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莉娜

【摘要】目的 對骨傷科護理管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醫院收治的骨傷科患者88例,按照隨機劃分方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4例,分別給予一般護理、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與護理依從性以及護理滿意率。結果 護理滿意率觀察組97.73%(43/44)高于對照組81.82%(36/44),依從率觀察組95.45%(42/44)高于對照組79.55%(35/44),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骨傷科患者護理管理中,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應用可使患者治療與護理依從性提高,且有助于良好護患關系的構建,應在臨床護理管理實踐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骨傷科護理管理;優質護理服務;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2..01
骨傷疾病作為近年來臨床常見疾病,一般以關節脫位、四肢骨折以及脊椎骨折等為主,且多伴有血管受損、神經損傷以及組織受損等情況,若未及時控制治療,致殘率極高,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但由于部分患者因機體不適感較強,且對疾病知識了解較少,易在治療與護理中出現不配合情況,甚至因此產生護理糾紛問題,要求行之有效的護理措施。本次研究將對骨傷科患者護理管理中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骨傷科收治的患者88例,男49例,女39例,年齡26~65歲,平均(42.5±5.5)歲,骨傷類型:關節脫位、四肢骨折、脊椎骨折分別為40例、29例、19例。納入標準:①住院時間3 d以上;②無意識障礙、精神病史;③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將其隨機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4例,在基線資料如年齡、性別與骨傷類型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模式,如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為患者及其家屬答疑解惑等。
觀察組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實施流程包括:①夯實護理基礎,設立護理專業小組,小組成員以骨傷科護士長、優秀護理人員為主,小組負責結合患者病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同時需對護理人員操作監督,確保將護理工作落到實處;②深化拓展護理內涵,如心理護理干預強化,需為患者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如舉出成功治療病例,幫助患者緩解其負性心理。再如良好環境的營造,除保證病房環境的溫濕度合理外,可考慮擺放綠色無害植物,或備置書刊雜志,可幫助患者改善其心境。同時,應注意在患者疼痛護理方面強化,可指導患者如何通過體位變換緩解疼痛癥狀,或采取疼痛轉移法,如選擇患者感興趣話題與之閑談,或播放輕音樂等。此外,飲食護理與早期功能鍛煉等也極為必要,應結合患者病情制定相應的計劃;③護理責任制的落實,科室需明確護理人員職責,可考慮將護理效果與個人績效掛鉤,提高人員護理積極性[1]。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與護理依從性,同時以問卷調查方式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調查,問卷內容以護理服務質量、護理基礎操作以及人員態度等,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與不滿意,取其中非常滿意與滿意例數納入滿意率計算范疇。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處理借助軟件SPSS 20.0進行分析,以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護理滿意率觀察組97.73%(43/44)高于對照組81.82%(36/44),依從率觀察組95.45%(42/44)高于對照組79.55%(35/44),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3 討 論
骨傷科護理管理難度較大,患者流量大、疾病類型多等,特別部分患者因機體不適感較強,且對疾病知識了解較少,易在治療與護理中出現不配合情況,影響治療效果,同時易產生護理糾紛問題。這就要求引入有效的護理服務模式,如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其實施的要點主要表現為基礎護理強化、護理內涵深化拓展以及護理責任制的落實等[2]。本次研究可發現,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與依從率均高于對照組,充分說明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應用下取得的效果較為顯著。骨傷科護理管理中,也可考慮引入APN彈性排班模式,其可幫助減輕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提高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骨傷科患者護理管理中,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應用可使患者治療與護理依從性提高,且有助于良好護患關系的構建,應在臨床護理管理實踐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邸金波.優質護理服務在骨傷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1):215+224.
[2] 黨玉清.優質護理服務在骨傷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99):268.
[3] 黎艷娟,林志青,李儉怡,等.優質護理服務理念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5,5(24):158-161.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