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摘 要:內部審計的主要作用就是對企業組織各項業務和控制情況進行單獨評價,以此確認企業資源是否得到合理使用,相關程序、標準和規定是否得到落實,企業目標是否得到實現,從而有效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而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主要目的就是解決企業內部審計覆蓋面,使內部審計能夠滿足于企業管理的各項需求,對企業管理的成本控制也能夠起到一定改善作用,但是企業內部審計外包模式存在著諸多問題,極其不利于企業管理的發展。鑒于此,本文就針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問題及對策進行深入研究,希望能為提升企業管理質量和經濟效益提供有效參考價值。
關鍵詞:企業內部審計;外包;問題;對策
企業內部審計是一種客觀、獨立的監督活動和評價活動,對于加強企業價值和企業內部控制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在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背景下,我國企業越來越注重內部審計的整體水平,但許多企業本身的內部審計在專業領域和人力配置方面存在一些薄弱之處,很難滿足于企業管理和各項業務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企業就采取內部審計外包形式,將一些非核心業務和非專業領域的內部審計進行外包,以此解決內部審計的劣勢狀況,使企業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發展,企業對于內部審計的職能要求越來越高,有些企業選擇增加內部審計部門的建設投入,而有的企業就會選擇將部分的內部審計外包給相關服務機構,使企業能夠將更多精力投入到企業建設和發展中,以此有效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因此,針對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問題及對策進行研究,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外包形式
通常在進行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過程中,企業都會針對內部審計的外包形式和外包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并結合企業的發展需求制定合理決策,以此保證內部審計外包的科學性及可行性。同時,一般在內部審計外包的決策中,企業規模和性質的不同都是外包方式選擇中的重要考慮因數,有些企業會選擇整體外包,有些企業也會選擇部分外包,這就需要根據實際狀況進行合理采用。就目前來看,我國內部審計外包形式主要分為補充外包、審計服務和咨詢、內外合作審計及整體外包等。
1.補充外包。主要就是將一些非核心業務外包給外部服務機構,而主要的核心業務依舊是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進行處理,充分體現出外部審計人員在內部審計中的輔助作用,既能避免影響到企業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也能有效減少外包成本。
2.審計服務和咨詢。主要就是借助于外部審計人員的服務和咨詢功能對企業內部審計的人員配置和整體結構進行優化和完善,在整個審計外包中,外部審計人員充當著顧問角色,可以有效促進企業內部審計的發展。
3.內外合作審計。主要就是通過企業審計人員和外部審計人員共同建立內部審計項目組,內外部的審計人員負責不同的任務,而且內外部的審計人員可以在工作中相互溝通和輔助,這種外包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審計效率,也可以保證審計工作的整體質量。
4.整體外包。主要就是將所有的內部審計工作交給外部服務機構進行,而企業自身則不再設立審計部門,并保留內部審計主管對審計業務進行監督和溝通,從而有效減少審計部門的建設投入,使企業內部的運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問題
1.決策風險
有些企業在進行審計外包過程中,常常會忽略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在選擇外包形式的時候無法正確分析外包內容和外包目標,無法準確把握外包的可靠性和風險性,而且也不具備科學的評判標準,導致整個外包決策過于依賴管理層的個人經驗和主觀意識,最終使得外包方式存在不合理、不科學情況,極大增加了內部審計的外包風險。
2.漏審風險
在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背景下,外部審計人員與企業僅僅是一種業務委托關系,所以外部審計人員無法充分掌握企業的內部現象。而且大多數的外部審計機構負責多個企業的審計業務,這就使得外部審計人員的工作量相對較多,很容易在工作中出現疏忽狀況,繼而造成漏神問題。此外,外部審計機構的人員流動也相對較大,無法保證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
3.機密風險
隨著企業內部審計外包決策的深入實施,外部審計人員會接觸到企業更多的內部信息,甚至是接觸到一些核心機密,若是外部審計人員不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很可能就會出現舞弊行為和信息失真等現象,最終給企業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和經濟風險,這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三、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外包問題的具體對策
1.合理選擇外包形式
在企業內部審計外包業務的開展過程中,企業應結合自身的管理情況和發展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比如在小型企業資源和成本存在較強的局限性時,可以采用整體外包形式,以此降低資金投入量,確保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在企業沒有設立內部審計部門或是內部審計人員素質不高,在經過崗位培訓之后也無法完成審計任務的時候,也可以考慮采用整體外包形式。若是企業已經具備一定的內部審計能力,且經濟能力相對穩定的時候,應積極考慮補充外包、審計服務與咨詢以及內外合作審計等方式,從而有效確保內部審計外包的科學性及可靠性。
2.正確選擇外包機構
根據現狀來看,我國外包審計機構的情況較為復雜,外包機構的門檻相對較低,這就使得各個外包機構的整體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化現象,所以企業在進行審計外包的時候要選擇實力較強的專業外包機構,這就需要企業詳細做好信息工作,準確掌握各個外包機構的基本情況和市場口碑,以便能夠針對那些信譽不良、資質不高的外包機構進行排除,并結合企業的經濟能力對外包機構的收費標準進行合理考慮和選擇,以此確保審計外包能夠兼顧成本控制和質量控制,從而有效提升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整體效益。
3.強化外包管理理念和風險意識
為確保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有效進行,企業應充分認識到風險識別和外包管理的影響作用,若是無法準確把握內部審計的外包地位,無法正確選定外包形式、外包內容和外包形式,不僅會極大削弱企業資源的使用價值,也會給企業帶來較高的外包風險,甚至直接造成審計效率較低和失敗的狀況。因此,企業的管理層必須認識到內部審計的重要意義,詳細掌握內部審計相關的管理理念,并針對內部審計外包做好風險評估,以便能夠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外包的整體價值,使企業內部審計的外包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使企業的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得到保障,從而有效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外包中的主要問題就是決策風險、漏神風險以及機密風險等等,為有效確保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應合理選擇外包形式、正確選擇外包機構、強化外包管理理念和風險意識,從而有效提高企業內部審計的效率和質量,使企業的管理質量得到有效保障,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李坤.論我國內部審計外包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2801:164-166.
[2]李九妮.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5,37S1:50-53.
[3]李文佳.企業內部審計外包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06:17-18.
[4]李卉.企業內部審計外包問題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20:118-119.
[5]侯嘉喆,曹婧.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外包問題的研究[J].河北企業,2017,07:46-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