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憲明
精心準備 提高看課效率
文/孟憲明
看課的目的是學習、吸收和借鑒執教教師上課的成功經驗,做到博采眾長,為我所用,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技能。教師要想通過看課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須在看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視角和切入點的準備;知識和理論上的準備;記錄工具的準備;了解承辦學校的校情、生情、執教教師的教學風格;時間上的準備;組建協作小組。
看課;準備;視角;切入點;協作小組
對于教師來說,看課主要是為了學習、吸收和借鑒執教教師上課的成功經驗。教師要想通過看課來獲得一定的方法與技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須做一個看課的有心人。要有心,看課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那么,看課前教師要做好哪些工作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呢?筆者把自己看課前的準備工作進行了梳理,與大家一起探討。
看課的關鍵是要找準視角,不同的看課視角和切入方法會收到不一樣的看課效果。利用不同的看課目的和視角對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縱向或橫向比較與分析,從而了解每一視角下的某一專題的教學情況與效果:某一專題不同執教教師的不同特點,或不同課上學生的學習、參與、學練、互助情況等。如筆者觀摩孫海濱老師執教的市級公開課“籃球:交叉步運球突破”,重點從組織管理和教材呈現兩個視角進行觀察:孫老師口令清晰、準確、合理、有效,隊伍調動簡潔、省時,有利于各教學環節銜接;講解清晰、準確、簡明,能用抑揚頓挫的聲音突出重點;示范方向、示范面和位置的選擇科學、合理,且課堂教學中能根據學生的學練情況及時、機智地應變、調整,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練,表現出超強的課堂調控能力。選準了看課的視角和切入點,有所側重地將課進行分層、分類分析,使筆者的看課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在參加聽課活動之前回顧和重溫自己積累的知識,了解和鉆研學術理論,拓寬視野,縮短與“學術”的差距,能在看課中有更大的收獲。
1.回顧和重溫已積累的知識
掌握課程標準對所授教材學期、單元、課時的教學目標設定,教材的編排體系,弄清其內在聯系,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反思自己是否執教過同類內容,當時遇到的問題,處理的方法和技巧。如果沒教授過相關內容,筆者則會預先設計好該教學內容的課堂教學方案,粗線條勾勒出大體的教學框架,同時作如下考慮:之前看過的相關內容公開課或示范課中執教教師所預設的重難點是什么?突破重、難點的方法手段效果如何?與本課相比哪種方法效果更好等。虛心帶著一系列的問題去看課,通過不斷思考、比對、分析,取長補短,博采眾長,為我所用。
2.了解和鉆研學術理論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學科也涌現出許多新的教研成果、教學方法、理論和理念。如近兩年專業期刊刊登關于“‘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構建單元”的相關文章,其核心理念是“以技術教學為載體,讓學生在學習、掌握體育運動技術的基礎上,運用掌握的技能與學生已有的運動技能相結合,通過‘組合’練習來提高體能和鞏固所學技能,實現‘用教材教’的教學理念”。這恰恰有效擺脫了過去項目技術教學的束縛,改變了單元教學計劃制訂過程中課時內容從技術到技術的分配,避免了“教教材”的現象,明確了教什么,怎么教,怎么用,實現了“以人為本”的課程目標。又如《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發布,為體育課堂教學改革也提供了新的視角。因此,根據所看課的類型、內容,從課標或有關理論書籍、報刊雜志中的選取相關內容獲取最新信息,掌握體育學科課程改革的形勢和新的教科研成果,從而使自己能站在理論的高度上敏銳、準確地發現教師授課的優缺點,更能體現看課教師的技能和品位。
看課教師一定要選擇好看課記錄的方式方法,提前準備好看課記錄的工具,這樣在看課過程中才不至于手忙腳亂、遺漏重要信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確保自己獲益。如筆者看課除了帶記錄本、筆、板夾等傳統的記錄工具,還會帶上錄音筆,以便記錄教師課堂教學用語和學生的提問與相互交流情況,有利于分析執教教師的語言技能、魅力和藝術。有時也會帶上秒表,用于計算教師講解、示范、學生練習的時間,甚至是計算教師課堂中浪費的時間,這有利于分析課堂效率和學生練習密度。手機的錄像功能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教師可以對照錄像反復觀看,從不同的視角觀察、分析、揣摩執教教師精致的課堂設計,精彩的重難點突破以及其獨特的教學風格。同時,可以將錄像播放給學校內沒有機會外出看課的教師觀看,與他們交流觀看后的體會,使看課價值最大化。
承辦公開課、示范課的學校一般都是體育工作做的非常突出或某方面很有特色的,通過對學校情況的了解,可以借鑒和吸收他們比較好的做法,為自己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借鑒的依據。了解上課班級學生情況、男女生比例、學生平時課堂上的表現及學練習慣、已有的與本課相關的技術和能力,以便科學、客觀分析執教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及教法選擇,教師授課的目標達成度和學生的學練效度。參與執教的教師基本是本地區甚至是省、市比較優秀的教師,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或過人之處,絕大多數做到了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雖然通過看他們的一堂課不可能做到“見木又見林”“窺一斑而見全豹”,但是通過提前了解他們的風格和特點,也能為看課教師看課前選取看課視角提供依據,看課時才能重點突出,看出門道,獲得更大的收益。
看課時最好能提前20分鐘左右到達指定地點。這樣做的目的有以下幾點:
1.向組織者索取教案
一般組織者或執教教師都會準備一定數量的教案。到達指定看課地點簽到后,可以索取一份教案,與自己事先設計的教學方案進行對比、分析,進一步確定看課的視角、切入點和重點。
2.觀察課前準備情況
執教教師一般都會在課前十分鐘將學生帶到操場上上課的位置,利用這個時間與學生接觸、溝通、交流,與他們一起布置場地器材??凑n教師要仔細觀察執教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和調動、指揮學生布置場地器材的技巧,為自己開設公開課、示范課積累經驗。
3.選擇適宜觀看位置
看課教師到達看課地點后要注意觀察上課地點的空間布局,選擇便于觀察、記錄的位置。如果用錄音筆則要考慮錄音的有效距離;用攝像機要考慮選擇的位置,既要避免其他看課教師遮擋鏡頭,又要避免干擾其他教師的看課視線。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看課教師可以與其他教師一起組建看課協作小組,發揮看課的最大效益??凑n一般都不會單槍匹馬去參加,而是有幾個同事或同行一起前往,看課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和他們協商組建協作小組,討論各自的看課視角、視點、切入點和重點,進行分工合作,看課后一起評課議課,發揮看課的最大價值。
總之,教師看課前要盡量多做些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只有這樣,才能對看到的課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才能對執教教師的課給予科學、客觀的評價,提出中肯的建議,才能有效反思、改進、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行為和策略,找到可以借鑒之處,發揮看課的最大效益,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大吳中心小學 221132)
G633.96
A
1005-2410(2017)10-0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