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墨菲+張啟
【摘要】誠信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許多誠信缺失的現象。本文通過對一些誠信缺失的現象進行歸納,分析了誠信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利益驅使;心存僥幸;道德觀念失衡;失信成本低和法律的缺失。最后從個人、政府、學校、法律等層面提出來解決對策,以期對誠信問題得到解決。
【關鍵詞】誠信 核心價值觀
一、誠信的涵義及發展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準則。幾百年來一致是人們評判的道德標準,為人們所重視。對于缺乏誠信的人一直為大家所不齒。
誠就是要求人不偽裝、不隱瞞、不掩飾、不弄虛作假,要真心、真言、真行;信是人和言組成,表示人與他人相約而不失言,誠實不欺,恪守信用,遵守諾言,言行相符。誠是信的基礎,守信須先立誠,不誠者無信可言;信是誠的表現,守信方能見誠,立誠必須達信。
通過以上分析,誠信的涵義可以這樣表述:誠信,就是誠實守信,它既是指個人的內在品質,又是指人們的行為規范。表現在做人做事方面,要忠誠、正直、老實;在交友方面,要表里如一、誠實、真誠;在政治生活方面,要以誠待民、取信于民、上下崇信;在經商致富方面,要踐諾守信、和氣生財、買賣公平、童叟無欺;在科技文化領域方面,要嚴謹、求真、求實,不弄虛作假、不搞學術腐敗。
二、誠信缺失的主要體現
誠信無論是對于一個企業,還是政府機構,亦或是一個個體都非常重要。但是在當今社會上無論哪一個主體,都出現了誠信缺失問題。只是不同主體的表現不太相同而已。大體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上
對于個人來說,有些人為了上學、買房、買車等開假證明去銀行貸款,借了錢不按時償還,使銀行受到損失。對于企業,有些人開辦一些投資公司,讓投資者在其公司投資,聲稱給付高額利息,在付了幾個月的利息,讓投資者嘗到一些甜頭后就銷聲匿跡,使投資者在財產上受到很大損失。使用信用卡的人超額透支,不僅使銀行受損失,也使自己的信用大打折扣。另外,有些企業在融資過程中表現誠信不足。企業為了能夠順利從銀行貸款,弄虛作假,到該歸還貸款的時候沒有能力償還,從而使銀行受到損失。這一現象對于中小企業尤為明顯,這也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之一。
(二)學業上
這一現象主要針對學生而言。有的學生平時不去上課,在宿舍睡覺,上網打游戲,或外出打工掙錢,等到考試時就通過找人替考、打小抄、偷看手機等不正當手段蒙混過關。待到畢業時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去購買或是制作一些假證書,諸如優秀學生干部、獎學金、三好生的證書等等。在到用人單位應聘時,騙取用人單位的好感,就算用人單位一時查覺不了,但是時間長了,在實際工作中他們也會露陷。英語說的不怎么樣的人非說自己有六級證書,如果單位領導讓他翻譯一個材料或是讓他接待一個外國來賓,他就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自己沒有真才實學,在寫論文時抄襲別人的內容,等到工作了連個年終報告都寫不好,這樣做不會博得領導和同事的好感,最終將會被社會淘汰。
(三)生活上
朋友之間互相欺騙,借錢不還。第三者、未婚同居等現象都體現了做人的不誠信。如今各大城市的馬路上有許多小綠車、小黃車,這些共享單車給大家帶來了許多方便。然而,我們卻傷心地看到不是這輛車掉了腳蹬子,就是那輛車沒了氣被扔在路邊,還有的車子被卸下了車座子。前些年,某企業為了做廣告宣傳,在馬路邊放了許多雨傘,上面寫著廣告詞,本意是想通過這種方式擴大對企業的宣傳力度,可是一夜之間,這些雨傘卻都變得無影無蹤。有些飯店會在門口放置一些雨傘,為方便趕上雨天而又未帶雨具的顧客使用,然而有些人把雨傘拿走使用后卻不再歸還。某某爛尾樓,某某大橋的塌陷都是因為一些不負責任的施工隊伍偷工簡料而造成。
(四)商業生產方面
這一方面主要針對企業而言。商業誠信缺失主要表現在企業的不誠信履約。企業不能按照合同約定的條件履行。比如有一旅游企業想在火車站做一個旅游宣傳展板,就與一家廣告公司簽訂了一份合同,但是最后這家廣告公司把做好的廣告展板放到了火車站的地下某一角落。另外,市場上缺斤斷兩的現象隨處可見,本來按五公斤買來的水果,實際上可能只有四公斤。還有以次充好,前些年的黑心棉、蘇丹紅、吊白塊、瘦肉精等等讓人受害不淺。一些三無產品由于進價低廉而廣受進貨者的歡迎,有些廉價的小吃甚至出現在小學校附近的小商店,經營者為了自己的利潤完全不考慮孩子們的身體健康。
(五)財務方面
有些企業為了實現偷稅漏稅的目的,造假賬,用此來欺騙稅務部門的檢查。有些企業有幾本帳,根據需要來記賬。一方面使我國稅收受到影響,另一方面使得企業以及員工誠信缺失。最終使企業走向破產。
三、導致誠信缺失的原因
(一)由于利益的驅使
無論是投資公司面對投資者的巨額投資鋌而走險,小商小販制假造假,以次充好,建筑商利用廉價的建材蓋房子,建橋梁,還是學生為了得個好成績而打小抄,更或是制作假的四六級證書、機算機證書等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投資商、商販、建筑商是為了謀得更多的錢財,而學生是為了謀得所謂的“榮譽”,以求將來能夠戴著這些虛假的光環去找個好工作,歸其根源也是為了滿足自身利益的需求。2015年國慶假期發生在青島的“大蝦事件”,一份大蝦標價38元,結果顧客結賬時卻變成了一只大蝦38元,一盤蝦1500多元。利益的驅使有時讓經營者迷失了方向,沖暈了頭腦。
(二)心存僥幸心理
用完共享自行車隨處亂扔,蓄意破壞自行車,打了別人的雨傘據為己有,這些人存在僥幸心理,自以為這樣做別人不會發現,他們不認為這樣做是有損社會公德和自身形象的行為。從某種角度說,這也可以說是一個人的價值觀念問題,他們做這些不守信的行為時不是忐忑不安而是坦然處之。有些家長帶孩子乘車時明知孩子身高到了一定的高度卻不買票也是心存僥幸,覺得不會被查出來,而他卻不知道一旦被查出來就會被罰款。endprint
(三)自身道德觀念的失衡和守紀意識的淡漠
往往一些人在做一些不誠信的事情時忘記了做人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就象小偷在進入他人的室內偷別人的東西時他只想到了他會得到多少錢物,而不去想這是在做違法犯罪的事情,他已經觸犯了做人的道德底線。作為一個駕駛員在考取駕照時都會知道闖紅燈、超速行駛會違章罰款,而有的人卻明知故犯,這是他對守紀遵規意識的淡漠。九江學院曾經有個“無人超市”,學生去超市買東西全憑自覺,沒有收銀人員,受到師生的普遍歡迎,但是它在經營數月后卻關門停業,原因就是因為有些人員總是不誠實,買了東西不給錢,導致商店受損。
(四)誠信缺失的成本較低
無論是對于個人還是企業,由于其誠信缺失所帶來的利益遠遠高于對其造成的損失,這也是個人或企業在明知道失信不對的前提下還屢屢失信的根本所在。對于學生明知道考試作弊不對,但一考試還要作弊,目的就是考取一個好成績,甚至拿到獎學金。而在作弊過程中被發現也僅僅是被沒收作弊工具或者被趕出考場,對其影響微乎其微。而對于企業誠信缺失可能只是損失一些經濟利益,而這些對于誠信缺失所帶來的利益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一些企業在其食品中添加吊白塊、蘇丹紅等被發現有的只是簡單沒收其產品,有的處以一定的經濟罰款,而這些對于這些企業制假販假所帶來的利益來說根本無法相比。這也是企業制假販假的根源所在。
(五)相關法律缺失
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政府之所以明知誠信缺失還在做,一個根本原因就是當前我國法律制度的缺失問題。雖然我國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在法律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但是對于誠信缺失問題的處罰的相關法律仍然有待完善。也正是由于法律缺失才使得誠信缺失者有恃無恐。
四、促進誠信的對策
第一,從個人層面來說,要加強自身修養,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做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家長不僅要以身作則,做一個誠信的人,更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誠信意識,塑造他們的誠信品格,以誠實守信為榮,見利忘義為恥。小學三年級有一篇課文叫《信任》,說的是有個桃園里面的桃子五元一籃,大家隨便摘,摘了以后把錢放到一個箱子里,小作者摘了桃子,給了錢,感到了被信任的喜悅。相反,有的家長帶孩子外出時,坐公交、汽車、火車需要買票時,他們總是讓孩子盡量弓著腰從而縮短身高,逃避買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第二,從政府層面來說,要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可以在公交地鐵站、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利用張貼條幅、標語等方式加大誠信教育宣傳的力度,有條件的場所可以利用大屏幕播放誠信教育宣傳片加強對人們的誠信教育。企事業單位要重視誠信教育,多搞一些誠信講座,必要時把誠信列入年終考核的指標中。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和失信懲罰機制。對于以次充好、缺斤短兩、制假造假的商販實施嚴厲的處罰,對于誠實守信,信譽度好的企業和個人予以表揚和獎勵。營造濃郁的誠信氛圍。
第三,從學校層面來說。不論幼兒園、小學、中學還是大學,都要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在高中和大學可以讓學生一入學就簽署誠信協議,在高中三年如有違反協議的行為,那么他升大學生就會受到影響,他的不誠信行為會記錄在檔案里,會帶入升到的大學里。如果大學生上大學期間有不誠信記錄,那么他將來就業也會受到影響,其不誠信的行為會記錄在檔案里,讓用人單位看到。另外,建議在學校開設一些誠信教育的課程,把其列入必修課程當中,讓學生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校也要經常搞一些誠信方面的講座,從社會上請一些誠信單位和個人作報告。建議搞個誠信教育宣傳月或是宣傳周,大力宣傳誠信,讓誠信教育深入人心。
第四,從法律層面,要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使得那些失信行為能夠及時得到法律制裁。目前有些單位或個人對于失信行為恨之入骨,但是苦于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只能望而興嘆。如果有相關法律那么就為打擊失信者提供重要的依據。形成一個全社會都遵守誠信的氛圍。
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已經深入人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離不開誠信。我們呼吁誠信社會,誠信社會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成的,需要全社會人員的共同努力和全員參與。我們必須把誠信建設擺在發展和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首要位置,相信大家攜起手來,從我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遵德守紀,誠以待人,一定會建成一個人人和諧共處,祥和安寧的誠信社會。
參考文獻
[1]徐文濤,趙立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曉度的初步分析—以一種歷史研究方法的視角,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6.7.
[2]吳敏.從中西誠信觀看中國企業誠信體系建設[J].企業經濟,2013.2
[3]龔金紅,謝禮珊,彭家敏.旅行社服務不誠信行為如何影響顧客信任—心理契約違背與企業聲譽的作用.旅游學刊,2014.4.
[4]李洪偉、陶敏、宋平.大學生誠信影響因素的解析結構模型研究.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1.
[5]何靄.大學生誠信狀況與誠信教育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6.1.
[6]龍靜云,熊富標.論作為社會資本的誠信與企業誠信治理. 江漢論壇,2011,1.
[7]王淑芹.社會誠信建設的現代轉型—由傳統德性誠信到現代制度誠信.哲學動態,2015.12.
[8]馬超,申田,嚴漢平.我國社會誠信缺失的根源與治理對策.開發研究,2010.1.
[9]伍志燕.社會誠信建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繁榮研究,學習論壇,2014.1.
[10]張存如.政府誠信及評價指標研究,浙江大學,2008.
[11]于巧珍.中小企業誠信評價體系研究,西安科技大學,2008.
[12]林海悅.論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復旦大學,2008.
基金項目:本文為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重點課題:河北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知曉度評價研究(項目編號:201702010104)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董墨菲,女,漢族,河北豐潤人,畢業于河北大學,現任河北地質大學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