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國++程代++周中凱
自2002年中國教育部批準增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以來,截至2010 年,全國已有117 所大學開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其中農科院校42 所,理工科院校28 所,工商大學8 所,師范院校9 所,醫藥類院校6 所,綜合類院校24 所。該專業發展之快可以說在高教歷史上是罕見的。在不同類別的院校都設置該專業的情況下,如何揚長避短,利用我們院校的自身優勢,創造條件,培養出具有特色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是我們目前面臨的一個必須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以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為例,學院始建于1958年,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之一,為我國首批食品科學碩士點,具有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是天津市“重中之重”建設學科。擁有食品科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科技部和教育部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食品營養與安全和藥物化學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國家級教學科研平臺;教育部食品營養與安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食品生物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工信部食品企業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示范中心等十余個省部級科研教學平臺;擁有較多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建于2004年,是天津市戰略新興產業專業,依托天津科技大學優勢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食品營養與安全重點實驗室為基礎設立。本專業發展十余年,在教學方面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在教學資源整合和教學平臺建設方面仍面臨挑戰,如何發揮學科優勢和本專業的科研優勢,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新工科的教學實踐之中,增強科研反哺教學能力,調動教師積極性,建立適宜科研內容和成果轉化為專業教學的體系值得深入討論和研究。
教學團隊建設
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專業發展的首要任務,堅持“以人為本”,專業的發展依靠人才的培養。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擁有實力超群的教學科研團隊,在22位專職教師中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杰青1人,國家優青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聯合國國際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中心科學顧問委員1人,天津市青年千人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4人,天津市高層次創新型科技領軍人才1人,天津市“三年引進千人”高層次人才2人,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人才3人、第二層次人才2人,第三層次2人。專任教師中教授11人,副教授5人,講師6人全部具有博士學位,形成了以長江學者教授為學科帶頭人,教育部創新團隊為主的高素質教學科研隊伍。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擁有眾多科研能力卓越的教師,但在教學團隊建設方面仍有欠缺。如何引導教師在做科研的同時能重視教學,將科研成果轉化到教學上來是非常值得思考的。為此學院采取了許多措施促進教學團隊的建設和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1)教師教學的課程應與科研方向保持一致。教師對于自己科研方向上的前沿內容非常了解,就可以將自己了解的最新的科研知識轉化為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鼓勵教師教學課程與科研方向保持一致可以激發教師向學生展示自己科研成果的欲望,提高教師積極性,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2)教授上講臺。教授是學校的精英,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所學校的學術水平和辦學水平。學校要求教授每年必須要承擔一門本科的主干課程,且授課學時不少于該門課程學時的50%。通過教授上講臺,教授們將自己的知識經驗和科研領域講授給學生,可以讓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科領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視野更加開闊。
(3)青年教師導師制和青年教師培訓。為使新引進青年教師盡快融入到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學校通過青年教師導師制,由教學系選派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擔任青年教師的導師,在教學和科研方面給予為期一年的指導,幫助青年教師快速適應和成長。青年教師要為以后的上課做準備,至少聽老教師一學期的課程。同時,學院組織青年教師培訓,邀請專家為青年教師做講座,包括師德、授課技巧、基金申請等各方面內容,另外,學院每學期安排督導教師聽課,對于青年教師上課存在的問題給予指正,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給予指導。通過這些舉措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教學水平。
學院積極組織青年教師工程能力訓練,提高青年教師的工程能力。特別是2012年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后,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由原來的理科轉為工科,對教師的工程能力要求更高。除學校要求教師必須有為期三個月的企業工程訓練經歷外,學院專門組織教師在食品加工中心進行一系列的工程能力培訓,例如餅干生產線、飲料生產線的培訓。同時,學院統一組織工程CAD培訓,印刷制圖相關的培訓手冊。通過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培訓,進一步提高青年教師的工程能力。
課程體系建設和教材建設
基于教師的科研成果,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將經過總結和整理得到的較成熟的科研成果可以及時的反映到課程教學內容中。科研成果可以更好的轉化為綜合型、設計型實驗。專業實驗內容需要創新,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幾個驗證性實驗。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科研成果設計新實驗,將自己的科研工作向學生進行展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驗技能,提高實驗的教學效果。在這方面,食品分析技術原理、食品安全分析技術和食品質量檢測技術等課程的實驗內容均包含由教師根據科研內容設計的實驗項目,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教科書式的實驗教學,讓學生真正學習感悟食品安全方面的前沿技術。
教材編寫是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成果的重要途徑,優秀的教材對人才培養具有重要作用,也可以提高高校的影響力。食品質量與安全教學團隊高度重視教材的建設,編寫了《食品安全與衛生》、《食品安全學》、《食品安全檢測技術》、《食品安全倫理、法律與技術》等教材,被眾多高校選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作為開放式的平臺,成為實驗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橋梁,為學生科研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場所。食品科學實驗中心成立于2004年,2009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心由食品科學基礎教學中心、食品工程實驗中心、6個教學科研實驗室平臺以及天津市食品加工工程中心組成。實驗設施先進,中心承擔了本科生的食品科學基礎性實驗、綜合型實驗,科技創新實驗以及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實驗教學任務。學生除實驗課程外,許多創新性的訓練項目或實驗室開放基金都可以在中心完成,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中心以實驗資源開放共享為基礎,以實驗教學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提高實驗教學水平。endprint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實驗教學模式,對實體實驗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主要解決實際實驗過程中難以實現的教學內容。實體實驗中出于實驗條件或安全原因,有些實驗不能由學生實際操作。某些大型儀器因實驗臺數限制,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能上手操作。虛擬仿真實驗通過仿真實驗和實際操作虛實結合的方式,可以更好的讓學生掌握實驗原理和內容,幫助學生培養處理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學院的虛擬實驗仿真中心作為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積極建設中,相信建成后必將提高學院的實驗教學水平,更好的培養學生實驗創新能力。
實習實踐基地建設
學院通過與校外企業產學研合作,以科技項目為依托,建立實習實踐基地。學生進入實習實踐基地后,在實習的同時,了解食品行業的發展,科研成果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從而提高自身認識和綜合實踐能力,也為日后的就業奠定了基礎。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與多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實習實踐基地,例如天津市級實習實踐教學基地天津市尖峰天然產物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校級實習實踐教學基地天津春發食品配料有限公司和天津市利民調料有限公司等企業。
大學生創新實驗室建設
大學生創新實驗室的建立為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實驗室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科研訓練中來。學生參與到科研活動的方式比較多。每年學生獲批多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大學生實驗室開放基金,大多數項目都是基于教師的科研課題來設立。學校和學院每年組織多項科技競賽活動,比如“挑戰杯”競賽、“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康師傅創意吃法大賽、杜邦營養與健康兩岸學生創新競賽等。學生參加這些科技活動激發了學生的科研興趣,提高了學生創新能力,有些學生還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而大學生創新實驗室的設立為科技活動提供了場所和實驗條件。學院每年投入經費維護實驗室的儀器設備,保障了學生科技活動的開展。學生在競賽方面,近五年各類競賽獲得國家級獎5項、天津市級20余項,全國各級食品創意大賽中各級獎項80余項。“食品創新工坊”團隊獲評2016年全國大學生小平創新團隊。
綜上所述,科研和學科優勢對教學活動和教學改革具有重要作用,通過以上一系列的措施可以將科研和學科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形成特色鮮明的辦學特色。利用好科研和和學科優勢一定能將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建設成為國內影響力大的特色專業,培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
基金項目:天津科技大學青年教師創新基金(教育教學類),項目編號:2015JXC15。
作者簡介:
王利國(1991-),男,山東廣饒人,碩士研究生,天津科技大學,初級職稱,主要研究方向:教學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