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麗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 儋州 571737)
海南農墾橡膠生產激勵制度淺析
王成麗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 儋州 571737)
通過研究分析海膠集團天然橡膠生產激勵制度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發現生產激勵制度中存在承包經營關系不明確、預期不穩定和定產機制不夠合理等問題,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割膠勞動力市場失靈的風險較大、膠工收入過低和實際產權不完整,建議針對上述問題設計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保障橡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橡膠生產;激勵制度;海膠集團;海南
海南農墾創建于1952年,是僅次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黑龍江農墾的中國第三大墾區,已建成全國重要的天然橡膠和熱帶作物生產基地。2008年開啟深化管理體制改革,2010年更名為海南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海南省農墾總公司與海南省農墾總局實現政企分開。2015年按照《關于推進新一輪海南農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要求,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海控集團)于12月29日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在原省農墾總局、省農墾集團的基礎上組建運作的省政府直屬國有獨資企業,現有二級企業49家(其中上市公司1家)、正推進公司化改制的農場3個,在職職工8.2萬人。
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膠集團”)成立于2005年,承接了海南農墾的優質橡膠資產,2011年成功上市。目前公司橡膠種植面積23.5萬hm2,自產干膠能力15萬 t/a,加工能力達到40萬 t/a,在中國天然橡膠生產企業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橡膠產業的發展不僅事關墾區5萬多膠工的切身利益,還對保障全國橡膠行業的安全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將從海膠集團橡膠生產管理制度的角度探討海膠集團橡膠生產的激勵機制,分析其現狀和問題,為海南農墾深化改革和天然橡膠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在經濟學上的委托—代理關系泛指任何一種涉及非對稱信息的交易,交易中有信息優勢的一方稱為代理人,另一方為委托人。即知情者(informed player)是代理人,而不知情者(uninformed plyer)是委托人。圖1是海膠集團橡膠生產的業務層級結構圖,整個系統存在多層次的委托管理關系(或是授權管理關系),如股東與海膠集團,集團公司與分公司,分公司與農場,農場與作業區負責人、生產隊負責人、膠工,作業區和生產隊之間還有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因此,對于農場和膠工之間,某種意義上,農場管理者為委托人,膠工為代理人,技術員和輔導員為監督人。農場管理人員只能觀測到結果,而無法全面掌握膠工割膠和收膠的過程以及每一地塊的天氣變化。由于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會存在大量的道德風險行為或逆向選擇,如膠工不努力工作,等等。
對于開割膠園實施家庭長期承包制度,堅持“完成上繳,剩余歸己,統一收購,市價結算”。海膠集團膠園生產的膠水由公司統一回收,加工成初級產品,再對外銷售,如圖2所示。因此,割膠工人只是處于產業鏈的第一環節,將膠水交由分公司即可,不參與銷售、加工和流通等環節。海南橡膠集團及各基地分公司將開割橡膠園發包給職工承包戶,如圖2的左上部分所示,承包戶根據《崗位承包責任書》的約定,對橡膠園進行管、養、割等生產活動。承包期自承包戶簽訂承包責任書之日起至橡膠林更新時止,承包期內崗位不變[1]。承包經營的特點是職工享有橡膠園的獨立自主經營權,其所有權仍歸國家所有,即經營權與所有權相分離。

圖1 海膠集團橡膠生產的管理層級圖

圖2 海膠集團的橡膠產品流
在大集團模式下,管理層受聘用年限的影響,更側重眼前利益;基層職工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勵,對于橡膠園可能疏于管理,這也是學者們認為國有企業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由于農業生產難以監督,農業生產實行有效的監督成本極其高昂[2],國有農場的職工激勵結構設計和執行難度也較大。國有農場改革大多是屬于供給主導型,變遷過程中,與基層職工的銜接存在一定問題和困難。
《意見》指出,要建立健全農場與職工間合理的利益分享和風險共擔機制,探索完善“集團公司+農場(基地分公司)+職工家庭”“集團公司+農場(基地分公司)+模擬股份承包”“農場(基地分公司)+合作社+職工家庭”等經營方式。作為省級國有企業,海膠集團橡膠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是一直存在的事實。由海南省政府控股,海控集團作為最大的股東,履行出資人職責,具體經營權交由海膠集團及其下屬基地分公司/農場;基地分公司/農場具體組織割膠生產,與割膠工人或承包人達成協議。但是農場管理層并不直接從事生產,而是由膠工直接從事割膠生產,并由技術員進行監督。這種權利的分離,造成了行為目標的不一致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劉小玄[3]和李利英[4]研究表明,產權結構是市場績效的不可忽略的決定因素,產權結構對治理結構、經營激勵、并購重組和監督約束等治理機制具有直接影響,而這些治理機制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行為具有直接影響,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績效。在生產管理方面,集團公司、農場、作業區和生產隊對橡膠生產信息的掌握程度不一樣,存在較為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集團公司的生產管理部門可能沒有或無法掌握各地區的信息,或者地區之間由于氣候條件原因存在客觀上的差異,如果使用統一的生產指令,可能導致生產上的局部失敗。就基地分公司/農場和膠工而言,需要一個激勵機制來保證膠工的行為,在保證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使公司的利潤最大化,最終保證股東利益的最大化。
2000年開始,海南農墾實質性地開展了橡膠園的職工家庭長期承包,分離橡膠樹資產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兩權”,逐步在全墾區鋪開。2008年4月,海膠集團對開割膠園實施職工家庭長期承包制,堅持“完成上繳、剩余歸己、統一收購、市價結算”的原則,較以往的經營模式有了根本性的改變。這種承包制與家庭聯產承包有較大的區別,主要在于承包標的物不一樣,家庭聯產承包針對的是集體土地的使用權,而職工家庭長期承包的是開割膠園的經營權,不包括土地使用權,承包戶不可以改變土地利用現狀。開割膠園長期承包“兩權分離”突破表現在:一是海膠集團向農場租用土地種植橡膠(待土地劃轉完畢后,改為向海南農墾集團公司租用);二是海膠集團給租用土地上的橡膠林等辦理林權證;三是海膠集團將開割膠園發包給膠工;四是膠工對所承包膠園享有管、養、割及保護等方面的權利;五是海膠集團授權基地分公司監督管理。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承包戶所承包的橡膠林段相關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因為內部經營政策調整和外部隨機因素干預導致承包經營關系的不明確、不穩定;另一方面是其承包經營權流轉還存在較大障礙,幾乎不可能流轉。在整個集團內,開割膠園全面實行職工家庭長期承包政策,對于調動職工生產經營積極性,提高橡膠經營效益和促進橡膠產業發展均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增強膠工愛護橡膠樹的意識,但仍存在多個方面的問題需要優化。
承包方生產出來的橡膠原料(包括膠乳、膠線、膠團、膠塊等),由發包方依據海膠集團確定的收購價格進行統一收購和結算,減去發包方已墊付和代扣代繳的各項費用后按月兌現給承包方。其中代扣代繳費用包括社會保險金、住房公積金、工具材料、農藥費(含硫磺粉、乙烯利、農豐寶、涂封劑和氨水等)、肥料費(含運輸費、裝卸費)、折舊費、運輸費、風險儲備金、崗位履約金和林管儲備金;違約金即為割膠違規賠償金,包括割膠技術賠償金和級差賠償金。膠工作為承包方沒有議價能力,只能根據農場制定好的價格結算,不能隨行就市。
全面推行開割膠園職工家庭長期承包政策,堅持的是“完成上繳、剩余歸己、統一收購、市價結算”的分配原則。上繳干膠量的確定是一個復雜過程,要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不同單位的實際情況,一方面要考慮地形、品種、樹齡和氣候等因素,確定不同各林段的定額產量;另一方面要注意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行操辦,避免定產出現懸殊化,需解決公平分配與低產膠園之間的矛盾。目前,定產普遍采用的是通過對歷史數據來預測下一生產年度的產量,而不是根據實際產量的比例來確定上繳量。前者稱為預測性定產,后者為實際性定產,在實行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
農場企業化是農墾改革的方向,一方面要將社會化職能轉移到地方,讓企業輕裝上陣;另一方面是內部需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用工制度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海南墾區在這方面已經做了探索,2017年1月農業部在海南進行農墾改革專題調研時肯定了海南墾區在市場化用工制度建立方面所做的工作。但是,海南農墾橡膠生產勞動力仍存在很大缺口。
割膠是從橡膠樹上獲取天然橡膠的唯一方式。割膠的勞動強度大,需要在凌晨進行作業;技術要求高,需要良好地控制深度和厚度,如果控制不好,就會影響橡膠樹資產的經濟周期;機械化程度低,割膠依賴于使用傳統膠刀進行手工作業。圖3是海膠集團所面臨的勞動力市場狀況。現有的部分割膠工人受自身條件限制,只能從事割膠生產,可以假定這部分人從事割膠的意愿,不受薪酬的影響,如供給曲線上的QS0,隨著部分老職工退休,以及城鎮化的加速,這個群體的人數會越來越少,可能移動到QS1,供給曲線從細線移動到粗線的位置;海膠集團擁有一定數量的膠園,對割膠勞動力的需求也有一定的剛性,為QD0,隨著低頻割膠制度的發展,人均割膠面積增長,對于割膠工人的剛性需求量也會較少,移動到QD1,需求曲線從細線移動到粗線的位置。割膠工人的勞動力市場均衡工資將從ω0上升到ω1,如果割膠工人的實際收入達不到均衡水平,如僅為ω2,將會導致勞動力市場的失靈。

圖3 橡膠割膠工人市場均衡
海南橡膠集團的割膠工人基本沿用海南農墾農場的原有膠工,老齡化較為嚴重 ,青年工人補充不足。2013年以來天然橡膠價格的持續低迷,導致橡膠生產效益嚴重下降,膠工工資水平低,青壯年不愿意從事割膠工作,招工困難。2016年9月以前國內天然橡膠價格長期處于低位水平,平均價格低于1萬元/t,進入9月天然橡膠價格才開始逐步上漲。根據2016年7月在海南農場植膠農戶調研數據,2016年農戶種植橡膠的保本價為13.81元/kg,長期低于1萬元/t的市場價格已經讓植膠農戶承受了多年的虧損,部分膠園甚至棄割棄管。膠工收入過低,使得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動力流向工資更高且工作條件相對較好的其他行業。
由于歷史原因,國有農場發展過程中,有部分村莊并入農場。并入農場之前,這些村民擁有土地的經營權,并入之后,則成為職工,土地交由農場進行經營。并場職工對農場橡膠樹資產在意愿上有剩余索取權,但土地經營權實際上歸農場享有。產權的不明晰,正是導致2006年海南儋州“退場風波”的重要原因。農場與職工之間的關系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雇傭關系,與一般企業員工的關系不同,由于土地的相關權利尚未完全厘清,農民認為農場的土地是自家的祖宗地,但往往拿不出有效證明,而農場是實際擁有土地經營權和收益權的。這與20世紀50年代早期的合作社不同,農戶并不是拿著自己的資產(如耕地使用權、牲畜等)去入社的,社員可以選擇退出合作社,另謀生路。在農場,職工退出之后并不能帶走農場的任何資產,且退出之后無法再與農場博弈,所以農場和職工之間的博弈實際上成為一次性博弈[5]。由于職工堅持認為其對土地有索取權,在權益無法得到滿足,又難以從農場獲得補償時,退場風波爆發。以上這些因素和現象導致了農場在法律意義上產權完整,而實際產權不完整。在設計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激勵機制時,應當適當考慮這些因素。
通過以上分析,海膠集團激勵約束制度存在的問題可歸納為:第一,承包經營關系的不明確、不穩定,承包經營權幾乎不可流轉。在內部經營政策調整、外部隨機因素干預下,出現了承包關系不夠明晰的現象,承包經營權還無法流轉,承包戶的權益還沒有完整實現。第二,約束制度不夠合理,定產不夠準確可能導致參與約束條件不成立。承包戶沒有定價權,不能分享銷售利潤。海膠集團橡膠生產激勵制度面臨著多重挑戰:海膠集團面臨割膠勞動力市場存在失靈的風險,供給趨緊。在擁有一定規模膠園的前提下,對割膠勞動力需求也具有剛性,而當前割膠工人的年齡結構老齡化嚴重,青壯年的比重偏低,未來膠工短缺的情況可能會更加嚴重;割膠工人收入過低,承擔的風險太大。割膠工人收入波動幅度較大,青壯年勞動力偏向于前往其他發達地區尋求更高的報酬的工作;實際產權不完整,部分職工對土地使用權具有歷史淵源上的合理訴求,以及享有對橡膠樹資產剩余索取權的要求。
當前天然橡膠價格正處于低迷期,膠園棄割棄管現象屢有發生,海南農墾的膠園近幾年逐漸進入更新期,不少膠園更新后改種其他作物,已經威脅到天然橡膠產業的可持續性,天然橡膠發展面臨嚴峻考驗。海膠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企業,其生產激勵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對于橡膠種植分公司而言,如何識別出技能好的膠工,又如何確保這些膠工有足夠的激勵,去按照技術規程割膠和提高割膠技術,且將膠水全部交到農場;對于農場層面,如何能夠讓膠工積極參與,還符合膠工的利益最大化,同時應充分考慮橡膠樹資產特性以及自然風險等外在因素;這些都需要設計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為改善橡膠農場的經營效益,提高農場職工福利待遇,促進海南天然橡膠產業健康發展,建議海南農墾改進現有生產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地制定有效的橡膠生產激勵制度。本研究下一步將探討海膠集團橡膠生產激勵機制優化的可行方案。通過識別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激勵優化,為海南農墾解決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和產業不大等問題提供制度優化設計的參考。
[1] 海南農墾報. 開割膠園職工家庭長期承包主要問題解答[N]. 2012-12-5.
[2] 林毅夫. 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C].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4-75.
[3] 劉小玄,李利英. 改制對企業績效影響的實證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5,(3):5-12.
[4] 季曉南. 產權結構、公司治理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9.
[5] Telser, L.G. A Theory of Self-information Agreements[J].The Journal of Business,1980,53(1):27-44.
Analysis on Rubber Produc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at State Farms in Hainan
WANG Cheng-l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Danzhou 571737, PRC)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 of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natural rubber production of Hainan Rubber Group,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production, such as unclear contract management relationship, unstable expectation and unreasonable fixed production mechanism, the main challenges include tapping labor market failure risk, low income and the real property right is incomplete, it is suggested that a set of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should be designed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bber industry.
rubber production; incentive system; Hai Rubber Group; Hainan
F324
A
1006-060X(2017)10-0100-04
10.16498/j.cnki.hnnykx.2017.010.028
2017-07-30
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HNSK〔QN〕16-58)
王成麗(1983-),女,湖北丹江口市人,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熱帶農業產業經濟研究。
(責任編輯:朱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