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子馳
摘 要:最近西和縣教育局舉辦的全縣中小學作文競賽的閱卷結果顯示,小學生的作文比初中生的作文寫得有特色,想象也豐富;初中生的作文已有程式化傾向,但比高中生出彩。而高中學生的作文則是清一色的議論文,且語言呆板,這令閱卷教師惆悵不已,唏噓再三!不僅如此,許多學生害怕寫作文,即使硬著頭皮去寫,也只是敷衍塞責,完成任務,所以大多數學生的作文無可觀者。
關鍵詞:學生;作文;興趣
出于好奇,身為語文教師的我也做了一次小范圍的調查,調查某校四年級某班學生對作文的看法,結果全班51個學生中有27人害怕寫作文,占到了52.9%;而對該校七年級某班學生作文寫作狀態的調查顯示,全班63名學生中就有40人害怕寫作文,占到全班總人數的63.6%。
是所有的語文老師靜靜反思的時候了。我們該怎樣評價學生的作文?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應牢牢抓住“以學生為本”的評價觀,關注學生的生命狀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多種評價形式,把以教師為中心的作文評價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元開放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應著眼于學生的現有生命狀態,關注孩子們的內心需求,讓學生我手寫我心,這樣的作文評價才可能起到導向和激勵的作用,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對學生作文的評價,一定要考慮到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呵護學生的寫作熱情,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
一、尊重學生的寫作成果
在評價學生作文時,要置身于學生的世界,體會學生的心理感受,理解并學會用學生的眼光觀察生活,關注他們當時的生命狀態以及想要傳遞的信息。文貴在真,只要是孩子真心想表達的,教師就要去呵護這柔軟的情感,尊重生命的存在。或者說,就要尊重學生的作文,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感受和個性表達,只要他的作文能表現他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就是好作文。冰心老人就說過:“能表現自己的文學是創造的、個性的、自然的,是未經人道的,是充滿了特別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靈里的笑語和淚珠。”
二、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
面對一個個具有不同性格、不同身心發展水平的鮮活生命個體,怎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呢?評價學生的習作,就應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設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區別對待。對于作文水平較低的學生,只要能堅持寫作,能做到通順連貫、表達明確就可以相對得“高分”;而對于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可著重從寫作技巧、選材立意等方面去評價和指導,盡可能讓他們寫得富有創意,從而讓每個孩子都能看到目標就在不遠處,人人都產生跳起采摘果實的激情。作文訓練的目的不是要將每個孩子都培養成作家,而是為了讓他們學會用文字記錄生活事件,表達生活感悟。讓每個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有進步,我們就是成功的。
三、要重視學生寫作的過程
要重視學生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這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新課程標準所強調的。對學生作文的評價性文字,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僅評價本子上的習作,還必須考慮學生的作文是怎么寫出來的,該生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如果一個學生寫作態度認真,肯虛心求教,那么他寫出來的作文即使較差,也應該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如若某篇優秀作文是抄襲的,即使是“美文”,也不值得肯定,因為這與學生的學習態度乃至將來的生活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相聯系。
四、要發現學生習作中的亮點
學生作文因生活經驗、認識程度、人生閱歷、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因素,難免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正因為有了這些不足和缺陷,才有指導寫作的價值和意義。課標指出:“對學生作文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教育藝術的本質就在于發現、喚醒、激勵和鼓舞,為每一位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老師要善于發現每篇習作中的閃光點,由衷地為學生文中的亮點“喝彩”,哪怕是一個適宜的標點、一個恰當的詞語、一個新奇的標題、一個精彩的故事……都應該大加贊賞,給予肯定和鼓勵。教師應把對學生習作的評價,視為與孩子心靈的交流,作文評語應當多一些熱情和鼓勵,不吝于點撥和指導,要把寫作文評語看成是一次對孩子寫作行為和寫作習慣的關注、交流和褒揚,要在評語中推出孩子習作中的亮點,對每個學生寫作訓練成果進行推廣,或者把優秀習作當場朗誦,使學生充分體驗作文成功所帶來的快樂,并進而形成愛寫作文,不害怕寫作文的良好心態,逐漸進入樂于作文、善于作文的佳境,這是語文教師的成就,也是語文教師的使命。
參考文獻:
[1]黃倩.淺談寫作教學中如何關注學生的心態[J].大眾文藝,2011(3):292.
[2]馬琳.高中作文教學高效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3]丁磊.心態類素材在寫作中的準確運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3(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