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摘要:我國中等專業(yè)教育改革已進入全面的轉型時期,在此重要轉型時期,深入分析中專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原因,并據(jù)此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創(chuàng)設良好的人文教育環(huán)境,能夠顯著地提升中專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有助于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關鍵詞:素質教育;人文教育;心理教育
調查研究表明,雖然我國目前中專學生的心理健康是主流,但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佳或有問題者呈上升趨勢,中專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前景是不容樂觀的。縱觀我國當前的家庭教育現(xiàn)狀,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家長自身的條件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不利,很多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極為粗暴。學生在家庭成長過程中,往往遭遇到困難得不到有效的家庭幫助,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也難以得到家長的有效引導和鼓勵,致使這部分學生往往容易遭受更多的“壓抑感”和“委屈感”。就學校而言,很多中專學校片面注重學生自身的專業(yè)素質教育,將學生專業(yè)成績的優(yōu)劣作為衡量學生的主要標準,這勢必會造成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單調,使得很多學生不得不面臨嚴重的升學和就業(yè)壓力,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眾多學生存在持續(xù)的心理壓力和一定的心理問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腐朽思想和自由主義思潮日益滲透到當前的學生群體中,這一時期的學生對社會上各種現(xiàn)象和是非缺乏清晰的辨認,尤其是西方的一些色情暴力影視等內容的傳入,對中專學生思想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有的學生對這些甚至倍加推崇和模仿,這些來自社會上的負面影響,造成了當前大學生的一些非正常心理,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立足于當前中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需積極地引入人文教育的概念,鼓勵并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環(huán)境,切實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這對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學生素質教育的實施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人文教育環(huán)境的必要性
人文素質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成是文化素質,即指為人處世的基本素養(yǎng)。一般而言,人文教育對學生內在品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即是通過積極有效地傳播人類文化,將這些優(yōu)秀的文化內化成人的穩(wěn)定的基本品格。這些品格包括我們的人格、品質和修養(yǎng)。通過這種品格的內化,人文教育可以使學生的言行更加符合社會進步的標準。由此可見,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學生積極地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和如何生存。人文教育的必要性還體現(xiàn)在它是我國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教育并非簡單意義上的追求完美的人性,而是要通過人文教育讓學生學會怎樣做一個順應現(xiàn)代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文明人。在人文教育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凸顯出人與自然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自身內在的理性、情感和意志的和諧性,積極領悟其中的真諦所在,并用以幫助大學生解決在現(xiàn)實學習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矛盾,要積極鼓勵大學生更多地了解社會、參與社會,并據(jù)此有效探索個人成長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契合點,進一步明確并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用以滿足自身自尊和成功的需要,進一步協(xié)調好內心的和諧和均衡發(fā)展。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人文教育環(huán)境的措施
1、積極消除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種誤區(qū)。近年來,關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了中專學校和相關教育部門的關注和重視,各學校及相關教育部門也采取了積極的措施有效地開展了眾多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然而,就當前我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現(xiàn)狀來看,當前中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存在著嚴重的失衡性。如有的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認識不足,不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沒有產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應有的重視并預以加強,更有甚者,片面地認為,學生已經成年,其個人的心理品質業(yè)已定性。要想切實優(yōu)化當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要積極地轉變觀念和認知,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堅持事實求是的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作風,充分認識到當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有效地融入相關的人文教育策略,積極地消除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各種誤區(qū),并據(jù)此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來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均衡發(fā)展。
2、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如果學校本身不能對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其自身的心理特點有著充分的認識和把握,那么在此基礎上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勢必收效甚微甚至毫無意義。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學生的心理檔案一定要依據(jù)科學規(guī)定的量表,全面描述并反映學生的智力、個性及學習適應性,要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未來的職業(yè)潛能有著準確的描述和預測,能夠較為客觀全面地分析學生心理的各個側面,對學生的評估要堅持從內到外的整體勾畫。建立學生心理檔案,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實施科學育人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據(jù),也能為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關的心理依據(jù)。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提升對自身的認知,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從而顯著地幫助他們預防和緩解種種心理問題。
3、積極營造良好的群體心理。中專學生往往面臨著更大的心理壓力和沖突。這些壓力和沖突來自多方面,如學業(yè)上的不順,感情上的糾葛,人際關系的緊張以及自我角色的模糊等。這些常常使得他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為此,在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據(jù)此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文關懷,積極營造良好的群體心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團體凝聚力和心理歸屬感。群體心理的有效建立,能夠進一步增強群體對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吸引力。正是因為群體具有共同的目標,才能對群體活動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學校的任何教育措施,必須要有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通過營造良好的群體心理,使得學生在群體之中建立更為融洽的同學關系。同學彼此之間相互信任和尊重,互助互愛,對于形成健康、和諧的人際心理氛圍有著積極的作用。針對當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的突出問題,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和幫助,幫助學生積極地融入到健康、有序的群體生活中去,增強他們的群體凝聚力和群體歸屬感,對于優(yōu)化當前中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