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祁
【摘要】 目的:探討分析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76例巨大子宮肌瘤,并行子宮切除患者;隨機將76例患者分為觀察組38例,對照組38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的開腹手術,觀察組患者給予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治療。結果: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中操作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86.2±16.8)ml、(92.8±20.2)min、(21.3±5.2)h、(5.4±0.5)d,均優于對照組的(129.8±21.2)ml、(108.6±18.5)min、(40.7±6.8)h、(9.2±1.2)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發生腹腔臟器損傷0例,皮下氣腫1例,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5.3%(2/3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1.1%(8/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巨大子宮肌瘤須行全子宮切除患者,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可以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操作時間,縮短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且具有較低的并發癥發生率,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 腹腔鏡; 子宮切除術; 子宮肌瘤; 臨床療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8.06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8-0127-02
在臨床上,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在女性生殖系統良性腫瘤,可以多發或單發,腫瘤大小不一[1-2]。子宮肌瘤目前被稱之為婦科第一腫瘤。子宮肌瘤多見于30~50歲女性,其中以40~50歲婦女最多,30歲以下較為少見[3-4]。據循證醫學研究顯示,在我國部分地區,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可高達30%。解剖學上,依據腫瘤的生長部位可以將子宮肌瘤分為子宮頸肌瘤、黏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及韌帶肌瘤五類。一般情況下,小的或單發的肌壁間和漿膜下子宮肌瘤不會影響患者正常的受孕及妊娠,但是少數肌瘤會隨著患者病情的向下發展而增大、惡變,進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或生活質量。因此,對于較大的子宮肌瘤患者盡早進行有效的臨床治療是必要的,也是有重要臨床意義的。臨床上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手術治療、激素治療、中藥治療、介入治療等,其中對于巨大子宮肌瘤患者,行子宮切除術是婦產科最為常用的手術之一[5]。隨著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在臨床上利用腔鏡技術,可以實現在直視下對廣大患者的腹腔內病變進行診斷和手術治療,具有出血量少、疼痛小、損傷小及術后恢復快等優點。近些年來腹腔鏡手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腹腔鏡下行“子宮切除”手術已越來越多見。本研究為探討分析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選取本科收治的38例巨大子宮肌瘤患者進行腹腔鏡下子宮切除,同時回顧性選取38例巨大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并將兩種方法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科室2014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76例巨大子宮肌瘤,并行子宮切除患者;隨機將76例患者分為觀察組38例,對照組38例;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42~57歲,平均
(47.5±6.4)歲,體質量指數(BMI):22~28 kg/m2,平均(24.5±4.4)kg/m2,
腫瘤直徑4~12 cm,平均(9.5±1.2)cm,數目1~5個,平均(2.2±0.1)個,單發患者22例,多發患者16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1~59歲,平均(48.0±5.6)歲,體質量指數(BMI):23~28 kg/m2,平均(25.0±4.2)kg/m2,腫瘤直徑4.5~13.5 cm,平均(10.5±1.5)cm,數目1~6個,平均(2.3±0.2)個,單發患者23例,多發患者15例。本研究經筆者所在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在年齡、肌瘤直徑、BMI、肌瘤數目、手術時間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兩組患者均經臨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巨大子宮肌瘤;②兩組患者均符合行全子宮切除的手術指征;③患者或家屬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簽字[6]。(2)排除標準:①具有惡性腫瘤患者;②具有手術禁忌證的患者;③患者具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或者肝、腎功、腦、肺等器官具有嚴重器質性或功能性疾病[7-8]。
1.3 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準備及治療和護理方式相同。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主要操作步驟為:給予患者全身或椎管內麻醉;協助患者取仰臥位;鋪巾、消毒;于患者臍上緣1 cm位置作一觀察孔,并將腹腔鏡置入;于兩下腹左0.5 cm、1.0 cm,右0.5 cm作穿刺孔,構建CO2氣腹,經腹腔鏡對患者盆腔內各個臟器進行逐一探查;對輸卵管峽部和卵巢的固有韌帶,子宮雙側圓韌帶等進行電凝切除,分離;切開子宮膀胱腹膜反折,下推膀胱,對子宮進行鉗夾;將主韌帶及兩側宮骶韌帶切斷,鉗夾切斷兩側血管,沿宮頸穹窿環形切除宮頸,給予子宮粉碎器經腹腔鏡置入;當粉碎患者的子宮和肌瘤后經陰道取出;沖洗盆腔后逐層縫合切口[9-10]。
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的開腹全子宮切除術,主要操作步驟包括:給予患者全身或椎管內麻醉;協助患者取仰臥位;鋪巾、消毒;在患者的恥骨聯合上端作一橫向切口,并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直達腹腔;直視下對患者盆腔內各個臟器進行逐一探查;按照常規的手術規操作流程進行全子宮切除,并清洗腹腔,逐層縫合傷口,術后給予患者抗生素進行預防感染處理。
1.4 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中操作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腹腔臟器損傷、皮下氣腫、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endprint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中操作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中操作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發生腹腔臟器損傷0例,皮下氣腫1例,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5.3%(2/3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1.1%(8/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婦科臨床上,子宮肌瘤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良性腫瘤。有學者研究后報道,子宮肌瘤在我國婦女腫瘤性疾病中的發病率約為20%~30%,其中以45歲以上婦女人群最多,可高達50%~60%[11]。臨床上對于婦女發生子宮肌瘤的病因研究尚無實質性進展,仍然處于摸索階段。有學者提出觀點,認為激素水平紊亂是引起子宮肌瘤的主要病原因[12-13]。一般的子宮肌瘤患者臨床癥狀輕微,部分子宮肌瘤患者還很容易合并貧血、腹痛、經期延長、經量增多等癥狀。若患者不能夠及時發現和治療,肌瘤體積往往較大,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惡性變對廣大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目前臨床對子宮肌瘤的處理往往以手術為主,尤其是巨大子宮肌瘤,剝離難度高,故常常進行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對于全子宮切除術的傳統手術方式為開腹手術方案。由于傳統開腹手術切口大、創傷大、術中出血量多,且較易損傷周圍臟器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此種方法已慢慢被臨床棄用。隨著近些年來腔鏡技術的逐漸發展和進步,且腔鏡技術具有手術切口小、創傷小、術中出血量少,患者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腔鏡手術在婦科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療效已獲得患者和臨床醫師的接受和認可。目前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已經慢慢成為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的首選術式。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中操作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86.2±16.8)ml、(92.8±20.2)min、(21.3±5.2)h、(5.4±0.5)d,均優于對照組的(129.8±21.2)ml、(108.6±18.5)min、(40.7±6.8)h、(9.2±1.2)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可以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操作時間,縮短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同時筆者還對比分析了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發生腹腔臟器損傷0例,皮下氣腫1例,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5.3%(2/3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1.1%(8/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進一步提示了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較于傳統的開腹手術的優勢。
綜上所述,對于巨大子宮肌瘤須行全子宮切除患者,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可以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操作時間,縮短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且具有較低的并發癥發生率,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李孟慧,冷金花,史精華,等.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后肌瘤殘留、復發及妊娠結局的比較[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1,46(9):669-673.
[2]王瑞敏,侯懿.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比較[J].重慶醫學,2014,43(7):852-853.
[3]王金龍,干寧,葛小花,等.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在巨大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32):4359-4360.
[4]王細拉.宮腔鏡聯合腹腔鏡對子宮肌瘤患者炎性應激反應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4):6226-6228.
[5]李光儀,陳露詩,黃浩,等.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1163例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3):184-186.
[6]郭紅霞.經腹、經陰道及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的對比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6,14(11):136-137.
[7]劉金梅,朱建華.78例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6,35(2):53-54.
[8]惠寧,高原.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的探討[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2,39(5):421-425,432.
[9]趙書杰.宮腔鏡與腹腔鏡手術剔除子宮肌瘤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5):83-84.
[10]張映平.子宮肌瘤采用單雙極電器械腹腔鏡下子宮次全切除術的臨床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3):345-346.
[11]李樹云.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6,22(3):110-111.
[12]王松艷.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45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15):84,87.
[13]朱衛華.腹腔鏡下大子宮次全切除術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7):87-88.
(收稿日期:2017-06-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