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西真
8月底9月初是大多數職業學校新學期開學的日子,按照慣例,開學前學校會組織教師學習,請專家做個講座。有個校長朋友鑒于所在學校目前教師隊伍中出現的“不安心工作,得過且過、敷衍塞責”現象,請我去給老師們講講如何與工作相處的問題。在準備這次講課的時候,我想到了最近看過的《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和《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這兩本關于摩托車維修的書,第一本書的作者就是開摩托車修理店的老板兼伙計,后一本書的作者是到修理店修理摩托車的顧客。這兩本書都是講人如何對待工作的問題(類似我們講的“工匠精神”)。美國作家羅伯特·波西格寫的《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曾經被超過100家出版社拒絕出版,但是后來一經出版就風靡天下,銷量超過1000萬冊,受到各色人等的歡迎。據說,大科學家霍金是這本書的粉絲,NBA傳奇教練菲爾·杰克遜也曾在執教公牛隊時,送給每位球員一本《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希望他們通過讀這本書尋找到籃球比賽的最佳狀態(我國的足球隊員要是能讀這本書,估計進世界杯決賽是不成問題的)。雖然從書名就可以看出這本書并不是一本好讀的書,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它受到讀者熱捧,而且直到今天依然很受歡迎,因為它回答的是一些恒久的問題:人應該怎樣跟工作相處,或者說怎樣才能不討厭自己的工作?
在這本書中,人與摩托車的關系以及如何對待摩托車修理,代表著人與工作的關系。羅伯特·波西格發現,摩托車專業人員對待摩托車修理這件事就像大多數人對待自己的工作一樣很粗魯,“做起事來像猩猩一樣,沒有真正投入”。他們一邊工作(也就是一邊修理摩托車),一邊搖頭晃腦地聽著音樂,缺乏對工作的專注(在我們周圍,這種現象可以說比比皆是)。大家明明需要這份工作,可又都排斥自己的工作。
而在作者看來,修理摩托車不只是一個需要熟練技術的勞動,它更是一個需要理智和科學方法的過程。一個外行站在旁邊看修理人員修理摩托車,會誤以為修理摩托車就是個簡單的體力勞動,但實際上,修理摩托車最重要的是“仔細觀察和精確思考”——專注。優秀的摩托車修理人員在工作時很少講話,就是因為需要專心思考。“熟練的技術往往是一連串推理的過程。摩托車的運作完全依照推理的過程,研究維修摩托車的技術,也就是研究理性推理的藝術。”比如,可以把最常見的兩種邏輯推理方法——歸納法和演繹法運用到修理摩托車上面。歸納法就是從觀察摩托車開始,然后得出普遍性結論。摩托車在路上遇到坑洼,發動機熄火,又遇到一次坑洼,發動機再次熄火,如是再三;之后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駛,發動機就沒有熄火,于是我們可以推斷,發動機熄火是道路不平造成的。這就是歸納法。演繹法是從一般原則推論出特定結果。比如,摩托車是一個系統,它可以分為功能和組件兩個部分。組件又可以分為動力產生系統和動力傳輸系統,可以一直這樣劃分下去,在這個系統里,修理人員知道喇叭是受電池控制的,所以,喇叭不響了,一個原因可能是電池沒電了。這就是演繹法。修理摩托車的過程,就是不斷交替運用歸納法和演繹法的過程。邏輯推理方法可以幫助人準確思考,這個方法幾乎在所有工作上都用得上。
修理摩托車除了需要科學方法之外,還需要“心平氣和”,這聽上去像是陳詞濫調。聽聽波西格是怎么說的,“事實上,要作到心平氣和并不簡單。那是整個事情的靈魂,(摩托車)保養的良好與否就取決于你是否有這種態度。機器運轉是否正常是心平氣和的具體表現。最后考驗的往往是你的定力。如果你把持不住,在你維修機器的時候,很可能會把你的個人情緒導入機器之中。”人與機器(工具)出現對立,延伸為人與工作的對立,這就會產生大家熟悉的煩躁、焦慮,而煩躁和焦慮則是工作的大敵。
總之,在人和工作的關系上,人要了解工作運行的方式、掌握工作的科學方法,要超越自己的情緒,對工作產生關心之情,少一些咒罵和批評,多一些理解和尊重。當你把自己手中的工作變成一種藝術的時候,你不僅會發現工作是有趣的,同時還會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有趣的人。
人類要改造更大范圍的外部世界,多傾向于從宏大的問題著手,比如改變制度,我覺得從改變一個人的“心靈、頭腦和手”開始更為可取,比如先改變一個人對待他和工作的關系、他和周圍環境的關系,再及其他。一如波西格所說,“想要知道怎樣畫一張完美的畫嗎?很簡單,你先讓自己變得完美,然后再順其自然畫出來,這就是專業的方式。畫畫和修理摩托車一樣,都同你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密切相關。如果你一周當中有六天很懶散,那有什么辦法能夠使得你在第七天突然變得敏銳起來呢?一切都是密切相關的。”
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道理都是相通的。
責任編輯 肖稱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