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先飛
摘 要:本篇文章首先對連鎖超市企業存貨管理內控的作用進行闡述,從供應商管理力度不高、支付貨款方式單一及支付環節的法律風險、存貨管理水平較低三個方面入手,對我國連鎖超市企業存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連鎖超市企業存貨管理內控的優化措施。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可以給相關領域提供些許的參考。
關鍵詞:連鎖超市企業;存貨管理內控;問題;對策
存貨是企業經營發展所持有的流動性資產,是連鎖超市企業線下零售所必須陳列在賣場和倉庫的資產,合理有效的存貨管理能夠給企業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針對連鎖超市企業來說,其在企業中占據主要位置,為了能夠在充滿競爭的市場中穩定發展,連鎖超市企業除了要加大效益之外,還要提升自身綜合競爭水平,這就要求對存貨管理高度重視。隨著我國實現零售業務對外開放之后,外資連鎖超市企業得到了飛速發展,當前外資連鎖超市企業已經成為我國零售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促進連鎖超市企業更好發展,就要加大存貨管理力度,采用內部控制方式,提升企業存貨管理水平,從而給連鎖超市企業今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下面,本文將進一步對連鎖超市企業存貨管理內控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進行闡述和分析。
一、連鎖超市企業存貨管理內控的作用
存貨采購是連鎖超市企業經營管理的主要環節,其和運營以及財務有著直接關系,是直接影響貨幣支出以及負債增加的重要業務。存貨采購涉及了存貨信息管理以及在此環節上的決策探究,最終實現合理把控,起到提升企業整體效益的效果。企業存貨需求受到網絡框架、經營情況以及門店運營管理等因素的影響。存貨管理標準主要涉及了五項內容,第一是客戶細化;第二是商品需求;第三是運輸一體化;第四是時間需求;第五是競爭情況。高收益率企業建立了企業核心市場,實施物流細化的主要內容在于實現核心客戶的合理安排,滿足其存貨要求。此外,在進行存貨政策選擇的過程中,需要對各個產品效益情況進行思考。物流作為貨品快速遞交到客戶手中的重要依據,以此來迎合客戶要求。物流總體標準在于減少成本投放,提升預期服務質量。針對各個行業來說,存貨管理自身性質將會存在差異,把零售領域當作主體的存貨管理,在購置存貨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加工生產等現象,同時把購置的存貨營銷出去,進而賺取差價。所以,和其他行業進行比較,連鎖超市企業存貨內部控制管理具備業務整合、質量監管、客戶維護等特性。采用內部控制的方式對企業采購流程加以完善,在迎合客戶服務需求的基礎上,減少成本投放,把供貨單位、物流公司、零售商以及最終消費者融合在一起,從而獲取更好的經濟效益。
二、我國連鎖超市企業存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供應商管理力度不高
長時間以來,因為制造廠家、供應商和商家出現不對等現象,導致產品進店難、回收貨款難度大等問題出現。由于大多數連鎖超市企業沒有對管理工作高度重視,同時也沒有利用供應鏈優勢給供應商帶來一定優勢,而是借助壓榨的形式,將成本轉移給供應商。隨著兩者之間的矛盾逐漸加劇,連鎖超市企業借助終止支付貨款的方式威脅供應商,而供應商會在連鎖超市企業支付完貨款之前,停止配備新貨源,以此導致連鎖超市企業和供應商之間的信任逐漸降低。此外,隨著“營改增”政策的全面落實,在進行供應商選擇的過程中,由于存在小規模納稅人以及一般納稅人之分,這就需要選擇合理的進行稅額抵扣方式。如果為小規模納稅人,能夠實現增值稅抵扣稅額相對較少,增加企業整體稅負。
2.支付貨款方式單一及支付環節的法律風險
因為受到企業規模擴張、儲備存貨等因素的影響,連鎖超市企業自有資金相對緊張,導致我國連鎖超市企業在開展存貨采購業務時,主要采用單一形式的支付貨款方式,這就使得企業采購成本逐漸增多。此外,針對付款環節來說,將會出現委托付款現象,導致債權糾紛現象的出現,無法實現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引發稅務風險。采購部門將會出現直接改變供應廠家提供資料的現象,例如供應商稅務方面存在問題,不能開據相關發票,無法實現貨款收取,通過變更供應商名稱的方式,使用別家企業的名字來開具發票,這種現象將會給稅務抵扣風險出現營造條件。
3.存貨管理水平較低
針對采購商品入庫環節來說,存在有入庫單、商品沒有實際入庫、徇私舞弊等多種現象,造成多支付貨款和存貨盤虧,存貨驗收環節的內部控制是存貨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很多連鎖超市企業都開展了線上線下共同經營的模式,由于管理方式和技術水平較為滯后,尤其針對線上網絡消費方面,和生產廠家、批發廠家無法實現營銷時點信息的合理置換,進而導致連鎖超市企業獲取的數據存在一定的不精準性和滯后性,使得連鎖超市企業對市場需求改變狀況無法及時作出反應。
三、連鎖超市企業存貨管理內控的優化措施
1.依據行業特點構建評價體系
因為連鎖超市企業自身具備多樣性特點,即便同一企業所采用的運營形式也有所差異。在落實規模經濟的過程中,零售領域通常和連鎖運營有著直接關聯,網點多,規模大,才能在價格方面獲取一定優勢,從而在減少進貨成本的基礎上,獲取更好的經濟效益。在存貨管理過程中,完善零售配送以及分銷機制,優化進貨渠道,合理把控營銷質量,在業績評價上,制定合理有效的業績評價指標,將內控中的制衡原則融入到存貨管理的各環節之中,企業才能在市場中占據穩定地位。
2.建立健全供應商管理機制
加大和供應商聯系力度,為了達到雙贏的效果,把構建同供應商效益共贏關系放置在首位。連鎖超市企業和供應商之間應該由之前的相互制約關系逐漸轉變為共贏關系,實現兩者協調發展。連鎖超市企業可以結合市場供求情況,給供應商提供需求和價格意見;供應商結合市場需求對產品進行修正,在減少成本的基礎上,確保商品質量安全,在迎合市場需求的同時,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另外,從績效考核角度入手,結合連鎖超市企業自身狀況,細分核算單元,從事經營的人員會主動參與到商品采購的入庫環節,監督存貨驗收的整個過程,合理保存。
3.加強成本管理
首先,采購成本管理。采購成本作為企業成本管理的核心內容,特別是超市企業成本管理,為了減少采購成本投放,就要落實經濟批量采購工作,優化供應商數量,并且構建長久的合作關系。從工廠直接進貨,減少供應中間商,采用一體化管理方式,轉變交易模式,從而在獲取價格低廉成本的同時,還能在市場中占據穩定地位,形成良性循環。其次,加大物流成本管控。其作為衡量連鎖超市企業運營管理質量的主要標準,同時也會給企業運營效果帶來直接影響。這就要求采用多樣式物流管理技術,將物流管理情況進行全面體現,在減少商品庫存的同時,提高資金運營效率,從而實現成本的減少。最后,加強供應商付款環節的管理。嚴格根據建檔標準來實現供應商付款,針對出現信息變更的供應商來說,應該對供應商稅號前后的統一性進行核查,假設供應商稅號出現改變,則代表兩家企業并非為同一個。這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措施,構建完善的內部評估機制,給執行方案的落實提供依據,從而保障存貨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規范性。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市場競爭逐漸加劇,提升自身內部控制管理水平對連鎖超市企業來說是非常必要的。當前,連鎖超市企業在存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諸多問題有待改進,這就要求結合連鎖超市企業真實存貨狀況,合理采用內部管控措施,在提升企業存貨管理水平的基礎上,推動連鎖超市企業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崔九九.連鎖超市存貨管理的內部控制--以蘇果超市為例[J].品牌,2014,(12):85.
[2]熊燕,龍飛.論我國現代連鎖超市的存貨管理--從凱馬特的失敗與沃爾瑪的成功得到的啟示[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5,(04):36-37.
[3]李梓,趙潔,李卓松.我國零售業存貨管理內部控制評價研究--基于某大型連鎖超市的案例研究[J].會計師,2015,(18):75-77.
[4]李雪蘭,侯嶺艷.淺談電子商務背景下中小超市的存貨管理[J].全國商情,2016,(20):36-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