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劉絢艷
摘要:教師布置課外作業是為了能補充或擴展課堂上的學習,使課堂教學的效果能持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以藥物分析課程為例,針對高職高專的學生,從教師語言的運用,向學生準確表達作業的目的和方法,對學生的作業的評價,如何對待愛找理由的學生四個方面分析了布置課外作業的有關策略。
關鍵詞:藥物分析;高職高專;課外作業
藥物分析是運用化學的、物理學的、生物學的以及微生物學的方法和技術來研究研究藥物的化學檢驗 、藥物穩定性、生物利用度、藥物臨床監測和中草藥有效成分的定性和定量等的一門學科。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而言,這門課程綜合性大,學習起來難度大
[1]。對于教授這門課程的專業教師而言,要求四大化學基礎課程的功底深厚。布置課外作業對于學生鞏固藥物分析的知識點很有必要。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如何布置課外作業,談談幾點教學感受。
一、教師語言的運用
語言是人類交流最常用的工具,學生能從教師說話的細節中感受到教師對他們完成作業的態度的強烈期望。藥物分析課程分為理論課和實訓課,對于這兩種類型的課程,布置作業時的要針對不同的課程類型,布置不同的作業,并且,布置一定數量的作業是有必要的。如果教師采用放任的方式,很少談及作業,教師的沉默就會給學生傳達這樣一種信息:這些作業不值一提,不值得重視,因此他們也不必認真對待[1] 。另一方面,經常談作業的教師也要注意語言所傳遞的情感和控制信息。在布置相同作業時運用的不同的語言,會給學生傳達出教師不同的態度。下面這個例子將清楚地說明這一點。
運用不同的語言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在學生的心理上會產生很不相同的影響,從而影響到對作業的態度以及對教師的態度。第一種說法最沒有表露出感情偏向或關于成功的可能性的任何情感態度,也沒有傳遞任何控制性信息[2]。學生在聽了之后會把這項作業當作一個客觀上必須要完成的任務來看待,是被動地,很有可能課外更有吸引力的活動對完成作業的信念產生很大的干擾。第二種說法教師加進了情感信息,這就向學生傳遞了自己的期望,即認為學生會喜歡寫論文,并一定會成功。這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期待和信任,激發起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而第三種說法與第二種正好相反,如果教師這樣說,學生理所當然地認為,教師對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毫無信心,覺得他們的論文質量不高,認為教師也不希望批閱他們的論文[3]。最后一種說法中用“我希望”代替“我想”,用“選擇任何一個重要的話題”代替“任意選擇一個話題”,這些變動雖然微不足道,卻體現出教師作為一個管理和評價的權威人物的角色。教師不僅指出了要完成的作業,并對完成作業的方法也進行了如此詳細的說明,使得任務切實可行,消除了學生面對作業時的畏難情緒,行動有了方向,學生完成起作業來會更容易。四種說法中,顯然學生在聽到第二種說法時,感情上會更容易產生共鳴,教師的期待是學生積極完成作業的動力,第四種說法指出了完成作業的途徑,降低了完成作業的難度,學生感覺完成這項作業更有可行性。
還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教師使用如“我要求”、“你必須”等字眼的做法會強化教師的權威地位,把學生當成不接到命令就不會采取行動的下屬。相反,如果教師說“我想你會發現”、“我希望你能看到”或“我對你們怎么想很感興趣”之類的話,就可以削弱師生之間的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可能會更發自內心地想完成作業。教師在向學生布置作業時應盡力傳達這樣一個信息:教師認為學生愿意做,并且相信他們能體會其趣味性[4]。
二、向學生準確表達作業的目的和方法
有了明確的目的,行動才有了方向和動力,認識到行動的意義,才能產生持續做下去的意志力。高職高專的學生對藥物分析課外作業與課程內容的聯系沒有清楚的認識,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就調動不起來。教師在向學生布置作業時說明與課程有什么關系,是對要學的內容作準備,是應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還是加深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學生明白了課外作業的重要作用,才能獲得完成作業的動力。教師如果讓學生明白作業的目的,并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那么學生就可以理解教師的要求,并按要求完成作業。但是,即使學生明白了作業的目的,有的作業還是完成得不好,達不到要求。要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明白教師的要求,可以在課堂上舉例說明應該避免的問題以及要達到的要求,并且可以一些以前學生的優秀作品作示范[5]。
作業的布置不要集中在一個時間,可以分開在課程的各個階段進行。教師必須決定藥物分析課中應布置多少作業,分布在什么時間。不僅要向學生布置作業,還要向學生說清楚完成作業的方法。特別是在學期初期,學生剛接觸這門課程或是還不了解教師的特殊要求的時候,對于怎樣才能達到教師的要求感到很模糊,有的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而這些現實的或者只是學生想象出來的困難都會把他們嚇倒,他們會因茫然無助而無法完成作業,再加上教師的不適當的評價,會影響到他們的整個學習生活。而如果教師能體會到學生在開始時遇到的困難,向學生指出完成作業的方法,指導如何去查找資料,如何得出結論,如何組織一篇文章等,這會大大降低作業在學生心中的難度,有了能完成作業的信心,他們才會積極地采取行動。對于一些仍不知道怎么做的學生,當他們問到老師的時候,老師不能流露出不耐煩的神情,這會在剛開始的時候就將他們拒之門外。有時他們不愿意向老師請教,教師要注意觀察或者通過幾次作業完成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以適當的方式給這些學生提供幫助。一般來說,學生更喜歡教師不動聲色的,平等的幫助,這會消除他們自尊心受損的擔心,而更愿意接受指導。
同一門課程在不同的年級和不同的專業在作業的要求也應要有所不同,這需要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能力和特點及對知識掌握的程度提出不同的作業要示。比如下面這個例子:根據芳酸類藥物的理化性質,你能設計阿司匹林腸溶片含量的檢測方案嗎?對于這個課后作業, 同樣是《藥物分析》的作業,在不同的年級和專業中,教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對于藥學專業高年級的學生,要求學生從阿司匹林的理化性質出發,再到阿司匹林的藥理性質,一一分析阿司匹林的特性,再到阿司匹林腸溶片的含量測定方案,要求學生一一推理。而對于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的學生而言,重點考查他們對阿司匹林腸溶片的理化性質的理解,從藥物理化性質出發,設計檢測方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