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云
近年賴嘉峪關市委、市政府竭力實施“工業強市、城鄉融合、生態立市”發展戰略,建筑業在全市經濟稅收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我們通過座談、調研和走訪等形式,深入了解一些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投資、招標、施工、管理、驗收、結算等環節的運行流程以及建筑施工企業內部管理模式。對建筑安裝企業以及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稅收征管所涉及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嘗試性地提出了一些管理措施。
一、我市建筑行業稅源規模及特點
(一)“營改增”后,我市建筑企業管戶情況
2016年5月1日起,全市國稅部門接受同級地稅部門移交營改增建筑行業納稅人185戶,其中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125戶。2015年建筑行業共繳納營業稅6.03億元,占當年地稅部門征收營業稅總額10.98億元的54.9%。國稅部門初涉建筑行業增值稅征管,再加上建筑行業范圍廣、內部管理流程復雜、財務核算環節多,稅收征管風險嚴峻形勢,迫切需要完善征管模式,強化風險管理。
(二)我市建筑行業稅源特征
由于建筑業資質要求嚴格、投入資金大、市場競爭激烈,造成我市建筑業大型企業極少、中型企業較少和小微型企業眾多,規模由大到小呈“金字塔”形狀。
(三)我市建筑行業稅收收入規模
經初步統計,全市現有建安房地產項目約50%以上的納稅人總機構在外地,國稅部門按2%的預征率征收增值稅,與原地稅部門按3%的稅率征收營業稅相差1個百分點。按照2015年全市建筑業營業收入規模測算,征收增值稅約2.01億元,大口徑收入減少約1.01億元。
二、我市建筑業稅收征管面臨的主要問題
由于建筑業產業鏈長、產業關聯度高等特性,營改增后將面臨不少征管風險和問題。
(一)建筑企業內部管理、財務核算水平有限
建筑行業普遍存在運營模式復雜的特點,我市建筑行業納稅人規模相對較小,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內部管理規范程度不高,財務核算制度健全的企業不多,財務管理水平良莠不齊,一些小型企業甚至沒有設置專門的財務部門和人員。原90%以上的納稅人沒有領用發票,全部在稅務機關代開。在營改增之前,地稅部門主要采取項目管理、以票控稅的方式管理建筑業。
(二)建筑企業納稅主體與施工主體不一致
在建筑業實際經營過程中,建筑項目往往是由大建筑商競標后再通過分包、轉包等方式由其他施工企業實施,或者是在工程所在地設立項目部來開展工程作業。一般均以中標單位名義與業主簽訂工程承包合同,并向業主開具發票;但工程項目的成本、費用等均在實際施工單位發生,這種情況將造成建筑業營改增后工程實施主體與納稅主體不一致的問題。
(三)外出經營活動監管難度加大
當前增值稅政策對建筑業采取的是向機構所在地或居住地稅務機關申報納稅,建筑作業流動性大、施工復雜,跨地區經營是該行業的重要特征,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無法確切掌握其異地工程的施工進度、財務狀況等情況,這會促使納稅企業利用監管漏洞,對異地勞務采取少納稅款甚至隱瞞納稅義務等方式偷逃稅款。另外,由于稅款不在工程所在地繳納,稅收的管轄權和征收權分離,工程所在地稅務機關缺乏管理這些建筑工程的主動性,而機構所在地的稅務機關則鞭長莫及,很容易造成稅收漏洞。
(四)可能出現稅款入庫進度不平穩
建筑項目工期長,投資大,且結算時間難以掌握,企業可能在工程前期投入多而收入少,長期只有進項,沒有銷項,無稅可繳,而到工程集中結算時,產生大量的銷項稅款,而進項抵扣很少,出現集中繳納增值稅情況。進銷項不配比,稅款征收入庫波動大,不利于稅收的均衡入庫,增加稅務機關稅收分析監控和管理難度。
三、“營改增”后,加強建筑業納稅人征管的措施和建議
(一)建立建筑業項目稅收信息大數據平臺
積極研發建立建筑業項目稅收管理大數據平臺,依托“互聯網+”概念,從財政、發改、工信、規劃、國土、住建、房管、交通、運管、水務、地稅、工商等相關部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其他第三方獲取全市建筑業項目投資、建設期限等涉稅信息,由平臺進行數據綜合分析、稅收測算評估,確定項目稅收風險點和時段,實施相應的稅收管理措施,確保項目稅收收入及時足額入庫。同時,將稅收綜合分析成果及時反饋各相關政府部門,實現信息共享。
(二)強化信息管稅,建立部門協作機制
建立建筑業稅收管理的部門例會、信息傳遞、協稅護稅、項目考核等協作機制,各相關部門將建筑業項目的涉稅信息和數據及時提供稅務部門,共享稅務部門稅收綜合分析成果,實現全市建筑業稅收綜合治理的良好態勢。不斷拓展涉稅信息采集渠道,建議有關職能部門對工程項目進行驗收時,要求工程建設方必須提供稅務部門相關完稅憑證,以便從源頭上有效控制稅源。
(三)深入調研,加大建筑業稅源監控力度
深入了解建筑行業本身的情況和運營過程中的狀況,根據建筑業自身的特點,不斷進行分析和總結,積極探索建立適合本地實際的建筑業稅收征收管理模式。加大對建筑業納稅人的稅收輔導力度,幫助企業規范內部運行和管理,加大后續管理力度,要求企業建立臺賬,如實登記勞務發生的時間、內容、參與人員、價款的確定及支付方式等信息并留存備查,加強對大額勞務增值稅發票的檢查和管理,幫助納稅人降低發票虛開代開的風險。
(四)抓好基礎數據管理,加強后續管理
以金稅三期核心征管系統為依托,加強營改增建筑業納稅人基礎數據的管理,對納稅人稅務登記、稅種鑒定、發票管理、稅收優惠等數據信息及時進行修改、清理和維護,保證建筑業納稅人基礎征管數據的準確性和電子檔案資料的完整性,確保數據真實有效。加強后續管理,強化對建筑業納稅人的業務輔導工作,引導納稅人準確申報納稅,防止納稅人利用營改增時間節點,隱瞞實際收入、不繳稅或少繳稅等問題。
(五)推進依法治稅,進一步規范行業管理
樹立規范執法的觀念,讓依法治稅的理念深入人心,確保權力行使的正當性和合法性。不斷加強稅收法律法規的學習,通過崗位練兵、分析執法責任典型案例等方式提高各級稅務機關執法人員的業務水平,規范執法行為,最大限度調動執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廣大干部在知法、懂法的基礎上正確執法。同時要強化內部監管,建立健全各種制度,加大執法過錯追究力度,為依法治稅提供有效監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