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紅
【摘要】 目的:探討基層醫院社會因素剖宮產原因構成。方法:對實施剖宮產410例的基本資料進行收集;歸納、總結和分析剖宮產指征,計算社會因素剖宮產的指征構成比。結果:410例產婦中病理因素剖宮產共350例(85.37%);人為社會因素進行剖宮產共60例(14.63%),原因構成分別為:(1)孕產婦及家屬因素40例(66.67%);(2)醫護人員因素12例(20.00%);(3)其他社會因素8例(13.33%)。結論:基層醫院社會因素剖宮產原因復雜,通過做好孕期宣教樹立正確生育觀、提高產科質量及管理水平、加大政府投入及監管力度以降低社會因素剖宮產。
【關鍵詞】 基層醫院; 剖宮產; 社會因素; 臨床分析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8.07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8-0143-03
剖宮產是挽救產婦和圍產兒生命的的一種有效的手術方式[1],近年來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普及,住院分娩率大幅度增加,基層醫院剖宮產率也隨之有所提高[2],由于多種因素的存在,社會因素剖宮產比例也越來越高,過高比例的剖宮產手術會對母嬰結局產生有不良影響。本文就我院近年來剖宮產指征進行回顧性總結,了解社會因素構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甪直人民醫院婦產科實施剖宮產產婦共410例,年齡21~43歲,平均(26.98±3.03)歲,孕周34+1~41+6周,平均(37.95±1.11)周;初產婦370例(90.24%,370/410);經產婦40例(9.76%,40/410);大學以上文化程度90例(21.95%,90/410),中學290例(70.73%,290/410),小學及以下30例(7.32%,30/410)。
1.2 方法
對剖宮產產婦基本資料進行收集;歸納、總結和分析剖宮產指征,對于同時具有多個剖宮產手術指征的,按第一指征統計分析。
2 結果
410例產婦中病理因素剖宮產共350例(85.37%,350/410)。人為社會因素進行剖宮產共60例(14.63%,60/410),原因構成分別為:(1)孕產婦及家屬因素40例(66.67%,40/60);(2)醫護人員因素12例(20.00%,12/60);(3)其他社會因素8例(13.33%,8/60)。
3 討論
3.1 社會性因素剖宮產原因構成
近年來隨著觀念變化及醫療行為中社會因素的介入,社會因素剖宮產在剖宮產因素中所占比例顯著增加[3]。本文410例產婦中病理因素(妊娠并發癥、頭盆不稱、胎盤前置、軟產道異常、胎盤早剝、胎兒異常、妊娠高血壓疾病等)剖宮產共350例(85.37%),人為社會因素進行剖宮產共60例(14.63%)。
3.1.1 孕產婦及家屬原因 共40例,占66.67%(40/60)。(1)擔心陰道分娩后產道損傷,致陰道松弛,年老后尿失禁,甚至影響將來性生活質量,并且隨著技術的發展,產婦對剖宮產也越來越認同,為了保持產后體形的優美,防止產后盆底肌肉的松弛,保持會陰的完整性,加之家屬也認為目前剖宮產是目前較為安全的分娩方式,因此越來越多接受剖宮產[4]。部分產婦即使進入第二產程仍拒絕用腹壓,即使有機會順產也會因為心理因素而要求剖宮產。(2)有些產婦雖然有陰道分娩的意愿,但在分娩過程中,一旦出現產程的進展異常或一過性胎心變化,擔心影響胎兒及新生兒,故拒絕糾正措施和陰道助產,堅持剖宮產[5]。(3)有人相信迷信,信奉良辰吉日,期望改變孩子的命運,擇期生產,因而選擇剖宮產;有的是方便孩子將來入學,秋季入學之前而人為地剖宮產終止妊娠。
3.1.2 醫源性因素 共12例,占20.00%(12/60)。(1)基層醫院醫務人員較少,技術力量較薄弱,尤其在空班期間產科值班人員只有1~2人,一旦出現異常分娩需緊急處理時,不能做到快捷、協作,存在安全隱患,故醫生會有意進行計劃分娩,在上班時間人員充足時終止妊娠,增加了剖宮產率。(2)基層醫院婦產科醫生學歷較低,又不能參加繼續教育,部分醫生缺乏助產經驗,對于產鉗及臀助產和胎頭吸引術等技術理論掌握不夠清晰熟練,同時剖宮產技術日趨成熟,基層醫生認為剖宮產結束分娩可以免去觀察產程的辛苦和風險,從而人為增加了剖宮產率[6]。(3)往往因擔心分娩患者正常陰道分娩引發醫療事故或醫療糾紛,對一般產婦進行不恰當的剖宮產建議,特別擔心在待產過程中出現意外,承擔的風險更大,特別容易選擇剖宮產。
3.1.3 其他社會因素 共8例,占13.33%(8/60)。(1)社會對醫療行業的高標準要求使產科醫師承載的壓力過大,產科已成為醫療糾紛的主要科室,為避免承擔陰道分娩過程中的風險及可能導致的醫療糾紛,放寬剖宮產指征[7]。(2)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家庭經濟條件得到明顯的改善,同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生育保險的實行及國家對產婦的住院分娩補助,使農村產婦及家庭可以承受剖宮產所產生的費用,因此部分孕婦及家庭要求實施剖宮產終止妊娠[8]。(3)實施剖宮產產生的醫療護理費用明顯高于陰道分娩的費用,部分醫院為了增加經濟收入,無原則地放寬了剖宮產指征,如單純的臍帶繞頸2周或2周以上也被人為的劃到剖宮產指征內。
3.2 降低社會性因素剖宮產對策
剖宮產手術對母嬰有很多不良影響:對母體的影響包括麻醉意外、術中腹腔臟器的損傷、產后出血、羊水栓塞、出血量多,傷口感染可能性大,剖宮產新生兒由于缺乏機械性產道擠壓,呼吸系統并發癥比陰道分娩為多,如羊水吸入性肺炎、肺不張等,文獻報道剖宮產新生兒的病死率相當于陰道分娩的2倍,臨床研究還發現兒童多動癥與剖宮產的分娩方式相關 [9],因此應根據影響剖宮產的社會因素,實施相應的對策,以避免減少社會因素對剖宮產的影響,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干預。endprint
3.2.1 做好孕期宣教 加強對孕婦的圍產期保健、孕期監測,當切實搞好圍產期保健教育,充分向孕婦說明兩種分娩方式的利弊,與孕產婦做好心理溝通,取得產婦信任,使產婦能夠正確面對產程。
3.2.2 提高產科質量及管理水平 (1)注重基層醫院人才培養,提高婦產科醫務人員陰道助產技術水平,拓寬知識面,及時掌握最新全面的醫療知識,加強對理論知識、急救技能等培訓。提高助產技術水平及并發癥正確處理的能力,進一步提高產科整體技能水平。(2)加強產時服務,提倡陪伴分娩和無痛分娩,增加產婦分娩的信心和減輕分娩疼痛;提高醫務人員的助產技術,如臀位助產術、產鉗術等,降低陰道分娩的風險;嚴格掌握手術指征:如無絕對頭盆不稱者應予陰道試產,對珍貴兒、臀位、疤痕子宮等也應積極試產[10];按床位比配備足夠的婦產科醫生,安排合理的、機動靈活性強的排班模式。(3)提高產科醫生責任心,加強產時監護,同時注意與孕婦及家屬溝通交流,促進相互理解與支持。
3.2.3 加大政府投入及監管力度 剖宮產率上升不僅是醫學問題,也是社會問題,要想徹底解決剖宮產率過高的問題,只靠醫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須要得到全社會的支持。(1)醫院是實現公益性的載體,政府加大對醫院婦產事業的投入,一方面是用于改善醫院環境,改善產房條件,使自然分娩更加舒適,另一方面是用于保障從事婦產事業的醫護人員的待遇[11]。(2)政府在增加投入的同時也要加大對醫院的監管力度,要把產婦住院分娩的剖宮產率納入醫院質量管理和考核體系,并與醫院創等級、創優等活動掛鉤。(3)建立約束機制,制定限制性措施,醫保機構和農合機構應限制無剖宮產指征產婦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適當提高自然分娩產婦的費用報銷比例。(4)營造自然分娩的和諧社會環境,應努力為產科患者提供良好的執業環境,建立高風險醫療質量保障體系,尤其是法律的支持和保障[12],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向導,營造和諧醫患關系的氛圍,營造自然分娩的和諧社會環境,產婦、家屬及社會要充分認識到分娩的風險性,以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
參考文獻
[1]陳彩霞,王曉莉,竇秀萍,等.739例剖宮產臨床分析[J].中國優生優育,2013,19(2):120-121.
[2]李艷霞,陳壘田,和旭華.基層醫院剖宮產現狀與思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7):998-999.
[3]阮焱,張為遠.剖宮產的現狀及剖宮產率高居不下的原因[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5,31(4):241-242.
[4]李俊英.基層醫院剖宮產率升高的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20(21):148-149.
[5]沈淑芬.基層醫院社會因素剖宮產原因分析及干預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17):144-145.
[6]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新產程標準及處理的專家共識(2014)[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4,49(7):486-487.
[7]徐桂蓮.非醫學需要剖宮產的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5,5(4):80-82.
[8]李志敏.基層醫院剖宮產743例臨床分析[J].河北醫學,2013,19(6):941-942.
[9]霍武秀.剖宮產率上升與剖宮產指征的關系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12,25(4):484-485.
[10]王紅.基層醫院剖宮產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28(7):62-63.
[11] 班鳳琴.社會因素剖宮產原因構成分析及預防措施[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9):150-151.
[12] 阿依努爾阿不拉,陸方,邢春香.基于孕產婦視角的剖宮產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6,30(5):26-27.
(收稿日期:2017-06-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