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薇
(長春建筑學院基礎教學部,吉林 長春 130000)
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劇情片《百萬美元寶貝》被貼上了諸如“體育電影”“暴力”“勵志”“愛”“追夢”等眾多標簽。這部電影所表達的內容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包含體育競技、信仰、尊嚴、夢想、親情、友情等多元化的內容。故事的主線講了一個30歲出頭的青年女拳擊手麥琪克服重重困難,跨過種種障礙,憑借教練弗蘭基的精心指導以及自身的天賦和不斷努力,實現(xiàn)了自己的拳擊夢,最后卻由于身負重傷選擇了安樂死的故事。影片中出現(xiàn)的人物不多,有名字的人物更少,但其中塑造的少有的幾個女性人物形象也是各有特點、性格迥異,尤其是女主角麥琪這樣鮮活的女性形象所代表的文化內涵和哲理,是值得探討和分析的。
麥琪是來自密蘇里州西南部山區(qū)一個小鎮(zhèn)上的姑娘,一直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她從13歲起就一直在做女招待,到30歲了也還只是個女招待。在成長過程中,她對自己的認知和定位就是她自己是“垃圾”,但她有著多年的興趣愛好——拳擊,并曾在拳擊訓練館里交了六個月的訓練費。但教練弗蘭基卻告誡麥琪,他是不會訓練女孩的,甚至讓埃迪把她交的費用退回。即使這樣堅決拒絕訓練的態(tài)度也沒有讓這個為夢想而努力奮斗的姑娘退縮,反而使她的拳頭打得更加有力。影片至此,麥琪追夢的路遍布荊棘,困難重重。
女性主義先驅波伏娃認為,由于女性特殊的、不同于男性的身體構造,這種身體構造在什么程度上給她們造成不利條件就很難確定。麥琪因為身為女性而被弗蘭基拒絕收入門下,這不得不說是父權制社會反對并排斥女性參與職業(yè)拳擊運動的體現(xiàn)。波伏娃在《第二性》中關于獨立的話題有如下見解:女人正是在這痛苦的處境中投入了職業(yè)生涯,她們仍然受到女性身份傳統(tǒng)上帶來的負擔的奴役。影片中的麥琪作為一個新來者,她想在不信任她的拳擊教練那里獲得認可,是異常艱難的。處在這樣機會不均等的境況下,客觀形勢對她非常不利,她不得不走最艱難的追夢之路。麥琪對于拳擊夢想的追逐是執(zhí)著的,甚至可以說是偏執(zhí)的,在被拳擊館內其他男性訓練者冷嘲熱諷、無端蔑視的時候,她不僅沒有停止練習,反而勇敢地選擇了反擊,她在用身體、用實際行動挑戰(zhàn)父權制社會,抵制父權制的壓迫,奮力捍衛(wèi)自身的尊嚴和權利。
當一個人為了夢想而賭上一切拼命追尋的時候,就沒有什么障礙能阻擋他前進的路了。在麥琪看來,只有打拳才能體現(xiàn)她活著的意義,她把希望寄托在這個不被別人理解的夢想上,希望借此實現(xiàn)人生理想,改變人生命運。當她有幸得到埃迪的指點,在回家的公車上喝水、啃面包充饑的時候,她臉上洋溢著追逐夢想的幸福笑容,這是她作為區(qū)別于男性的“他者”追求有主觀意識的生活的體現(xiàn)。她打破了他人的心理偏見,沒有讓自身束縛在女性功能中而禁錮自己的夢想。她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不取決于天定的本質,不相信宿命,而是取決于自身的選擇,取決于她的實際行動,取決于自己的“介入”,這是她的自由。這是這朵拳擊之花對成長過程的自主選擇。
麥琪并沒有聽天由命,她不僅不聽從拳擊館老板的建議另覓訓練師,甚至還理直氣壯地跟他討價還價,要求弗蘭基做她的教練。她用自己有聲和無聲的方式頑強地反抗父權制社會的壓迫,這是她作為一個有主觀意識的獨立個體的體現(xiàn)。麥琪堅韌的品質和執(zhí)著的精神最終打動了弗蘭基。弗蘭基最后答應收她為徒,對她進行全面的訓練。經(jīng)過數(shù)月的嚴格訓練,她快速成長為一名成熟的拳手,并跟隨弗蘭基轉戰(zhàn)各個拳擊俱樂部,憑借凌厲迅速的拳法取得連勝,打敗了一個又一個對手。隨后她開始要求打六回合的比賽,但弗蘭基只給她安排了一場四回合的比賽,僅僅是為了讓這個“不聽話”的女拳手明白誰才是“boss”,誰才是有話語權的權威。女性主義認為,歷史積淀而成的父權制度決定了男性對女性的統(tǒng)治。這種統(tǒng)治導致女性被壓制,弗蘭基對麥琪在職業(yè)拳擊賽的壓制就是男性對女性的偏見滲透在體育文化中的表現(xiàn)。因為,麥琪在同一個級別的比賽中已經(jīng)找不到對手,于是弗蘭基不得已冒險將她晉升一個級別。新的級別比賽讓她受傷更多,但麥琪選擇用笑容代替淚水面對傷痛,面對成功,這無疑是對艱難處境的最好抗爭。影片中,麥琪在一場墊場賽中打敗了比自己更年輕、更富經(jīng)驗的選手,她的光芒令當晚的其他選手黯然失色。自此,麥琪這朵拳擊之花嬌艷綻放。
影片中最后一場比賽,是一場冠軍賽的邀請,贏得冠軍的一方可以獲得百萬美元獎金,贏得世界冠軍的頭銜。但這場比賽直接導致麥琪拳擊命運的改變和人生軌跡的扭轉。對手是綽號“藍熊”的東德選手比麗,她在失利的情況下,在麥琪轉身退回角落之際,偷襲了麥琪。麥琪狠狠摔倒在地,脖子重重地砸在椅子的邊角,昏厥過去。麥琪撿回了一條命,醒來的時候她躺在醫(yī)院的病床上,全身插滿了管子,只能依靠呼吸機維持著生命。拳擊之花就這樣枯萎了。
麥琪被弗蘭基送入康復中心,以便得到悉心的照料。弗蘭基每天來康復中心陪伴她,然而麥琪的媽媽和親人們對于麥琪漠不關心,甚至在醫(yī)院中逼著麥琪咬著筆簽署協(xié)議,以圖轉移她的財產。麥琪的媽媽是庸俗、貪婪、冷漠、勢利又功利的女人,這與麥琪的無私和善良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一形象體現(xiàn)了男性中心的“厭女癥”,這是男權政治社會的產物。而麥琪作為一個職業(yè)女性,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獨立,還能兼顧追尋夢想,她作為一個女兒,能給家人提供經(jīng)濟援助使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她突破傳統(tǒng)的桎梏,自由選擇了拳擊作為愛好和職業(yè),這就是對以媽媽為代表的西方傳統(tǒng)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維方式進行的批判和反抗。
麥琪告訴弗蘭基,爸爸說她是打拼著來到這個世界的,她也會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打拳擊是她唯一想做的事情,因為拳擊,她實現(xiàn)了夢想,見識了整個世界。人們高呼她的名字,為她歡呼。她認為自己人生完滿了,不想再無意義地躺在病床上。若是女人達到了反抗的終點,那么只有一條出路還在向她開放,那就是自殺。于是,麥琪在深夜咬舌企圖結束生命,未遂,最后在弗蘭基的幫助下,她以安樂死的方式逝去。拳擊之花在安詳中凋零。
麥琪只是一個平凡的女性,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沖破種種禁錮,跨越種種障礙,用其一生追求理想,敢于挑戰(zhàn)父權制社會的傳統(tǒng)觀念和思維方式。在遇到困難時,麥琪直面困難,憑借自身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始終對生活、對生命抱以最大的熱情,積極樂觀地克服一個個困難,獲得一個個成就。雖然影片中最終她英年早逝,但她作為女性所擁有的獨立人格,敢于自主選擇人生路,勇于為夢想付出一切,讓人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也為處在復雜社會關系中的人們選擇生活方式和實現(xiàn)個人價值帶來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