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玥
摘要:成功的板書設計要做到準確、完整,重點突出。能起到承上啟下,串起整節課堂的重要作用,同時在氣韻生動之際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思維[1]。所以成功的板書設計是數學課堂的點睛之筆。本文從這幾個方面闡述:①不容樂觀的現狀。②板書設計的策略。③板書設計的關鍵點。
關鍵詞:板書設計;作用;策略;關鍵
一、不容樂觀的現狀
1、呆板僵化。板書模式固定,對課本依葫蘆畫瓢,始終用同一信號來刺激學生,刻板劃一,導致學生思維逐漸僵化,課堂變得死氣沉沉,沒有活力。
2、雜亂無章。課前不重視的板書,時寫時擦,一節課上下來,條理不清,學生學得也是云里霧里,找不到重點。
3、非空即怪。有的教師在上課時,課題一寫,然后寥寥幾字,空空如也,給學生留下一片空白。有的教師追求形式的特殊,板書色彩紛呈,讓學生眼花繚亂,貌似新穎,實則嘩眾取寵沒有實質性內容。
二、板書設計策略
課堂教學中,精心安排的板書組織結構,內容的排列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步驟先后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既有并列關系,又有遞進、總分等關系;既有橫向聯系,又有縱向聯系。再通過教師的講解分析,促使學生對學習材料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2]。
以《空間與圖形》的部分知識板塊板書設計為例來講述板書設計的策略。
1、板書設計的形成過程。
(1)集體備課時,推敲板書雛形。在集體備課時,我們就注重了備板書,我們習慣設計一份板書的草圖來幫助我們思考教學的主思路。下圖便是首次集體備課后的板書設計“草圖”。
(2)確定教案時,規劃板書的演示過程。板書規范如下圖:
通過這樣的步驟規劃,板書成為了“活”的板書,真正體現板書的引導作用。
(3)教學實踐時,琢磨板書優缺點。在課堂上,老師還要思考:板書的內容什么該突出?板書的時機是否合適,板書的內容是否簡潔等。聽課者更要專注課堂上的板書是怎樣形成的,還有哪些值得改進的地方。一幅板書的反復推敲到初次實踐環節時,老師都帶著思考去實踐。
(4)課后點評時,優化板書設計。評課時,除了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過程的有效性等提出觀點外,本課我們發現預設的板書設計還存在以下問題:
①1號點的具體位置是通過測量、觀察方位圖中的數據確定的,但板書中的方位圖缺少測量后數據,不夠完整;②課堂實施時發現部分學生對于確定觀測點有困難,可否利用板書幫助這些學生克服困難;③課堂中教師雖然有幫助學生小結確定物體位置的關鍵,也就是“方向”和“距離”,但沒有幫助學生把關鍵知識點形成方法。通過互動交流,我們對板書作出以下修改:由上臺匯報的小組負責在方位圖上填出數據:30度和1千米。師生小結時,及時引導學生把關鍵知識點提煉為方法:“一定二量三算”。優化后的板書設計效果如下圖:
通過以上步驟清楚展示了不同過程的板書問題:備課時,解決“如何設計”的問題;初定教案時,規劃“什么時候書寫什么”的問題;課堂實踐時,思考“什么該寫什么不該寫”的問題;評課時,提出“怎樣設計才更好?”的問題。
3、板書設計的關鍵點。
(1)注重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課堂知識學習中,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識點本身,而是學習這個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從板書中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感知知識的關鍵與重點。四年級上冊《垂直與平行》:
對于這樣的板書,教師引導到位,學生的理解就能到位。
(2)注重數學方法的感悟。教師的“引”是前提,學生的“會學”是升華。精心設計板書,讓學生從中領悟到數學的思想和方法。 在“空間與圖形”的數學課堂中涉及計算、公式推導等內容時,非常注重轉化的方法。
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板書中完整的包含了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及方法,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文字及字母公式,例題的解答過程以及知識的易錯點等。內容充實,沒有半點多余。
3、注重建構知識體系。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各個知識點的聯系性很強,可以結構性的展示出來。例如:
六年級下冊《整理和復習: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這幅板書系統地幫助學生歸納整理平面圖形的知識,形成知識網絡,完整地點出了各種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的易錯點和關鍵點。 成功的板書設計可以看出一個教師扎實的教學功底??梢越o學生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并且從實際出發,做到因科制宜;因文制宜;因課制宜;因人制宜。最后讓學生能愛上數學,學好數學。
參考文獻
[1] 潘杰.數學教學板書設計的基本要求[J].宜賓師專學報,1998(02):100-101.
[2] 李斌.小學數學教學中常見的幾種板書形式[J].江西教育,2008(20):1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