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麒鋒
【摘要】 目的:研究美藍染色法在基層醫院胃癌根治術淋巴結清掃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術淋巴結清掃術,按照術中是否采用美藍染色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比較兩組淋巴結檢出數、淋巴結清掃數、并發癥和1年期生存率。結果:研究組患者賁門淋巴結、胃小彎淋巴結、胃網膜血管淋巴結和胃動脈淋巴結平均檢出數目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淋巴結平均清掃數目和轉移淋巴結平均清掃數目也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1年期生存率均為1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美藍染色法在基層醫院胃癌根治術淋巴結清掃中的臨床價值較高,病變淋巴結檢出率高,有利于提高患者預后。
【關鍵詞】 美藍染色法; 胃癌; 淋巴結清掃; 外科手術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8.0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8-0142-02
隨著胃癌的發生率逐漸升高,胃癌已經成為發生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早期的篩查和治療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存率有著重要作用[1]。胃癌的預后與淋巴結的轉移有直接的關系,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通常情況下生存率明顯降低[2]。傳統病理檢查很難將病變淋巴結的數量完全檢測,基層醫院在醫療條件及手術水平稍差的情況下,如何提高術中淋巴結清掃效果對改善患者預后尤為重要。本文回顧性分析了2013年
3月-2016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病例資料,旨在探討美藍染色法在基層醫院胃癌根治術淋巴結清掃中的臨床價值,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術淋巴結清掃術,按照術中是否采用美藍染色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其中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1~72歲,平均(41.82±3.63)歲。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3~71歲,平均(42.06±3.8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腫瘤臨床分期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O.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經術前胃鏡及術后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原發性早期胃癌,無肝臟、腹腔等遠處轉移;(2)無合并嚴重心、腎、肝等內臟功能障礙;(3)接受胃癌根治淋巴結清掃術治療;(4)術前未進行放、化療治療。排除標準:(1)轉移性胃癌、Ⅱ、Ⅲ期胃癌;(2)出現肝臟、腹腔等遠處轉移;(3)合并胃癌以外的惡性腫瘤及嚴重心、腎、肝等內臟功能障礙。
1.3 手術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開腹胃癌根治術,并采用傳統手檢法對淋巴結進行檢查。觀察組在行常規開腹胃癌根治術中進行美藍染色,具體方法如下:患者氣管插管后接受全身麻醉后;采用上腹部正中切口,暴露病灶。觀察腫瘤的大小、病理類型、浸潤深度及有無可疑的淋巴結腫大,行淋巴結清掃;術中向病灶周圍漿膜下注入美藍,注射3~4個點,每點0.5~1.0 ml。
1.4 觀察指標
(1)記錄比較兩組患者賁門淋巴結、胃小彎淋巴結、胃網膜血管淋巴結及胃動脈淋巴結檢出數目。(2)記錄比較兩組患者清掃淋巴結數目和清掃轉移淋巴結數目。(3)術后定期復查,跟蹤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和術后1年生存率。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賁門淋巴結、胃小彎淋巴結、胃網膜血管淋巴結和胃動脈淋巴結平均檢出數目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研究組淋巴結平均清掃數目和轉移淋巴結平均清掃數目也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兩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兩組患者1年期生存率均為1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淋巴結轉移數量及轉移程度均是影響胃癌患者預后的主要因素[3-4],準確的評價胃癌患者淋巴結轉移情況并進行清掃對提高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5]。雖然近年來興起的微創手術能夠有效避免開腹手術創傷大、但也存在影響患者內分泌系統等缺點,并且在基層醫院難以廣泛推廣使用[6]。而基層醫院由于經費、手術設備等限制因素,對于早期胃癌的治療目前主要還是采用開腹胃癌根治術淋巴結清掃,所以在手術過程中有效提高患者病變淋巴結的檢出率是提高手術效果和改善患者預后的首要前提[7]。研究報道美藍染色能夠增加病灶的清晰度,提高與正常組織的對比度,更易肉眼識別[8-9]。本研究也發現采用美藍染色法組患者的賁門淋巴結、胃小彎淋巴結、胃網膜血管淋巴結及胃動脈淋巴結檢出數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從而進一步說明美藍染色與常規相比,具有更高的病變檢出率。研究還報道美藍染色可以大大提高淋巴結檢出率,可使淋巴結的染色較系膜內其他組織更深,并且發現直徑>2 mm的淋巴結均可被染色 [10]。對于這一點,筆者在術中也發現注射美藍后全胃系膜均明顯染成藍色,并且美藍沿淋巴管回流至胃系膜下動脈根部,從而有利于做到對近側范圍轉移淋巴結的徹底清掃。結合本組研究患者淋巴結清掃數目對比結果同樣也能夠看出,美藍染色組平均淋巴結清掃數和轉移淋巴結清掃數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因此進一步說明美藍染色法在基層醫院對提高胃癌根治術淋巴結清掃的效果較好,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endprint
從兩組患者術后的并發癥及生存率來看,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稍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1年生存率均為100%,說明使用美藍染色法對早期胃癌根治術近期效果沒有負面影響,而且有研究報道示蹤劑對改善患者預后方面具有肯定的臨床效果[11]。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美藍染色法在基層醫院胃癌根治術淋巴結清掃中的臨床價值較高,病變淋巴結檢出率高,有利于提高患者預后。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小,為單中心研究,入選病例為早期胃癌患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術后隨訪觀察時間較短,遠期效果尚待進一步觀察研究。
參考文獻
[1]靳斌,朱玉俠,張雪麗,等.內鏡下靛胭脂-美蘭雙重染色法診斷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5,17(9):904-905.
[2]孟銳,楊力,劉雅琦,等.早期胃癌臨床病理特征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8):1272-1273.
[3]吳珍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晚期胃癌的新進展[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0):1718-1720.
[4]彭鵬,吳春曉,龔楊明,等.上海人群胃癌生存率研究[J].中國癌癥雜志2016,26(5):414-420.
[5]陳思曾,穆建成.老年人胃癌淋巴結轉移率與病理及臨床預后的關系[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5,34(10):22-23.
[6]陳鴻春.胃癌微創手術的治療效果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29):140-141.
[7]丁紅玲.早期胃癌內鏡直視下與手術后測量病灶范圍的比較[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4):670-671.
[8]柯孔亮,戴永平,郭宇,等.亞甲藍示蹤技術在胃癌前哨淋巴結活檢中的應用[J].現代實用醫學,2015,27(5):623-625.
[9]邱樹升,李良,李新兵,等.美藍法定位前哨淋巴結活檢在cN0分化型甲狀腺癌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2,4(4):242-244.
[10]張志棟,劉慶偉,李勇,等.納米炭淋巴示蹤劑在早期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5,36(17):2698-2701.
[11]宋玲,孫俊峰,胡麗霞,等.納米炭與美藍染料在肺癌淋巴結清掃中的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醫刊,2015,13(13):86-87.
(收稿日期:2017-06-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