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已經吹響,如何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為各地金融系統的工作重點,重慶金融扶貧在實踐中探索積累了諸多寶貴經驗并取得顯著成效。本文嘗試從組織規劃、專項行動、扶貧產品和政策體系四方面對重慶金融扶貧的實踐經驗進行了梳理總結,以期有所借鑒價值。
【關鍵詞】重慶 金融扶貧 建檔貧困戶
重慶市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身,共有18個貧困區縣、165.9萬貧困人口。近兩年,重慶市不斷優化政策環境,堅持問題導向,主動加強金融扶貧的實踐和探索,推動金融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7年6月,重慶累計投放金融扶貧貸款800多億元,惠及70萬建檔貧困人口,對重慶脫貧攻堅工作形成堅強有力支撐,獲得社會多方肯定和認可。
一、重慶金融扶貧的主要經驗做法
(一)加強統籌規劃,構建大金融扶貧工作格局
2015年底,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重慶市扶貧辦等6部門聯合出臺《重慶市金融業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行動方案》,從服務體系完善、扶貧方式創新等7個方面對重慶市金融扶貧實施統籌規劃,全面奠定了“十三五”時期重慶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的總基調、大格局。重慶金融系統積極響應金融扶貧戰略部署,40多家金融機構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成立工作推進小組,相關政府部門積極支持并加強政策整合聯動,重慶基本形成人民銀行統籌協調與相關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等共同參與的大金融扶貧格局。
(二)實施“四大行動”,形成金融扶貧的重要抓手
重慶結合地區實際,創新實施金融扶貧主辦行、金融扶貧示范點建設、金融扶貧產品創新以及金融扶貧精準統計“四大行動”,成為當前重慶金融扶貧的重要抓手。
一是實施金融扶貧主辦行行動。組織農業銀行重慶市分行、重慶農商行等5家涉農或地方法人銀行對18個貧困區縣進行劃片包干,承擔對口貧困區縣金融扶貧的“大數據、主推進、全服務、總托底”職能。完成40多萬貧困戶的金融服務檔案建設,且主辦行扶貧力度顯著加大。比如農行重慶市分行成立扶貧開發金融部,并明確產業扶貧、渠道扶貧、定向扶貧三大抓手;重慶農商行設立扶貧金融服務委員會,明確信貸扶持、產業扶持、助學扶持、就業扶持、電商扶持、創新產品、創新考核、創建示范等“五扶三創”扶貧方式。
二是開展金融扶貧示范點創建。組織主辦行、非主辦行在貧困區縣創建金融扶貧示范戶、示范村、示范企業、示范項目。金融機構創建熱情高漲,目前已成功創建106個市級的金融扶貧示范點。在示范點創建的引導下,金融扶貧模式創新層出,比如重慶銀行、農商行、黔江銀座村鎮銀行在黔江共林村探索形成“銀行信貸+央行再貸款+風險補償基金+保險+產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多方聯動的立體化扶貧模式;有效覆蓋支持全村100%的貧困戶。石柱中銀富登村鎮銀行、人民銀行豐都支行在石柱探索形成“央行再貸款+村鎮銀行貸款+扶貧擔保基金+商業和政策性保險+產業(項目)+建檔貧困戶”聯動扶貧模式,已累計投放貸款6012萬元,惠及6522名貧困人口等等。
三是打造“一行一品”金融服務體系。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組織金融機構結合本行在金融扶貧產品和服務方面的成功經驗,著力打造金融扶貧“拳頭”產品,目前重慶市已推出30多個金融扶貧專屬產品,比如,農業銀行重慶市分行創新“精準扶貧貸”,重慶農商行推出“貧困扶助貸”以及貧困區縣村鎮銀行紛紛推出“欣農貸”、“惠農貸”、“扶貧貸”等“再貸款+”系列金融精準扶貧產品等。
四是建立金融精準扶貧專項統計。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重慶市扶貧辦創新建立以“五個一批、四類途徑”為主框架的金融精準扶貧專項統計制度并成功運行。同時,在全市搭建融貧困戶名錄、金融扶貧逐筆貸款數據監測以及扶貧效果評價為一體的金融精準扶貧信息系統電子化平臺,客觀、高效衡量金融精準扶貧成效。依托金融扶貧信息系統,對全市貧困區縣、金融機構分支行進行金融扶貧專項評估,將評估結果與金融政策支持有效掛鉤,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三)優化“五大產品”,提升政策性金融扶貧效用
重慶市優化政策性金融扶貧的“五大產品”,形成金融扶貧的重要載體:一是發揮好扶貧再貸款的精準支持。創新推出扶貧再貸款,其資金成本僅為1.75%,金融機構運用再貸款按基準利率發放貸款,優先用于建檔貧困戶和帶動貧困戶發展的企業。二是發展扶貧小額信貸。向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抵押免擔保、財政貼息”的扶貧小額信貸,用于支持貧困戶發展生產,截至2017年6月底,已累計投放扶貧小額信貸約17.7億元,約惠及3.56萬建檔貧困戶。三是發放易地扶貧搬遷貸款。國開行重慶市分行、農發行重慶市分行以優惠利率積極發放易地扶貧搬遷貸款,截至6月末,2家銀行已投放易地扶貧搬遷貸款52.43億元。四是擴大生源地助學貸款額度。在國家生源地助學貸款基礎上開展生源地補充助學貸款,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給予額外1000至8000元的貸款額度。五是優化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將創業擔保貸款的覆蓋面擴大至建檔貧困人口以及招聘貧困人口就業的小微企業,放大貸款額度、延長貸款期限,增強政策扶貧效用。
(四)建立“五維支點”,形成金融扶貧的多層政策支持
重慶市充分發揮財政政策、農村金融改革、直接融資渠道、保險金融服務及基礎金融服務對金融扶貧的支持作用,打造金融扶貧的多層次政策服務體系:
一是建立財政金融聯動扶貧政策。對金融機構向貧困區縣投放貸款、布設機具等按增量實施財政獎補,截至6月末已發放獎補資金4000多萬元,撬動貧困縣貸款增速高于全市2.1個百分點。對于2015年8月1日以后按優惠利率向吸納貧困人口就業達到20%以上的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發放抵押貸款的信貸機構,按每年末該類貸款余額的1%給予貼息;融資擔保機構提供該類貸款擔保且按不高于2%收取擔保費的,由財政按每年該類新增擔保發生額的0.5%給予補貼。endprint
二是依托農村金融改革支持扶貧。推動7個貧困區縣申報成為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區縣,充分拓寬貧困區縣貧困戶、扶貧經濟主體貸款融資抵押范圍。成功爭取農發行在重慶市18個貧困區縣打造省級政策性金融扶貧示范區。探索在貧困地區試點組建村級農村金融服務組織,為貧困農戶申請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提供農村產權托管、處置和風險補償等服務。
三是拓寬貧困區縣企業融資渠道。建立銀行間市場項目儲備庫,加大對貧困地區企業發債融資的培育力度,近兩年重慶貧困區縣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定向工具、企業債、公司債等近350億元;2017年重慶鴻業實業公司成功注冊發行全國銀行間市場首筆扶貧超短期融資券。抓住對貧困地區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新三板掛牌等開辟綠色通道的政策機遇,重點支持貧困區縣企業首發上市,已成功支持新三板掛牌公司7家。
四是夯實建檔貧困戶的風險保障。創新推出涵蓋扶貧小額保險、貧困戶大病補充保險、疾病身故保險、農房保險、農業保險、扶貧小額到戶貸款保證保險、貧困大學生重大疾病保險等7個險種的“精準脫貧保”綜合扶貧保險項目,覆蓋全市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重慶市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增至34個,覆蓋所有貧困區縣;對貧困戶參加政策性農業保險,市財政在統一標準上再給予總保費5%的優惠補助;降低大病保險的起付標準,并將10萬元以內的報銷比例由10%提高到50%;全面推廣貧困戶大病醫療補充保險。
五是加強基礎金融服務支持力度。在貧困村加大助農取款服務點、農村便民金融服務點的建設力度,推動和支持貧困地區金融機構擴大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目前貧困區縣村鎮銀行已實現全覆蓋,重慶市農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率達到97.6%,9個區縣已實現所有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建成農村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為貧困戶融資形成信用支撐;對貧困戶的消費者權益投訴優先處理,貧困區縣消費者權益投訴結案率為100%。
二、新形勢下推進金融精準扶貧的思考
金融精準扶貧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關鍵是找準路子,建好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從重慶實踐經驗看,做好金融精準扶貧要扎實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金融扶貧要做到“精、準、實”。新形勢下的扶貧開發金融服務工作需要突破傳統思維,要精選、優選金融扶貧對象,將建檔貧困戶作為金融扶貧工作的重心,立足建檔貧困戶的金融需求,因人而異,精準施策,主動創新專項金融扶貧產品或者服務,將金融支持龍頭企業、基建項目、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經濟主體的力度與經濟主體吸納建檔貧困戶就業或者通過供應鏈上下游帶動建檔貧困戶創業的數量有效掛鉤、有機結合起來,用切實有效的方式、方法促進建檔貧困主體脫貧致富。
二是強化金融扶貧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產品和服務是金融扶貧的有效載體。以建檔貧困戶為重心的金融扶貧要根據貧困主體的不同金融需求,量身制定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對接方案,探索實現差異化的風險控制和授信審批措施,著力打造金融扶貧的拳頭產品。結合全國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的總體部署,深入挖掘建檔貧困主體的可以運用的農村產權潛在金融價值,讓貧困群眾獲得更多更優質的金融服務。要探索借助互聯網思維來實現精準扶貧,積極研發推廣適合農村電子商務客戶發展的金融產品,著力培育貧困地區扶貧的新型“造血”主體的發展。
三是發揮好先進典型的激勵帶動效用。以點帶面,發揮示范帶動效用,有助于形成金融扶貧的良好競爭格局。在金融扶貧過程中,應逐步樹立多層次的示范典型,比如在貧困區縣層面打造金融扶貧示范區縣,在貧困鄉鎮或者貧困村層面打造金融扶貧示范點,在企業或者項目層面打造金融扶貧示范項目,形成點、線、面有機結合的示范帶動模式,并對打造示范典型成效比較明顯的金融機構在金融政策、財稅政策以及表彰、宣傳等方面給予充分傾斜或者突出肯定,鼓勵金融機構傾斜金融資源,著力提升示范典型的帶動效用。
四是發揮好部門聯動、政策合力的價值。金融扶貧是項系統性的工作,不僅需要人民銀行在貨幣政策、信貸政策上對貧困地區、貧困項目給予政策傾斜和引導,也需要銀、證、保等監管部門實施差異化的監管政策,調動各類金融機構參與扶貧的積極性;更需要地方財政、扶貧等部門充分運用好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在風險補償、擔保增信、貸款貼息等方面形成對金融扶貧的有力支撐。更為重要的是,要打破部門利益為重的狹隘思想,統籌各方力量,突出重點支持建檔貧困戶等關鍵貧困主體,將部門政策、措施合力的價值發揮到最大程度。
參考文獻
[1]焦瑾璞.微型金融學[D].中國金融出版社.2013.
[2]杜曉山,寧愛照.對商業銀行參與金融扶貧的思考[J].農村金融研究.2013(5).
[3]周孟亮,彭雅婷.我國連片特困地區金融扶貧體系構建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5(4).
[4]周明.金融扶貧要向精準推進[J].財會研究.2017(4).
作者簡介:董曉亮,男,山東乳山人,學歷:碩士研究生,工作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職稱:經濟師,研究方向:信貸政策與金融市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