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君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相應舉措并結合地方實際制定了各自的行動框架,將創建優質高職作為推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和提升質量的主要抓手。因《計劃》主要是基于省級統籌的原則,所以各地積極探索推進優質校建設的新路子,一些路子已產生積極效應,對于推動當地高職院校的整體發展水平起到積極作用。但是,也可以發現在創建優質校過程中還面臨著一些理論上和實踐層面的挑戰和具體問題,理論方面對于優質校的研究還不夠豐富和深入,比如關于“什么是優質高職”的反思性研究仍然薄弱,實踐層面對于優質高職“為什么要建、怎么建、建什么、建到何種程度”的問題還未能達成共識,未形成明晰的路線圖,基本上還在探索階段。因此,筆者擬從優質高職校應有的角色擔當角度來粗淺地談談優質高職的建設路徑。
一是作為質量發展引領者的角色擔當。優質高職應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引領者。質量是教育發展的生命線,是一條不可觸碰的紅線與底線。不管是何種教育類型,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始終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標尺。可現實情況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參差不齊,質量保證體系不完善,與公眾的期待尚有很大差距,這也是造成職業教育不被廣泛認同的根本原因。而優質高職的建設顯然劍指質量提升,所謂優質就是指質量優良,希望入選“優質高職”的院校能夠成為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引領者和榜樣,以此帶動我國高職教育整體質量的提升。
二是作為技能形成體系推動者的角色擔當。研究和實踐都表明,往往那些發展最好的地區一般都擁有大量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和產業集群、卓越的研發項目、高素質的技能型勞動力。特別是高技能型人才對區域的技術創新、經濟增長和競爭力起到重要作用。技能形成體系是促進區域創新體系形成的重要元素,優質高職校應在其中發揮推動者的作用,與企業和政府一道促進技術技能積累,形成“技能池”,而擁有豐富的“技能池”也是創新的核心特征之一。
三是作為品牌形象代言者的角色擔當。像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美國社區學院、澳大利亞TAFE,成為中學后職業教育的典型范式,形成了世界級的品牌價值,并做到了品牌價值輸出,成為其他國家爭相引進或借鑒的對象。反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雖然是一項世界創舉并在體量上處于世界前列,但尚未形成品牌效應,亦即品牌溢價能力還很弱。因此,優質校應有塑造中國職業教育品牌的擔當和魄力,成為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品牌形象的代言者,使中國職業教育能夠“走出去”,并形成世界級的競爭力。
四是作為創新發展探路者的角色擔當。優質高職應是推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探路者,為中國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道路。創新發展不是一味求新求異,創造詞匯,堆砌文件,而是要實實在在地徹底解決一些未能解決好的問題。如:個體的創新能力,尤其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通過技能開發,協助工業界、公司企業等創新發展;與行業或相關研究與開發組織合作,開展側重于過程和應用開發的研究,以支持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滿足企業或客戶的具體培訓需求;支持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如“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建設”、“脫貧攻堅”等。
五是作為教育教學改革先行者的角色擔當。優質高職應成為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將學生真正置于“中心”的位置,把學生的發展和成才作為學校的立校之本,不能忽略“人”的價值存在,把學校變成生產車間,把學生當成工具和產品,唯一技之長。正如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所言:“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因此,優質校必須抓住育人之根本,在立德樹人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重視學生核心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形成可供推廣和借鑒的教學改革經驗和實踐模式。優質校還應成為先進教學理念的應用和實驗場所,將智能時代的成果應用到教學活動中來,比如智慧學習、交互式學習等。
六是作為創業教育實踐者的角色擔當。早在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韓國舉行的第二屆國際職業技術教育大會就特別強調職業教育應該加強創業教育,創業能力是一種核心能力,提出創業教育證書是繼學術文憑、職業技能證書之后學生的“第三本護照”。因此,優質校應成為實施創業教育的實驗田和實踐者。(作者系蘭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責任編輯 秦紅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