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允洋 劉方方 房開拓 王曉華
【摘 要】針對現有鑄造實習課堂學生興趣點低、模樣和芯盒陳舊且無創新,本文提出一種基于3D打印技術打印模樣與芯盒的鑄造實習改革,力求學生在動手、獨立自主及學習能力上更上一層樓,同時開辟一種新課堂模式,為鑄造實習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方案。
【關鍵詞】鑄造實習;3D打印;教學改革
0 引言
高校金工實習是機械及近機械類專業不可或缺的實習環節,學生在該實習期間可以學到機械基礎、工藝等相關知識,提高個人動手實踐能力[1]。在各類機械產品中,如內燃機、機床等,整機質量的70%到90%為鑄件,同時我國以1700萬噸左右的鑄件年產量位居全球首位[2]。可見,鑄造的應用范圍及其廣泛,鑄造作為熱加工工藝代表,其發展變得尤為重要。對于高校鑄造實習課堂,如何在有限的實習期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工程素養,成為鑄造實習的重要發展趨勢之一[3]。
1 鑄造實習現狀
我院的鑄造實習,實習流程如下:
學生安全教育→鑄造理論知識講解→整模、分模、挖砂三種造型造型示范、練習、澆注→落砂及鑄件清理→撰寫實習報告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理論知識講解過程中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聽一會就失去興趣。在動手操作環節,整模及分模兩種造型,學生依舊興趣點低,但是在挖砂造型環節,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造型相比前兩個也更加認真,總結原因是前兩個模型太過單一、沒有創新,而挖砂造型的模樣為一架小飛機,且澆注的鑄件學生可以購買,種種原因激發了學生興趣。
目前實習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要角色,學生根據示范進行模仿、熟悉造型流程。學生缺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環節,而在實習過程中我們應該更重視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培養他們團隊合作及動手實踐能力。
2 3D打印與鑄造實習相結合
為提高我院鑄造實習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種3D打印技術與鑄造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對鑄造課堂進行改革。在方案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讓不同層次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均有所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勤于探究,發展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同時也為他們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2.1 3D打印技術的簡介
3D打印技術(3Dimensional Printing)又稱增材制造技術,屬于快速成型技術之一,是一種基于離散—堆積原理,由零件三維數據驅動直接制造零件的增材制造法,該技術通過計算機建模然后對塑料、金屬粉末等可粘合材料進行逐層打印而成,常見流程如圖1所示,該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被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標志性技術之一[4-5]
2.2 3D打印如何與鑄造相結合
在鑄造實習課堂,模具尤其是木模經過數年使用后往往變得“千瘡百孔”,難以再次使用,且對于學生來說,早期的模型太過陳舊、毫無創意,更談不上濃厚興趣。3D打印技術與鑄造相結合可以打破局面,傳統砂型鑄造工藝流程是先根據鑄件設計圖紙,做出模樣與芯盒,再進行造型最后澆注、整理鑄件,該流程需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鑄件生產制作。3D打印則直接打印設計的模型,然后進行造型及澆注,學生在整個流程中起到主導地位,且3D打印的模型更加個性化,提高鑄造實習的新穎性和靈活性,同時也將提高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從而提高他們創新能力和工程綜合素養。
3 實施方案
實習過程流程如下:
安全教育,鑄造概論講解、簡單的整模造型示范,讓學生熟悉造型流程→學生分組,用3D軟件繪制3D模型并在下課前開機打印→根據打印模型造型、澆注→每組設計一個具有特色模型并打印→再次造型、澆注→鑄件清理→總結為使方案實施順利,教師、學生、校方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a為使實習過程流暢,首先校方應對實訓室進行升級,根據每次上課人數增加若干計算機和桌面級3D打印機供教學使用。
b在教學過程中,每個班級學生需要分組,為了均衡每組綜合實力,分組時應避免學生自由組合,需按照學生上一學年綜合排名順序依次分成若干組(如分成五組,則綜合排名1、6、11、16等為第一組,2、7、12、17等為第二組,以此類推)。
c對學生要求:在實習前應對3D建模軟件有一點了解,如實習時間較早,尚未接觸3D建模軟件,在實習過程中,可以使用3D Builder等傻瓜式建模軟件設計。
d對教師要求:在學生自主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控制3D模型的尺寸,合理利用課后時間打印模型,避免3D打印時間太久,影響實習流程。合理的方案是每次下課前讓學生設計的3D模型開機打印,打印至少10分鐘且沒有問題后再下課,這樣可以避免設計缺陷或者打印機設置有誤的情況。其次教師應該自己熟悉并掌握3D打印相關知識,在學生建模過程中給予指導和建議,避免設計的模型造型太過復雜,失去實習本身意義。
4 結語
3D打印增材技術的出現,給鑄造實習課堂帶來新的生機。我們應該合理利用該技術并運用在鑄造實習中,為課堂增加更多的趣味,提高學生對鑄造的興趣及工程素養,也使得鑄造課堂不再是簡單的“玩砂子”,同時,新方案以學生為主體,更大程度地鍛煉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朱從容.金工實習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03:77-78+92.
[2]蔣校輝,劉偉成.工程訓練鑄造實習改革初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03:47.
[3]朱玉英,殷艷樹.現代工程教育下的金工實習改革[J].教學研究,2009,32(02):73-76.
[4]趙婧.3D打印技術在汽車設計中的應用研究與前景展望[D].太原理工大學,2014.
[5]Hod Lipson, Melba Kurman .Fabricated: The New World of 3D Printing [M].USA:John Wiley&Sons Inc,2013:52-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