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毅峰
“技術、體能、運用”視角下水平四籃球單元教學設計與反思
——以“籃球行進間運球”單元為例
文/徐毅峰
本文從“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視角下,針對水平四學生的學情特點,制定“籃球行進間運球”單元教學計劃,以期在把握傳統技術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增加練習的密度、實行“課課練”、安排合理的游戲活動等方法更有效地發展學生體能和技能,同時也對這一單元教學設計的合理性進行反思與改進。
技術;體能;運用;單元教學計劃
籃球行進間運球是水平四七年級下學期的籃球教材內容。籃球行進間運球是籃球運動中最基本的技術之一,在籃球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貫穿籃球整個教學體系之中。籃球行進間運球的教學有助于后期高年級教學中籃球簡單戰術、籃球教學比賽的開展。水平四階段的學生主要在已經學過原地運球的基礎上學習體驗各種籃球行進間運球的方式,同時讓他們感受到籃球活動帶來的愉悅感,提高學生各項身體素質的發展。本單元教學中,試圖將各種行進間運球方式與體能練習相結合,多以“課課練”的形式(游戲法和比賽法相結合)呈現,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增加學生的運動量,發展學生多個方面的身體素質。
在教學中,要盡可能通過運用各種練習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籃球技術的同時發展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在教學中以表揚為主,盡量減少批評和懲罰,以精講多練為主,使學生在參與活動互相合作的氛圍下獲得籃球學習的快樂。
在籃球行進間運球的教學中,各種運球方法是籃球行進間運球單元中的主要教學內容,行進間運球單元又被細分為幾個教學內容。在單元教學內容的設計上,筆者認為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籃球運球技術,籃球運球技術是籃球最基本的技術之一,運球形式有很多,可包括原地運球、行進間運球、行進間高低運球、行進間變向運球、行進間變速運球以及籃球急停急起等。在各類行進間運球的基礎上,將籃球急停急起作為本單元主要教學內容,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籃球急停急起動作的要領,在活動中體會完整的運動技術,學習如何評判這個動作。在進行行進間運球各個練習和比賽中,想培養學生哪些情感態度方面的東西。
第二,通過籃球行進間運球單元的教學,讓學生明確并掌握利用多種籃球行進間運球的方法,如何發展學生體能,具體可以發展哪些體能。
第三,籃球行進間運球單元的學習的實踐運用,采用各種行進間運球方式在籃球賽中變速、變向、降低重心快速超越對手,達到更好的結合籃球技術,發揮自身特點。
針對水平四籃球行進間運球單元的教學,教師可以從“技術、體能、運用”三個維度來進行單元教學設計。籃球各種形式運球是學生從小學階段就開始接觸的教學內容,水平四的學生是具有一定基礎的。所以在本單元的設計中,筆者試圖淡化“技術”,避免“為了技術教技術”的弊端。所以在不摒棄“技術”教學的同時,在各種練習內容上突顯“體能”和“運用”這兩個維度。
2014年深化課程改革時期,浙江省基于2011版本《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界定中提出“方法”是體育課程中一個學習內容的觀點,將“技能”這一維度納入改進單元構建策略中,在單元教學設計中考慮“體能”這一維度,可以避免體育教師只看中教學技術線,可以讓體育教師從不同維度去考慮教學內容,從而讓學生在技術和體能上得到多重的發展。三維角度下的單元教學計劃可以讓體育教師更為系統地把握教學的內容,降低體育課堂教學的隨意性和低效性。
筆者認為在中小學體質逐年下降的社會大背景下,在單元教學設計的制定上考慮“體能”方面的教學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體育老師應從每個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結合教材自身的特點,合理分配“技術、體能、運用”三個維度的教學內容比重,設計出有效的教學手段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學技術動作,發展學生的體能狀態,提高學生將教學內容運用于實踐的能力。
根據初中學生的學情,從“體能”角度來設計籃球行進間運球這一單元。“體能”是人體的基本運動能力,速度、力量、靈敏、協調、柔韌等都是與運動相關的體能。近年來學者常常把“體能”和“體質”聯系起來。如何根據水平四學生的身體特點來安排相關的體能練習內容?如何通過行進間籃球運球這一教學單元發展學生的體能,從而提高體質?籃球運動有助于從哪些方面發展學生的體能?以上問題都是本單元教學設計需要解決和體現的。
通過教師的相關教學,學生初步掌握籃球行進間運球技術的時候,教師需要將教學的內容與籃球比賽和實際的生活結合起來。如籃球行進間高低運球,其實質就是一個重心的變化問題,所以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感知中心上下的過程進而感知籃球行進間高低運球技術中重心的把握。而教學是為以后實踐服務的,所以在單元教學每課時中根據人數、場地等情況,更改籃球比賽規則進行小型籃球比賽等。這些內容的設計首先要讓學生知道技戰術的學習是以達到運用為目的,又可以在無形中增加練習密度,切實去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
以上是從技術、體能、運用三個視角對籃球行進間運球的教學思路的分析,三方面的著重點不一,看到的問題也不一樣,結合三種維度可以開始進行單元教學的設計。
針對水平四籃球運球單元,根據《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必修內容》本文制訂以下6課時計劃。通過細化教學內容,根據水平四七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利用游戲比賽形式吸引學生興趣,采用“課課練”來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筆者對籃球行進間運球做了以下單元設計(表1)。

表1 籃球行進間運球單元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本單元的多種練習方法以及籃球游戲,讓學生區分并了解行進間直曲線運球、行進間變向運球、行進間變速運球、行進間高低運球以及運球急停急起動作,知道籃球活動的常用術語。
(2)技能目標:通過學習,90%學生掌握行進間運球的動作。在這個基礎上,75%學生能夠做出運球急停急起動作,擺脫對手防守;發展學生的跑、跳、投能力,提高學生上下肢協調配合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樂于參與籃球活動,培養學生與同伴團結合作的意識以及籃球對抗的意識。
2.教學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行進間運球的手形、拍球部位、急停急起重心。
(2)教學難點:全身動作的協調配合。
3.單元教學計劃(表1)
1.注重“課課練”選擇,確保素質練習高效安全
在籃球行進間運球單元設計中,筆者試圖通過“課課練”來增加學生身體素質,發展學生的體能。但是在前期“課課練”的選擇上出現問題,在調整后筆者有以下幾個建議:第一,“課課練”的數量不用太多,一個就好,無須期望在一節課中使學生多個素質得到提高;第二,“課課練”采用游戲或者比賽的形式呈現時,一定要注意隊伍的調控,不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在隊形和規則的講解上;第三,“課課練”最好可以與本課時的主教材相關,符合學生身心特點,有利于學生在發展身體素質的同時鞏固所學的技術。最后,“課課練”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安全,一般的“課課練”基本放在課的后半段,學生在前期的練習中有可能出現疲勞不適感,故避免太難太復雜的練習內容。
2.注重籃球分層教學,合理安排練習手段
在第一次試教之后,根據學生差異情況,調整練習手段是籃球行進間單元教學設計中急需解決的事情。初中階段的學生,男女生身體發展逐漸顯著,且從不同小學進入初中,由于來自不同學校不同環境,他們接觸籃球的時間以及技能狀態都是不同的。在實際的教學中,表現為男生學習籃球的興趣較高,也表現出較強的學習決心,希望通過學習技術、鍛煉體能從而代表班級參加學?;@球競賽,甚至想加入學校的籃球隊。相比之下,較多的女生認為籃球是身體對抗性的活動,不適合女生,所以常常表現為在做練習中畏首畏尾?;谝陨系默F象,筆者認為在單元教學設計時,應該針對男女差異、興趣差異、基礎差異合理安排練習手段,通過游戲或者較簡單的練習吸引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后,逐步轉移到籃球技術的學習中去。
(浙江衢州市實驗學校 324000)
G633.96
A
1005-2410(2017)10-0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