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軍
如何有效地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把握住45分鐘的課堂,將課堂有效地整合呢?在課堂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的:課堂開頭進行復習和預習,復習上一節課的內容,預習下一節課的知識點。開頭和結尾的時間要把握好,結尾要和開頭相照應,教師也可以將上一節課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用多媒體播放出來,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預習新課要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新授課就將學生的問題解決,然后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學生練習是不可少的環節,是高效的保證,對練習的內容,教師要精編精選,要做到少而精,既要對課堂的內容起到鞏固的作用又不能占學生的太多時間,這一環節處理得好,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一、樹立學生主體地位觀
以學生為課堂的中心和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其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角色也要從知識講授轉變為學生的學習指導者、學生活動的導演者、學生能力的教練者。
1.根據上課學生預習所設計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提問學生所學的知識點
這一環節處理得好,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時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理解課本知識。課堂教學中設置的問題要以學生的知識水平為基礎,并且盡量從學生的身邊實際出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循序漸進地去進行。比如:我們在講視力的形成的時候,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光線是怎樣進入眼球的,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那么,光線到達視網膜就能形成像嗎?我們周圍的盲人為什么看不見呢?而有的盲人的眼球是完好無損的,為什么也看不見呢?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學生就會知道,視網膜上有對光敏感的細胞,是視覺的感受器,視覺的形成是在大腦皮層的特定區域。再如:在講神經系統時,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結構為: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學生就會通過復習和新授課的學習掌握知識的結構,把握基礎知識。現在的學生知識面廣,在課堂上會提出很多問題,所以我們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回答好學生的每一個問題,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整體把握課堂節奏,才會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發育特征——好奇心強、喜歡探索,積極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結合探究的一般過程,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學生通過自學課本發現和提出問題。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在討論、操作中發現引導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探究相關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積極地思維、深入地探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3.讓學生自主選擇練習
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層次的練習題目,使學生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體現,學生的閃光點就會“曝光”,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得到加強。同時,教師在讓學生全面掌握課堂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可以多布置幾類作業。一來這樣可以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能夠順利完成自己所選擇的作業,二來也可以使有學習余力的學生獲得自主提高、自主發展的空間,進一步發展自己的特長。
二、創建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實現教和學的融合
建立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實現教和學的融合,重點在于教師自己的教學激情。如何真誠地去喚醒學生的自尊心,讓他們體驗到教師是尊重他們的。教師要放下身段,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和信心。學生就會去掉畏怯之心,做出積極的反映,主動回答教師設計的問題,就會實現教和學的融合。師生之間這種彼此的信賴、尊重的情感的透露,課堂氣氛自然就會寬松和諧,為學生的學習創造出良好的氛圍。
三、運用期望和激勵的心理效應,促進學生主動尋求發展
一個學生被看成什么樣,被說成什么樣,被怎樣對待,在不長的時間內,就會變成學生的現實,這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在教學中我會盡量在這方面多加注意。對做錯的或者是回答錯了、或者是回答不全面的學生,首先要肯定學生的優點和長處,表揚他敢發言的勇氣,使他有信心。課后要找這些學生談心,給予關懷,學生就會回報給教師。這樣的教學體驗使我深深體會到“讓每一個學生體驗成功,才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前提”。要想讓學生自主尋求發展,就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才能、靈氣,就應該讓學生經常得到激勵和表揚。樹立堅強的自信心,才能揚起好勝心和求知欲的風帆,踏上自主學習的探索之路。
總之,在生物教學中,我自始至終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尊重學生,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點,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