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姝姝
【摘 要】 一節高效有趣的閱讀活動,不僅能豐富孩子的認識、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能激發出孩子極大的閱讀興趣。集體閱讀活動是“有計劃的閱讀活動”,我們應當做好充分的前提準備,可以從閱讀材料的取舍、目標的制定和閱讀氛圍的創設等方面做好準備,使之成為讓孩子“悅讀”的集體活動。
【關鍵詞】 繪本;集體閱讀;閱讀準備;幼兒圓;語言教育
眾所周知,早期閱讀是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所謂早期閱讀,是指引導幼兒通過圖片、文字等各種書面符號,完成幼兒從口頭語言順利過渡為書面語言,從而培養幼兒們在語言、思維和行為習慣、想象力等方面的活動。關于幼兒們有效提高閱讀方式的方法,學界已經有諸多研究,其中《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要經常陪幼兒們在一起閱讀豐富的低幼圖書,內容既包括看書學習,又包括講故事,以期培養幼兒們養成比較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幼兒們的閱讀興趣,讓幼兒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以提升,學習經驗得到更多積累。什么樣的讀物才是對幼兒適宜的讀物,如何閱讀才能實現《指南》中的目標呢?總結經驗我們發現,讓孩子“悅讀”,老師首先要成為善于閱讀的人。
一、選擇——閱讀材料的取舍
幼兒園早期閱讀的內容有很多,包含讀本、符號、多媒體、文學作品等。幼兒園集體閱讀活動一般采用讀本作為閱讀的對象,陶行知先生說,拿學生來配書,那是書匠。我們不做書匠,以幼兒為中心的閱讀理念,讓我們思考什么樣的讀本才是適合3-6歲的幼兒集體閱讀的呢?
1.誘發幼兒閱讀興趣
為幼兒選書就像在公園里選一棵樹來合影,首先,會選一棵花開得正艷的合影。選繪本也是,畫面顏色鮮艷、精美、活潑的作品是我們的首選,因為在閱讀中畫面精美有內涵的作品不僅從視覺上容易吸引孩子,還能給孩子帶來藝術審美的熏陶,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就如繪本《花娘谷》,那青磚綠瓦間濃濃的綠意,那一頁一頁的桃紅、杏粉,宛如一幅幅優美的水墨畫,我們仿佛在畫面中看到了中國式的浪漫。又如繪本《花格子大象》,大象身上五彩格子和黑白格子的對比,在視覺上形成了強烈沖擊,非常吸引孩子。
其次,我們可能還會選一棵造型特別有趣的樹。就像《誰敢嘲笑獅子》中獅子面部表情的細微變化,其驕傲、吃驚、沮喪、憤怒等表情,與怒吼時動物們流露出的恐懼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樣一本有趣的書孩子們怎么會不喜歡呢?所以,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故事情節趣味、幽默,與現實生活有反差,會帶給孩子一些新的認識的書籍。
再次,如果你在公園里發現一棵你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樹,是新品種耶,你是不是也想在此留念呢?選書時也如此,一本形式新穎的書,也會給孩子帶來無窮的吸引力,比如小朋友自制的圖書,松居直說過:“自制圖畫書最合孩子心意,孩子對它戀戀不忘,非常有愛。”自制圖書的形式比較靈活,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還可以是故事盒、故事袋等,因為故事內容是選取的孩子喜歡的,制作中又是自己動手畫畫、剪剪、貼貼的,有許多自己參與的痕跡,所以自然是喜愛的。
2.接近幼兒的生活經驗
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所以我們在選擇讀本時要注重幼兒的生活體驗,反映幼兒的真實感受。如過母親節時,就可以結合《猜猜我有多愛你》《抱抱》等讀本來感受孩子與媽媽間濃濃的愛意;植樹節來臨時,可以選擇《大樹在唱歌》等讀本,感受環境對我們的重要性。還可以通過一些讀本來回憶、再建必要的生活經驗,比如《花娘谷》是一本充滿鄉土氣息的讀本,書中深深地烙著江南文化、民俗和鄉野的印記。繪本與家鄉的巧妙結合,將不易理解的傳統習俗、鄉土情結,變得通俗易懂,呼之欲出。通過集體閱讀可以加深孩子們對家鄉的認識與了解。
3.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對孩子的圖書選擇,需要根據其身心和年齡階段的不同做出相應調整。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喜歡閱讀、愛上閱讀。3-4歲幼兒喜歡與自己生活經驗有關的,如入廁、睡眠、用餐等方面的內容,在這些閱讀內容中可以增加對自我的了解與認識;3-4歲幼兒還喜歡反復的語句,因此可以選擇簡單且多重復語句的材料。比如《抱抱》《好餓的小蛇》《你好》《一步一步走啊走》。4-5歲的幼兒喜歡聽故事,對于閱讀對象有著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因此結合這一特點,可以為他們選擇情節充滿趣味性,并且幼兒可以理解的;比如《誰敢嘲笑獅子》獅子四次挑戰其他動物,那么高傲的百獸之王,卻每次都失敗,故事生動有趣,情節詼諧幽默有趣味,活動中孩子們模仿獅子比賽,和老師、同伴比本領的環節讓孩子們對故事更加的投入。5-6歲的幼兒開始對事物的本質、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充滿興趣,因此為孩子選書時,可以提供多元的主題閱讀材料,增進對世界的認識。比如讀本《食物的旅行》《忙忙碌碌鎮》等。
二、閱讀——活動目標的定位
這里“閱讀”的主體不是幼兒,而是教師。教師對閱讀對象的理解程度決定了其對幼兒的引導是否有效。老師自己都沒有讀透的讀本怎么去引導孩子理解。比如《花娘谷》,如果只在書中看到茅草谷變成了花娘谷,那就沒有讀懂這本書,讀本把一個關于鄉土人生的樸素故事,演繹、升華成了一個關于生命、關于美的寓言和傳奇。書中表達了深深的鄉土情結和民族情懷。所以,在深刻閱讀過這本書之后,建議形成這樣的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了解茅草谷變成花娘谷的美好經歷,愿意交流分享閱讀的感受。
2.看看說說中國傳統的“喜事”,體驗鄉土民俗。
3.從喜事給人們帶來的喜悅中感受濃濃鄉情。在引領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的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孩子們走進了這個傳奇又絢麗的詩篇中去感受濃濃的鄉情。
同時,圖畫書對畫面的處理特別細致,每一幅畫面中都隱藏著許多故事細節,如果讀者仔細觀察、體昧,會剝出一層又一層的內涵。例如,閱讀活動“朱家故事”中,每一幅畫面都有關于豬的一些重要細節并相互聯系:墻紙圖案的變化,數字的變化等等。這些細節的觀察,可以引導幼兒從表面的故事情節去理解內容,調動幼兒閱讀的樂趣和經驗。所以教師需要在活動前分析讀本,明確幼兒閱讀前需要掌握哪些必要的經驗,在閱讀時需要對哪些部分進行仔細的觀察。endprint
三、感染——閱讀環境的創設
在進行集體閱讀前我們還需要思考,孩子在什么樣的環境下閱讀,才能有效培養閱讀興趣和動機。在情境教育理念的引導下,我看到很多老師嘗試過在集體教學中營造硬環境,比如閱讀《春姑娘》,老師以一席綠色的古裝出現,吸引幼兒注意力;閱讀《豐收》時,小椅子后面布置滿了秋天的展板和實物。當然孩子們是非常樂意融入到這樣的情境中,可是這對老師來說是既費時又費力的。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老師們開始在繪本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將繪本內容立體化,圖片可以呈現動態,還可以播放和繪本故事相關的音頻、視頻。比如《花娘谷》中桃花越種越多,雖然只是最簡單的多媒體技術,但是這樣的變化會讓孩子們感受到喜事兒正在一件一件發生著,時間就在一件一件的喜事兒中流淌著。老師還使用了優美的背景音樂,讓孩子們仿佛感受到花娘谷里那幸福恬靜的味道。可見適宜的多媒體的運用,能夠營造出一種良好的閱讀氛圍,使閱讀過程中的幼兒產生精神上的愉悅,營造出適合閱讀的軟環境。此外閱讀過程中老師的積極態度,對幼兒閱讀行為的贊賞、鼓勵,以及富有童趣的提問引導,都會有助于營造寬松互動的閱讀氛圍。
總之,幼兒園集體閱讀活動在幼兒的閱讀活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節高效有趣的閱讀活動,不僅能豐富孩子的認識、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能激發出孩子極大的閱讀興趣,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并能夠安排有計劃和目標的閱讀活動。事實上,乏味的閱讀活動非但起不到提升孩子閱讀的興趣,反而會一次次地打擊孩子的閱讀興趣。所以既然是“有計劃的閱讀活動”,我們應當以充分的準備為前提,為幼兒開辟出一個積極、有趣、豐富多彩的閱讀天地,真正做到“讓幼兒享受閱讀,熱愛閱讀”。以上從誘發幼兒閱讀興趣、接近幼兒的生活經驗、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閱讀——活動目標的定位、感染——閱讀環境的創設等方面,闡述了如何引導幼兒擅長閱讀,享受“閱讀”的興趣,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馬艷.早期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3(1):69-71.
[2]喻嵐嵐.指導幼兒閱讀應適合、適時、適量[J].科學咨詢,2015(45):137-138.
[3]周兢.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研究的新進展——由漢語兒童早期閱讀研究反思早期閱讀教育問題[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09(36):14-18.
[4]史風艷.創設幼兒園圖書角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1.03
[5]劉曲.當前早期閱讀活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0(10):49-51.
[6]劉忠紅.幼兒早期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快樂閱讀,2013(1):16-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