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貴昌
籃球側掩護在專項化體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文/李貴昌
本文以籃球側掩護配合為切入點,介紹側掩護配合過程中易范的錯誤及糾正方法,為提升體育專項課程教學能力提供指導。
掩護者;被掩護者;進攻;防守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雖然掌握了側掩護配合動作要領,但在比賽中鮮有成功案例,這將引起學生對戰術配合的實用性產生懷疑,漸漸失去學習興趣和相互間的信任,下面筆者談幾點個人的教學經驗,供廣大同行參考。
1.掩護犯規
(1)姿勢錯誤:距離過近,上體前壓,雙手推人,位置偏斜。
糾正方法:兩腳間距寬于肩,擴大掩護面積,保持身體重心,應對防守者身體對抗,雙手交叉放于胸前,上體正直,兩者之間保持30cm距離,為防守者留有避開掩護的余地,掩護應在防守者視野之內。
(2)移動掩護:企圖阻擋防守者的正常移動,跟隨防守人移動而移動的“二次掩護”。
糾正方法:掩護者快速、果斷,同時運用一步急停,身體處于靜止狀態,不允許隨防守人移動。
2.掩護后跟進
(1)姿勢錯誤:重心過高,控制面積小,搶位失敗,失去進攻主動權,影響了進攻動作的連貫性。
糾正方法:滑步跟進,降低重心、揚起雙手、觀察被掩護同伴的進攻意圖,接球后可直接選擇投籃或通過運球調整到最佳進攻位置,保證進攻動作的連貫性,同時也可占據爭搶進攻籃板球的有利位置。
(2)轉身方向錯誤:掩護者運用前轉身跟進,導致轉身一瞬間無法觀察到被掩護同伴的位置及進攻意圖,不能迅速占據有利位置,取得進攻主動權。
糾正方法:以內側腳為軸,后轉身跟進,轉身后迅速搶占有利位置,擋住防守人。
3.掩護后跟進時機和角度
(1)時機不當:掩護后跟進早或晚都將影響配合質量。
糾正方法:掩護后,當被掩護者突破至與掩護者成一條直線時,后轉身滑步跟進。
(2)角度不佳:掩護者跟進與被掩護者進攻角度不佳,被掩護者將失去足夠的傳球空間和進攻的有利條件。
糾正方法:掩護者跟進與被掩護者進攻成梯形移動,使協防人遠離被掩護者,拉大進攻空間便于被掩護者突破得分,并提供足夠的空間為掩護者傳球助攻。
1.掩護角度不佳
掩護者與被掩護者之間掩護角度不佳,為防守者創設擠過的有利條件,破壞掩護質量。
糾正方法:被掩護者觀察掩護者掩護時,有意向反方向做突破假動作或者運球調整角度,當防守位置發生改變時進行掩護,將會制造出最佳掩護角度,也會減少移動掩護引起的犯規。
2.被掩護者突破遠離掩護者
當被掩護者突破未緊貼掩護者時,兩者之間會出現縫隙,防守者可運用擠過而輕易破壞掩護。
糾正方法:被掩護者在同伴掩護時,側肩緊貼掩護者突破,不留給防守者一點可擠過的空隙,提高掩護質量。
3.被掩護者對突或傳的選擇猶豫不定
被掩護者遇掩護后只想傳球,忘記自身進攻或只想進攻忽略傳球助攻。
糾正方法:被掩護者遇掩護時首先是自身的主動進攻,只有被掩護者全力突破時,才會吸引協防者的補防,這時選擇傳球機會更佳。
4.傳球方法及時機把握不準確
掩護跟進出現機會時,被掩護者無法在第一時間用最恰當的傳球方法傳球。
糾正方法:被掩護者突破時抬頭觀察掩護者移動的位置,傳球手段多選擇擊地、體側或肩上等方法,動作小且隱蔽,當機會出現時,第一時間傳球給掩護者。
1.掩護者和被掩護者同時移動
如果掩護者和被掩護者同時移動,掩護者無法在靜止狀態下完成掩護,防守者可以輕易破壞掩護。
糾正方法:掩護者負主要責任,被掩護者待掩護者處于靜止狀態時,再發動進攻,這樣成功率會大大提高。
2.掩護者和被掩護者之間溝通不夠
掩護者和被掩護者相互沒有語言和動作的溝通,掩護者猶猶豫豫,被掩護者既想個人進攻又想讓同伴掩護,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掩護失敗。
糾正方法:掩護配合應從被掩護者發起,被掩護者具有進攻主動權,當被掩護者捕捉到進攻的最佳時機時,主動發出掩護信號,用語言、眼神或肢體動作暗示掩護者掩護。
3.掩護者跟進方法的選擇
掩護后轉身跟進或原地投籃,不能很快做出選擇。
糾正方法:掩護后根據防守人的位置,選擇跟進或原地投籃,當防守人退至籃下,選擇原地投籃,當防守人試圖擠過或交換時選擇后轉身跟進,如防守人交換防守,則形成內線大打小,外線小打大的有利局面。
側掩護配合技術的深層探究,在實際課堂教學和比賽中得到了很好的驗證,揭示了注重技術細節的教學優于傳統教學,配合成功率大大增加,學生運用側掩護配合的次數也逐步提升,配合的成功給學生帶來了快樂和自信,高中專項化教學就應該把技術細節專研的更深、更透徹、更貼近于實戰的需要,為大學階段個性化教學和專業化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方式的轉變,促成了學習目標的達成,綜合能力的提高,凸顯了創新和改革的顯著效果。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嘉定分校 201821)
G633.96
B
1005-2410(2017)10-0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