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學校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作為中職教育師資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帶動中職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但在培訓中仍然存在諸如相關培訓主體對培訓不夠重視,培訓設置與培訓對象需求沖突,培訓評估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文章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通過對這些問題探討,提出對策與建議,以期增強培訓成效。
關鍵詞:中職學校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學前教育專業
作者簡介:毛淑娟(1976-),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23-0013-04
中職學校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作為中職教育師資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為中職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雙師型”優秀教師,建立了多個國家級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及教師企業實踐單位,校企合作開展教師培養培訓的模式正在全面形成。這不僅為中職教師的學習成長提供機會,也是一個探索中職教師培訓及發展問題的平臺,以此帶動中職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供保障和支持。
隨著學前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國各地都在不斷擴大學前教育專業的師資培養規模,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師資培訓開始成為國家大力發展和建設的對象,并逐步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領域。為此,本研究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在深入分析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增強培訓成效的對策與建議,以期對更富有成效地開展相關培訓及學術研究提供參考。
一、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培訓主體對培訓不夠重視
相比普通教育而言,中職教育容易處于“鄙薄”的狀態,被大眾認為是“低等教育”。提升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培訓質量,離不開政府的支撐、中職學校的支持、幼教機構的配合以及參訓教師本身的參與。但就目前情況來看,相關培訓主體存在一些問題。
1.政策支撐力度不夠。“十五”以來,國家通過頒布一系列政策法規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尤其重視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以及其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者——師資隊伍的培訓,這些年先后也陸續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十一五”期間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育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等政策文件,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中職教師培訓提供了政策保障。但這些政策法規只是在宏觀上為中職師資培訓提出了要求,卻沒有具體出臺中職學校師資培訓特別是各專業師資培訓的相關的章程和規定,致使該類培訓缺少針對性、操作性和實效性。
2.中職學校不夠重視。中職學校的不重視主要體現在對參訓教師的挑選上。《意見》規定參加專業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的對象為“中等職業學校具有中級以上教師職務的專業教師”。由此可見,中職學校在挑選參訓教師時需要遵守國家標準。但有些學校可能出現須參訓專業骨干教師數量不足或是骨干教師工作繁忙等問題,為了不浪費培訓名額,就挑選條件不符合、但不會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的教師參加培訓。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職學校對于專業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的不重視,也不利于培訓效果的真正實現。
3.幼教機構不夠配合。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骨干教師培訓通常采取的是基地培訓與幼教機構的合作模式,特別是與幼兒園的合作。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培訓基地與幼教機構建立的是單向被動及不大穩定的合作關系,致使幼教機構主體意識不強,對于培訓基地派往的參訓教師一般只提供觀摩教學、評課等實踐環節,對于實踐性較強的頂崗教學等形式卻是不愿意提供,致使出現“走馬觀花”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參訓教師的積極性。
4.教師本身不夠積極。部分中職學校是近幾年才開設了學前教育專業,因此,不少教師都是轉崗過來的,他們沒有接受過系統、專門的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培養與培訓,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習動機僅是被動的去適應工作需要。骨干教師國家級的培訓一般為期兩個月,很多教師兼任了學校的多項工作職責,鑒于職責需要他們不愿花太多的時間在培訓上,工學矛盾突出。此外,部分教師存有功利主義心態,想以培訓為“晉升”途徑,只為獲取證書,因而他們不會以積極態度應對培訓的各項環節,其培訓的最終效果可想而知。
(二)培訓內容、形式與教師需求不夠匹配
教師的需求一旦得到滿足,就能激發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師主動激活已有知識儲備,進行學習遷移。但從目前情況來看,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骨干教師國家級的培訓設置與教師需求不夠匹配,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訓內容方面。關于培訓內容,《意見》指出,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主要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職業教育理論和專業教學方法[1]。而對于文件性規定,面對專業背景復雜、師資構成多樣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參訓教師,大多數培訓基地并沒有根據實際需求做出靈活調整。在培訓中依然以理論內容為主,沒有聯系參訓教師教育教學中出現的現實問題;而對于教師們所期盼的到幼教機構實踐環節一般也是流于形式,較難了解幼兒園課程開展方面的事情,致使參訓教師無法將所接受的培訓內容應用到實際教育教學中。
2.培訓形式方面。在培訓形式上,《意見》提出,中職學校專業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要采取集中培訓和企業實踐交替的模式進行[2]。學前教育專業骨干教師的培訓形式包括集中授課和到幼兒園實踐,這兩種形式理應交替進行。但實際情況是處于分離的狀態,集中授課只是為了授課,而到幼兒園實踐也只是為了實踐。并沒有將授課內容與在幼兒園的實踐經驗相結合進行培訓,與參訓教師所期望的培訓形式相沖突,不能引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降低了培訓效果。
(三)培訓評估體系不夠完善
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的評價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培訓基地對參訓教師的評價,這部分的評價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學習布置的作業、學習后的測評、實踐活動、平時考核等,它屬于短期的互動考核方式;二是參訓教師對培訓基地的評價,通過在網上填寫問卷直接反饋給上級管理部門。不管這兩種評價的主體是誰,評價最終會止于培訓結束。即使有后期的回訪也只是流于形式,對于參訓教師后期的專業成長卻是無從可知。這說明培訓缺乏完整的后續追蹤反饋體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