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芃
【摘要】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經濟與國家經濟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了密不可分的關系,農村在各個方面的發展也逐漸的加快之中,尤其是農村的金融發展引起了較大的重視,農村金融若想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在發展道路上不斷的進行創新,來發現農村經濟的潛在可能性,使得農村經濟加速發展。重視農村金融發展,深化改革,發揮農村金融的作用,為農村經濟建設提供有力的條件。鑒于此,本文主要探討了農村金融發展的路徑選擇,并對政策效果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農村金融發展 路徑選擇 政策效果
中國農村金融的發展至關重要,需要及時解決其中所存在的問題,當前農村金融要想長遠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并且給予提供支持,還有農村金融從事人員的素質也是需要提高的,向農民宣傳相關的金融知識與政策,不斷增強金融相關知識理念。農村金融需要緊靠農村經濟發展,在改革中不斷的創新與完善,在未來的改革中,綜合考慮與合理的進行金融發展的路徑選擇,促進農村金融發展[1]。
一、農村金融相關概述
目前,農村金融大致以合作金融為基礎,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信用合作社為一體的金融組織體系。其信用合作社的發展事態較好,而且地方借貸也逐漸的興起,在無形中成為了非正規的金融系統,但其影響力是較大的,像之前的金融機構,因市場上的改革變化,在農村經濟發展投入方面力度越來越小,打破了農村金融發展中的平衡。而非正規的金融機構則出現及時,滿足了農村金融發展的條件,并逐漸完善農村金融的供給需求,農村金融在未來中需要把握住機遇,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農村金融發展的路徑選擇
(一)發展歷程概況
1978年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農村金融從某一種程度上說進入了恢復時期,農村信用社在面臨困境的情況下,開展了一系列對策,使得問題迎刃而解。郵政儲存業務可以作為農村金融的開始發展的見證,從1985年至1995年這十年農村金融的發展是迅速的,一些非正規的金融組織出現,不斷的進行改革與完善,使得自身的發展越來越快。到1996年至2005年農村金融進行了改革,2006年農村金融開始進入了創新的階段,2010年一些金融機構已日趨完善,2014年金融機構規模以及數量不斷的擴大,農村金融的發展已然步入了一個新的臺階,農村金融應適應社會的發展與規律,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逐漸完善體制,促進農村金融的可持續發展[2]。
(二)農村金融發展路徑選擇中的對策
農村金融發展路徑選擇中也會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應對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對其引起重視并及時的采取有效的對策,主要出現的問題為比如農村金融的投入范圍縮小,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中的業務范圍逐漸降低,農村信用合作社職能的改變,還有農村金融市場的保險機制不完善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會使得農村金融的發展停滯不前。農村金融發展在路徑選擇中需要嚴加審視這一問題的出現,科學合理的選擇并進行整治,采取有效的對策來應對,開發農村金融資源,發揮金融服務效益,增加農村金融保險部門,通過政策將農村金融信譽建立起來,結合農村各個產業運行的實際情況,不斷的完善金融機制體系。優化農村產業機構,擴大金融的服務功能,盡量的去發揮農業銀行的主體性作用。在資金方面擴大資金的投入力度,掌握市場的動態變化,根據市場上的變化進行調整,在這一情況下必須結合政策的指導來進行。政府相關部門需要重視農村金融的發展,給予資金支持與技術的指導等,并且為其提供有效的保障機制。成立宣傳小隊,對農村保險進行宣傳講解,從而不斷的改善農村保險機制,進而也能夠全面的貫徹于履行相關政策。
(三)完善農村金融發展的模式
農村金融需要竭盡全力的完善自身的模式,具備創新的理念,適應時代的發展,積極的創新,比如創新金融的組織活動以及創新金融業務等等,只有不斷的去創新,才能更好的滿足金融發展的需求。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農村金融商業銀行,必須選擇合理且合適的區域,充分考慮注冊資金以及產權形式等等,嚴格遵循市場性原則。還可按照具體的情況積極向社會尋求資金幫助,創立農村合作銀行,農村金融發展模式不可固守傳統,應不斷地創新,只有不斷完善發展模式,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3]。
三、農村金融發展的政策效果
(一)金融組織體系的建立
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需要結合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根據制度的要求實現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平衡,結合財政的要求與引導,增加農村金融的投資渠道,最大限度地為農村金融提供有力的保障,避免出現資金不足以及融資困境等問題,只有完善組織體系,才能夠擴大融資渠道,使得融資更加快速通暢。完善組織體系,合理進行分工,擴大功能,穩定運行各個金融企業與機構,支持并引導各個金融組織開發農村金融市場,避免再出現壟斷的局面,使得金融組織體系在政策的引導下更加有序穩定,并且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4]。
(二)實現政策性農村金融效益
農村金融在發展中應竭盡全力地擴大農村金融本身的需求,發揮金融的功能,應增加農村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以便于能夠提高農業生產工作的效率,保護農村的空氣以及水體環境等,避免產生各種污染;再者應改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優化產業機構,在信貸的投資力度上應注重放在農村的重要產業與工業中;不斷完善農村經濟市場,及時掌握市場上的動態變化,才可實現政策性金融的效益[5]。
(三)重視農村金融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密不可分,之前部分專家學者對此表達著自己的看法,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沒有積極的影響,只會被對方所阻擋。農村的金融機制還不是很完善,金融機制與農村實際的發展不協調,不一致,不能夠對農村的發展提供幫助。因此需要重新制定農村金融目標,完善相關機制,發揮金融的主體性作用,才能夠真正為農村經濟起到有力的作用,如果一味的認為農村金融對經濟發展無法起到積極的作用,這種思想在現實中就會得到有力的反駁,即使農村金融自身存在異地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認的是農村金融的優勢。只有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政策機制,就能夠避免二者之間發生沖突性[6]。
四、結語
總而言之,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針對于農村金融在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對策,按照合適的路徑來進行選擇,積極貫徹相關制度,還有政策性的扶持與引導至關重要,其能夠為農村金融發展提供導向作用。結合相關的政策來進行,去按照政策的方向發展金融,具有重大的意義。農村金融在政策效果上是顯而易見、發展較好的。必須嚴格履行相關政策,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村金融自身的優勢,以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立平.農村金融發展的路徑選擇——基于河北省農村數據的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15,(37):60-68.
[2]劉遠風.農村金融發展的路徑選擇——基于資本供求的視角[J].武漢金融,2014,(6):61-63.
[3]李瑋.農村民間金融發展路徑選擇研究[J].財經界,2016,(2):7.
[4]高文婷.農村金融發展的政策背景[J].商,2016,(29):175.
[5]畢曉丹.促進農村金融發展的政策措施[J].商業經濟,2014,(4):26-27.
[6]楊紅麗,辛瑞.財政支持農村金融發展的政策建議——以喀什疏附縣為例[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12,(3):22-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