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凌霄
考古成果 貴州故事的物證
文/肖凌霄

◎海龍囤 朝天關 彭浩 攝
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發布這5年考古成果:
十二·五期間,為配合基本建設和文化遺產保護,貴州省考古所共完成以搶救性發掘為主的考古發掘項目300 多個,發現一批重要文物,獲取珍貴資料,并在部分領域實現新突破。其中土司考古申遺成功,獲得了多項國家級大獎,其它如貴安新區牛坡洞遺址、習水土城黃金灣遺址等的考古發掘,為研究貴州省歷史文化提供了更多翔實的證據。
根據文物保護原則,一般不主動對文物進行發掘。但在進行重大建設或其它因素需要,且無法避開時,必須依法開展文物調查,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搶救性發掘。自 2012 年以來,為配合在貴州實施的高速公路、鐵路、水庫、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等,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完成的該類考古項目330 項,調查面積超過 3000 平方公里。其中影響較大的項目包括遵義市新蒲播州楊氏土司墓群、安順寧谷遺址、畢節夾巖水庫、赫章可樂遺址、習水黃金灣遺址、六盤水市區域考古調查、成貴鐵路項目調查等。除新發現不同時期墓葬外,還包括古生物化石點、史前遺址、秦漢遺址等。

◎黃金灣遺址東漢墓葬出土房屋模型——懸山頂建筑

◎楊輝墓出土朱雀

◎楊輝墓出土金盤
其中,赫章可樂遺址、遵義市新蒲播州楊氏墓群等被列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貴安新區牛坡洞遺址的發掘,為進一步研究黔中地區的洞穴遺址、貴州史前史、云貴高原地區的舊新石器時代過渡、史前人類行為模式、人類體質、人類對喀斯特山區獨特的適應方式,提供了重要資料。中國社科院公布的2016年中國年度六大考古新發現,牛坡洞遺址入選。安順寧谷遺址發掘出土“長樂未央”瓦當等文物,讓人們越發接近古夜郎真相。
遵義市播州土司考古,是這一時期貴州文物考古的又一大亮點。
2012 年初,為配合海龍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對海龍囤新王宮遺址發掘的同時,加大了對周邊地區播州土司遺存的調查。
通過調查和結合搶救性發掘,又新發現了楊價、楊鏗等播州土司墓葬,還找到播州土司楊輝的真墓,以發掘成果對《遵義府志》等重要文獻資料的錯誤記載進行校正。
同時,養馬城、養雞池、養鵝池及其它一批播州遺存也被證實,或被基本厘清格局。
播州遺存考古,是一個多世紀以來,針對播州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體系最完善、收貨最豐富的一次考古。通過對播州土司遺址、墓葬的考古,對楊氏土司的“陰”“陽”二界生活進行了揭露,初步掌握了播州政治、軍事、社會信息,更為人們對中國古代社會的認知,以及了解當時西南邊疆與中央王朝的關系、羈縻制度等,提供了新的資料。
目前,播州遺存中的海龍囤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招果洞出土骨器

◎ 招果洞出土石器

◎ 楊鏗墓北室出土騎馬俑

◎黃金灣遺址漢晉時期墓葬出土水塘模型和陶俑足