎮名單。依托基金小鎮的資本優勢,推出了“南湖科技金融投融圈”,通過線上線下的推廣,為大量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搭建了股權融資平臺。積極對接省級“浙民投”、“浙商基金”、信息產業基金等大型投融資平臺,大力發展各類引導基金和產業基金。
抓住發展契機,全面推進科技型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2014年以來,我國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特別是“新三板”向全國擴容,為嘉興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提供了平臺和機會。嘉興市金融辦積極協同市人才辦、全市各科技園區、孵化器、海創俱樂部等平臺,積極開展培訓和宣講,對科技企業股改掛牌上市給予重點扶持和指導。建立健全嘉興市與上交所、深交所、省股權交易中心等交易場所的合作交流機制,為近年來嘉興市“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的爆發性增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15年全市新增5家上市公司,“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等場外交易市場掛牌企業總數分別達到24家和143家。全市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到38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8家,省科技型企業2家)。直接融資規模達到436.12億元,同比增長49.5%,有力地拓寬了嘉興市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2016年嘉興市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4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44家,新增股份制企業120家,新增直接融資規模達到468.14億元。
(五)增強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建立了以金融創新促進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帶動金融創新的具有嘉興特色的科技與金融共贏發展新路徑,充分發揮科技金融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中的重要作用。整合各類金融資源,發揮金融工具協同效應,鼓勵銀行、保險、擔保等機構加強合作互補,積極開發契合科技企業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產品,建設多層次、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全面覆蓋科技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
五、結語
嘉興市科技金融通過組織機制創新、政策扶持、信貸支持、資本對接和完善服務體系等措施,創建了區域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樣本。區域科技金融是構成國家科技金融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及其配套政策的落實有重要的作用,關系到區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科技成果產業化以及新興產業的培育成長等關鍵問題。所以應重視區域科技金融創新發展,因地制宜地對“嘉興模式”進行“揚棄”,制定符合本地區的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使科技金融創新發展之花在全國各地生根開花。
參考文獻
[1]李舟英.科技金融“嘉興模式”成全國地市樣本[EB/OL].http://zjnews.zjol.com.cn/zjnews/jxnews/201702/t20170210_3062881.shtml,2017-02-10.
[2]劉兆宇.影響江蘇省區域科技金融發展因素的實證研究[J]中國商界,2011(8):73-74
[3]龍海洋,尚智叢.區域科技金融發展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2(4):15-18.
[4]肖澤磊,張鏷予.政府引導型區域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理論及實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19):50-56.
[5]翟華云,方芳.區域科技金融發展、R&D投入與企業成長性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5):34-38.
[6]徐玉蓮,王玉冬.區域科技金融資金的配置效率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2):93-96.
[7]杜金岷,梁嶺,呂寒.中國區域科技金融效率研究[J]金融經濟學研究,2016(6):84-93.
[8]李瑞晶,李媛媛.區域科技金融投入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2):124-128.
[9]浙江省科技廳.2014年度嘉興市科技進步變化情況綜合評價居全省第3位[EB/OL].http://www.zj.gov.cn/art/2015/10/28/art_130 94_1980431.html,2015-10-28.
[10]邵婧彥.南湖基金小鎮曬出“朋友圈”成績單[EB/OL].http://www.cnjxol.com/xwzx/jxxw/szxw/content/2017-01/11/content_ 3815907.htm,2017-01-11.
作者簡介:王文倩(1985-),女,浙江嘉興人,浙江大學碩士,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區域金融科技金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