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注重知識與情感的培養,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及其相關研究者關注的重點。同時,在教育實踐探索環節還存在輕技能培養的現狀。當前,小學課堂教學普遍存在著對學生技能培養重要性的認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高,尤其限制了學生表達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微課題實踐;小學生;語言運用水平
一、微課題實踐對小學生語言運用研究的必要性
語言作為人類社會的重要交際工具,經歷了較長的發展歷史。在其較長的演變歷程中,文字是記錄人類語言的書面符號。我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語言存在較大的差異。在經濟社會日益發展的今天,隨著人們交往地域界限的打破、彼此之間交往的范圍逐漸擴大,作為小學語言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尤其要注意規范小學生的語言行為。
在微課題實踐環節,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師生之間的彼此互動與溝通。在小學語言教學中,教師如果不能有效地實現語言溝通,將無法達到教學效果。在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一個較大的教學誤區,主要表現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僅僅強調語言的準確性,而忽視學生語言交流的規范性。例如,在一些方言區,師生之間所處的語言環境就是當地的方言。此外,小學生在家庭教育中會受到當地的土話特色的影響,在實施課堂語言教學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將當地的方言土話帶到課堂語言教學環境中,此時,課堂教學雖然要求講普通話,但是,學生更多是將當地方言換一種腔調表示出來,即我們通常講的“椒鹽普通話”。
此外,當代社會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語言成為影響小學生語言運用水平的重要因素。小學生由于自身認知能力的發展限制,因此,在面對網絡語言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將其當作正式語言,并廣泛地運用于書寫和寫作中。為此,在實施微課題實踐環節,教師應規范小學生的語言行為,降低網路語言對小學語言教學的負面影響。
二、微課題實踐對提高小學生語言運用水平的途徑探索
新課程改革關于小學生語文語言運用水平的發展,提出了“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這就要求在微課題實踐探索環節,強調對學生語言素養的培養。小學階段作為個人形成規范用語的重要時期,把握課堂教學,促進語言運用水平的提高,是關系微課題實踐水平有效提高的關鍵。
在微課題實踐環節,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采用各種教學策略,培養學生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良好習慣。其中,對學生方言與土話的糾正、對新興網絡語言的正確對待、對家庭語言教學的重視等行為方式,都在力圖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使得學生通過微課題實踐,促進學生語言表述規范能力的提高,將語言表達進一步規范化,實現其表達的完整性。在整個環節,使得學生在“樂說”中向“能說”方向發展,使”說好“成為小學生語言運用水平目標的追求之一。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當下,關于微課題實踐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研究過程中,主要針對小學生課堂語言現狀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展開語言現狀調查。在整個調查環節,必須收集學生語言行為中存在的問題,并對該問題進行歸類分析,在此基礎上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和方法。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還必須從自身的語言規范的嚴格性入手,通過專業的語言訓練,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規范水平,并最終實現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突破。
關于微課題實踐對于小學生語言運用水平研究的措施分析中,必須要緊密結合低年級學習課堂語言行為現狀的相關調查。在嚴格調查的基礎上,了解學生課堂語言的運用現狀,在現狀分析基礎上研究目標和任務。此外,還必須強調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并在理論學習中正確認識“語言文字規范表達”理論知識的合理內涵。微課題實踐環節,教師必須形成對“語言文字規范”理論知識的正確認識。同時,在開展課題研究的環節中,還要將準備階段與具體的實施階段的任務進一步明確化,并做好課題總結工作。在確保整個環節高效運行的基礎上,還要將科學的研究方法貫穿于整個研究過程。
本文主要針對新課標關于“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理念內涵的討論與理解,并結合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小學生語言表達方面的時代要求,正確認識小學課堂教學中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并與時俱進地提出用“微課題的實踐”來切實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此外,在開展微課題實踐提高小學生語言運用水平的研究過程中,結合大量的實例論證說明,希望能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對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的提高發揮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琴琴.提高語言操練活動有效性的幾點思考:以《新標準英語》教材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2014(9).
[2]周曉霞.活動參與,“新”之有效:例談小學英語教學中鞏固操練的有效性[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